看了下大家的回答,航天院所我不建议一个想在北京打拼的普通家庭外地人选择,原因如下航天投资董事长:

1、我表哥是北京人航天投资董事长,学霸型,性格有点木讷,思维有些死板,那会高考以645分考进北航某听起来高端的专业,硕士毕业进的某航天系研究所,毫不费力那种,到现在为止已经十多年了,工资从最开始4000多到现在6000多,他是北京人,普通家庭父母在北京买不起房,不过家里有老公房,后来娶了个外地的姑娘,相亲成的,长得还算可以不过挺胖的,但我觉得能有人看上我表哥这样的真是算他好运了估计也就是因为他是北京的还有个房住才跟的他,不出什么意外表哥这辈子就这样了,没见过什么世面,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平平淡淡一辈子。

2、说说我,我也是北京的,纯学渣型,毕业去了家做外贸企业的市场部,也算是某系一不知名小央企,工资1w左右,刨去乱七八糟税费到手7000左右,这个数额在北京真的特别低了,都不好意思往外说航天投资董事长。前几年因为工作经常去国外跑项目,挣得稍微多一些,几年攒了几十万,自己家里也算有点家底如果买房拿出一百多w不是问题。但我不是来炫富的,我这样的家庭状况在北京就是一特别普通家庭,如果买房掏出来的钱那真就是我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棺材本,但区区一两百万首付,在北京根本买不了什么好房,也就是远郊县的共有、限竞,真买了我会去住吗?我天天的还为了个窝棚上下班三四个小时?所以我现在没买,找了个外地的结婚了,他家更拿不出钱来买房,我现在就我公司边上租房住呢,我想的开,不会为房子栓一辈子。

3、说以上两点航天投资董事长,只是为了让你参考下北京现在啥情况。再说说你儿子,咱实际点,如果你就一普通家庭,去航天院系单位工作是不错的选择,非常稳定,说出去也有面子,但如果家里不出首付,十几年内甭惦记在北京买房,就那点工资刨去花销攒个几十年估计才会有希望。

你儿子如果不高不帅航天投资董事长,外地的在北京还没房,挣钱又少,航天系这种地方一旦进去工作,交际少做事死板估计也没太多机会认识女孩子,不靠相亲估计老婆都找不到。

北京这种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单位太多了,别觉得航天就了不起,还有搞卫星的、船舶的、兵器工业的、精密导弹的、电子雷达。。。每个集团下面都大把大把的研究所、控股企业,真不是你想的那么高端美好。

4、最后说说北京房子,450w可以买到北京的海淀一般学区的老破小,大概45平左右,首付150w的话要贷300w,还款光利息就250w往上了,月供至少1.5w,航天系工作这辈子想都别想,工资还不够还款的一半。

300w倒是可以买房山的房子,通勤时间2小时上下班4小时,真敢这么上车,这辈子就扔在上下班路上了,要这么活的话图啥呢?

正式员工,曾经听起来让人多么羡慕的一个身份,但是随着国企市场化进程加快,所谓正式员工其实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只不过大家习惯意义上还是喜欢使用这个词,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国企虽然普遍开始实行全日制合同制用工,但是无固定期限式的合同,其实差不多就是终身用工,所以很多人还是认为正式工这种说法还是存在的。另外一方面,很多国企为了区分全日制合同用工和劳务派遣用工的方式,也还是习惯将全日制合同工当作是正式工,至于劳务派遣用工,相比于全日制合同工,就好比是没有身份和没有保障的代名词。

其实国企和央企用工,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探索,从开始的几乎是终生制,到后面的正式工再到现在的全日制合同用工,每一种摸索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毕竟国企和央企虽然背后是国有资本,但是用工方式还是要合乎市场规律,还是要合乎法律规定。当然一提到国企和央企,即便现在实行的是合同制用工,但是由于人们固有的观念,加上很多央企领导甚至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而且一旦进了国企央企,很少有人被开除,除非是他自己辞职,不然基本就是所谓的铁饭碗,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国企还是觉得大多数都是正式工,国企上班就是铁饭碗,甚至是仅次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好工作。

所以,正式工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全员合同制用工要想和正式工不再划等号,还需要国企央企在市场化进程中继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更多职场精彩话题,点击关注职场问答达人九品职麻官,大家一起来聊聊职场上班那些事儿。

企事业单位可以有机会调入行政机关,直接登记为公务员身份,这在政策上没问题。但是有机会并不等于谁都可以,现实中企事业单位人员成功调入行政机关的凤毛麟角,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普通人如果没有很强的助力,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奢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企事业单位调任行政机关的政策背景《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交流的对象既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是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同时也包括非参公的事业人员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企事业单位主要通过调任的方式进入行政机关。

按照《公务员法》第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调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换言之,国有企业事业人员只要通过调任的方式,调入行政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即可以置换为行政编制,登记为公务员。这是国有企业事业人员有机会成为公务员的法律依据。

对于这点,去年新公布的《公务员调任规定》也予以了明确。

企事业人员要怎么才能调入行政机关?有了政策依据,还必须符合条件。国有企事业人员要调任行政机关,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可能有机会完成调任。

第一,职务。不管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在单位取得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且原则上要求任职满两年以上。专技人员要求聘任副高以上职称。

第二,年龄。科级调任原则上不能超过45周岁,处级不能超过50周岁。新调任规定公布后,在年龄方面比过去放宽了5年。

第三,学历。县级以下机关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地市级以上原则上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第四,编制。要找到接收单位,且接收单位要有行政空编。

第五,助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强势领导帮你,在编制使用、条件审定等方面给予建议和协调,顺利找到接收单位,并确保能够过编委会。这是调任成功的决定因素。没有这个条件,其他条件再好也是白搭。这也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无法调任行政机关的原因所在。

结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员调任行政机关当公务员的机会肯定有,政策条件也没问题,但能够做到,很大原因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自己有能力,可以赢得领导的欣赏和信任,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调任,除此之外,只能依靠自己的硬实力,在这里就不多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