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之年古代女子结婚年龄,汉语成语,拼音是jí jī zhī nián,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成语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13或者14岁的女孩子那叫“豆蔻年华”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花。”《赠别》(杜牧)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豆蔻原来比喻嫩芽,这里比喻芳龄十三岁的少女。再加上“年华”二字,点明了这个令人喜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丽年龄。
古人的结论很简单。及笄之年(15岁)就该出嫁了,但是女孩子最美好最纯洁的是豆蔻年华(13岁)。当然应该趁早下手。
古代女子如果到了30岁不结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在古代想当剩女?代价可是非常大的。
在生产力比较低,又时不时打仗的时代,增加人口无疑是统治者最关注的事情。人多了,收税较多了;人多了,一旦打仗,兵员和粮食就能有保证。
所以古代女子如果结婚晚,是要受到惩罚的。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勾践,他就规定“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所以如果生活在勾践的地盘,想要晚嫁的话,就要考虑一下父母受责罚的事情了。
到了汉惠帝的时候,规定了女子如果到了30岁还不嫁人,那就要重罚600钱。
晋武帝时期更夸张,如果发现女子17岁还不出嫁,官府就要找上门,看哪家男子还单着,直接把你嫁过去……
唐太宗李世民那会儿,如果女子15岁还不嫁,地方官员也要亲自过来看看,什么情况啊?我来给你安排一个吧!
历朝历代,都有对女子结婚年龄的规定,只是有时松有时严格而已。
女子有没有办法晚婚,又不受惩罚呢?还真有。
要是真的不想结婚,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家。一旦出家了,当了尼姑,就不用出嫁了。但是为了晚嫁就去出家,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而且,统治者也知道啊,所以定了规矩。
比如朱元璋那时候,刚打完仗,急需恢复生产。于是就规定。40岁以下的女子,不能出家为尼。建文帝的时候更严格,59岁以下的女子,不能为尼。
到了明万历三十三年的时候,尼姑淫乱的事情比较多,甚至还有强拉男子的事情。一位大臣巡视江南,正好遇到了这种事情。
于是他一气之下,把那些尼姑全拉出来,按重量,用和猪肉差不多的价格,卖给单身的男子。这个事情比较极端,但是也反映了那时候尼姑不好当。
所以说,在古代想要30岁还不嫁人,是相当相当困难的。
在古代人多大年纪就要结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准,男人20岁必须结婚,女人15岁必须嫁人。
然而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中国人口从2000万锐减到600万。
人口巨减,汉朝只能降低男女结婚年龄。
当时规定,女孩如果超过15岁不出嫁,就要受5倍人头税。
于是,女孩普遍不到15岁就出嫁,男人十五六岁也就结婚。
三国时期的甄夫人,就是十七岁之前嫁给了第一任丈夫袁熙。在当年来说,这个结婚年龄已经算是偏大了。
不要说女人,三国时期男人结婚也很早:曹丕16岁,陶谦14岁,刘禅15,孙亮8岁,孙休15岁,孙皓17岁。
为什么结婚这么早,在中国古代大体三个原因:
第一,人多力量大。
古代家族的人口是非常重要的,男人多无论干活还是打架,都是占便宜。
可惜古代医疗水平差,儿童夭折率很高,很多地方达到百分之五十。
所以,增加人口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生。如果生育10个,夭折了5个,毕竟还剩5个。
那么,结婚就一定得早,因为妇女生育时间是有限制的,只能提前生育的时间,乘着年轻多生几个。
那么,结婚就必须早。
女孩一般十三四岁肯定来月经,也就是可以生育了。所以一般这个年龄,就可以出嫁了。
第二,解决家庭的负担
古代人很封建,认为女孩是赔钱货,将来还要贴钱嫁给夫家。
尤其是农村家庭,自己生活就比较困难,不愿意让女孩在家过多的吃闲饭。
这种情况下,当然越早把女儿嫁出去,家里的负担就越轻。
别说早婚,童养媳都一大把。
第三,国家政策的原因
这个原因,大家就往下看。
汉代以后,五胡乱华,人口更加减少。
此时各国都鼓励生育,北周甚至出台了女孩13岁就要成亲的政策。
这是中国历史上,结婚年龄最低的一项政策。
当时陈宣帝柳皇后,11岁出嫁;陈后主贵妃美人张丽华,10岁出嫁,17岁生育。
到了唐初,人口仍然很少,唐朝恢复了男人20岁必须结婚,女人15岁必须嫁人的规定!
比如杨玉环,就是15岁时候嫁给寿王为妻。
武则天也是14岁入宫,可能当年就被李世民临幸的。
宋明规定也差不多,男人15岁结婚,女人14岁。
这倒不是宋明完全考虑人口问题,主要民间实际结婚年龄都很低。
而且,还有大量所谓童养媳现象,女孩子七八岁甚至更小就到夫家。
满清时期,男人结婚年龄到没有太多限制,一些男人二十多岁结婚也属于正常。
这主要于满清中后期,人口保证,土地资源不足有关系。
到了满清末期,政府已经不鼓励多生育。
不过,农村的女人如果20岁还没嫁人,就是比较稀罕的。
像《儒林外史》里面,胡屠夫的女儿在家30多岁还嫁不掉,这才便宜了穷酸的范进。
在明代,女人30多岁没结婚,相当于今天四五十岁还没嫁人了,超大龄剩女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