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与一对青年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准确地说,双方是因为一些邻里琐事争吵,最后升级为动手的。其中一方是钱钟书独生女钱瑗杨绛女儿、杨绛和钱钟书,另一方是钱钟书的邻居、后来成为著名鲁迅研究专家的林非夫妇。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钱钟书一家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说起来杨绛女儿,林非与钱钟书夫妇还是江苏老乡,林非原名濮良沛,比钱钟书小20多岁,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社会科学院工作,后来曾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和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林非

1969年5月间,社科院通知钱钟书,让他腾出两间房子给林非住杨绛女儿。当时钱钟书住了四间屋,女儿和女婿也随钱钟书夫妇一起住。林非搬来后,和杨绛产生了一些矛盾,总体来说算是邻里纠纷吧,据杨绛在文章中回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影响了两家的感情。

1973年12月2日恰逢星期天杨绛女儿,杨绛请了一个女工来家洗衣服,这时林非妻子也要女工洗,并且要先洗。钱瑗和她理论,被林妻打了一耳光。杨绛看到女儿被打,便和林非妻子扭打起来,钱瑗跑出去找居委会主任报告。这时林非也动手打了杨绛,杨绛咬了林非妻子手指一口。正在屋里写作的钱钟书听到动静,出门一看见妻子被打,非常气愤,抓起一块厚木板向林非头部打去,林非一闪,击中胳膊。杨绛怕钱钟书吃亏,急忙拉着丈夫跑回屋里。这时钱瑗带着居委会主任来了,调解一番后离去。

林非夫妇吃了一些亏杨绛女儿,扬言要报复。杨绛和钱钟书怕再惹事,于是悄悄搬到北师大钱瑗的一间宿舍去住。杨绛后来在文章中说:“这是在1973年12月9日。我们过了3年流亡生活,1977年2月搬入三里河新居。流亡的生活当然艰苦,可是我们不必担惊受怕了。”

晚年杨绛

此事过去20多年后,林非在报刊上撰文回忆当年与钱钟书一家的纠纷,杨绛也在《南方周末》发表了《从“掺沙子”到“流亡”》一文,回应林非的文章,两家又起口水官司。

名人也是普通人啊!

杨绛对张爱玲的偏见,是到了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后,她的挚友钟叔河先生为了怀念她而展示出来的信件中,有一封就是谈及张爱玲的。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前天刘绪源赠我一本《翻书偶记》,序文是你的大笔,忙翻开细读,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锺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她的朋友苏青却来找过我。苏青很老实,她要我把她的《结婚十年》编成剧本。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我的阿姨年已四十多,在我家已十三、四年,初来时称小吴,她现已四十多岁了,是个忠心又能干的阿姨。张爱玲的电影剧本《半生缘》小吴也看不下。”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其实杨绛也未曾见过张爱玲,她的所知是来自于与张爱玲同校的外甥女和家里做活做了十几年的阿姨小吴,她们对于张爱玲以及她的作品的评价。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而杨绛对于张爱玲的评价算是主观上的感觉吧。何况还隔了别人的脑子和一张嘴。

杨绛女儿:如何评价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确有其事吗

突然想到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里的一句话:“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就是这样的,你都不曾认识我,那你怎会明白我的所作所为,所知所感呢?

虽同为才女,但杨绛和张爱玲,就像飞鸟与鱼,飞鸟永远不懂鱼,也更谈不上相互欣赏。

1成长经历不同造就不同性格

️①杨绛的从容

书香门第,自小就得父亲喜爱。杨绛曾回忆说,高中时还不能辨别平仄声,父亲却不严厉,反过来安慰她说,不打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从小被尊重喜好的孩子,也就更坦然自信一些。

杨绛的母亲也是一个贤妻,典型的相夫教子的女人,父母恩爱,夫唱妇随。杨绛的婚姻观的形成,大致来自于自己的父母。

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神仙眷侣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也是尽显宽容,尊重,互相欣赏。

都说父母的婚姻,预示着孩子未来的婚姻模式,想要打破原有的模式,需要费尽心思。

②张爱玲的孤傲

她的童年其实很波折,虽然也曾是名门望族,但她的家并不和睦。父亲是典型的封建官老爷,后来又爱抽鸦片,浑浑噩噩,又暴躁。而母亲又是个很有独立思想的女子,受过西式教育,自然受不了这包办的旧式婚姻。母亲黄梵逸丢下一对年幼儿女出国留学四年,后来归国后和丈夫离婚,又去了国外。虽然黄梵逸没有再婚,但她还是有一个外国男友,对于爱情和婚姻,黄梵逸的心也是自由的。

自小,母亲的离家,父亲的忽视,继母的责难。这注定了她成为一个缺爱的人,一定意义上自卑的人,唏嘘的一生。

张爱玲一意孤行地和比她大十几岁的中国作家胡兰成结婚,胡兰成是汉奸,有两次婚史,还有孩子。后来因胡兰成有外遇而离婚。第二次婚姻是嫁给又老又穷的美国老作家赖雅,赖雅比她大三十岁。

这种“特立独行”也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人们都称她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异数”作家,民国奇女子。

杨绛和张爱玲有着不同的成长境遇。各自努力生活,没有谁更高贵。

2 文学造诣不同,无关高低

️①张爱玲——冷静中窥伺人心

朱悦然写张爱玲时有一句:不喜世间繁华与喧嚣,与浮华尘世冷眼相对。

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爱玲是孤独的,不单是她的心,还有她的文。她的文和她的爱与恨一样,令人爱怜却又唏嘘。

就比如被人誉为“文坛最美收获之一”的《金锁记》:平凡的七巧嫁了大户人家的病残二少爷,个性的倔强,生活习惯又不同,使她的生活极其压抑。每一次,七巧心里还存着对幸福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又让她不得不防。最后,严苛的现实逼得她变得只识得金钱了。

张爱玲笔下的文字,绝美,冷静,多情又无情,总让人有一股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十分经典的一句话,何尝不是道尽了绚烂又千疮百孔的人生。亦如她的作品。

②杨绛——平淡却不贫乏,优雅中带有锋芒

杨绛本身兼具翻译家、学者、剧作家等多重身份的人,这一切都决定了她的创作有独树一帜的特点。 杨绛的文字更显得自然,平静,从容却有深意。

像后期的《将饮茶》《我们仨》,更加地平和,看淡世事,又似乎了然于心。

3 对于生死,不同理解

张爱玲曾说:“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而杨绛呢,特别《走到人生边上》里说: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对于生死,于张爱玲,更像是一种解脱。像烟火吧,期待璀璨夺目,最后无声无息,消失殆尽。其实和张爱玲的一生,有很多相似。

杨绛的一生就非常饱满,虽然之间也痛失女儿,钱钟书比她早走。但她的一生还是很幸福的,从容一生,优雅一生。

至于杨绛对张爱玲的偏见,只能说,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都未曾试过去了解,那么她的意见注定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