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一年后,远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也早逝,公成公主25岁,没留下一儿半女,她在吐蕃安静地生活了30多年后才去世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
《步辇图》,此画记录了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见唐太宗求婚的场景,图中左二站立者为禄东赞,坐者为唐太宗李世民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也就是藏王,他在位期间统一了吐蕃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积极与唐帝国修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夫妻生活10年后,松赞干布早逝,可惜俩人没留下孩子,赞普由其孙子芒松芒赞继承,因为年龄太小,由大相禄东赞辅政,大相类似于宰相,禄东赞正是当年去长安城迎亲的吐蕃使团首领。
图为文成公主庙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位于青海玉树,当年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蕃,在唐蕃古道边营建了这座佛堂。古代皇帝死后,留下来的老婆们,只要是跟新皇帝没什么关系的,基本就隐居养老了,甭管年轻年老,再无抛头露面的机会,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一个小院子了此余生了,史料对这部分人记载也基本省略。
小昭寺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的宫殿,当年文成公主常在此会客。文成公主也是这样,先王的老婆,没有依靠,对旁人无害,没有巴结,对旁人无求,逐渐被遗忘,这样也好,在野蛮纷争的吐蕃,特别是那些年吐蕃已与大唐关系恶化,连年边犯大唐,身份特殊的文成公主,只有足够渺小,才能活下去。
图为《唐蕃会盟碑》,历史上有名的甥舅和盟碑,一面汉文,一面藏文,立于大昭寺前,此碑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所以,史料对文成公主亡夫以后的生活基本无记载,有的也是一些简洁的零碎,没有清晰的印象,倒是民间有些记载比较贴切,比如印度僧人阿底峡《松赞干布遗教》描写,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帮着管理宗教事务,曾资助汉僧和接见唐使,《于阗教法史》也记载文成公主在藏区走访,传播佛教,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在逻些病逝,葬于吐蕃藏王墓。
回答问题前,先要肯定的是,文成公主是为汉藏民族团结和繁荣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女性,背井离乡、远涉异域、魂归藏地,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能坚持到底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至今文成公主仍然受到汉藏人民的尊崇。
但是,总有些心怀恶意的人,靠贬低文成公主来吸引眼球,今天,正好借题主的宝地,好好聊聊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文成公主确实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女儿,她是唐朝宗室之女,为江夏郡王李道宗的亲闺女,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侄子。但是,这并不影响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和吐蕃人民心中的地位。
首先,文成公主远嫁,并非是向吐蕃求和,而是因为松赞干布几次求娶大唐公主的强烈愿望。松赞干布统一藏地后,为表达对大唐的仰慕之情,特派使者出使长安与大唐交好,朝廷对此也很重视,又派专使携礼回访。松赞干布见到大唐使臣,很高兴,聊了很久,聊完松赞干布很失落,因为在交谈中,他了解到原来突厥和吐谷浑早都娶了大唐公主,所以他羡慕嫉妒恨,希望大唐能对他有一样的待遇,可唐太宗不同意。《旧唐书》中记载:“弄赞见德遐,大悦。闻突厥与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
松赞干布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了,于是调兵进犯大唐,可此时的大唐不是吃素的,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率军在松州城大败吐蕃军,松州城就是现在四川的松潘县。这时,松赞干布才醒悟,大唐是如此强盛,他立刻派使臣去长安,向唐太宗承认错误,表示愿意臣服于大唐,同时又向大唐提出求娶公主的要求,这次,唐太宗同意了。《旧唐书》中记载:“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
所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不是战败求和,而是恩威并施,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后面的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也是这个思路。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其次,文成公主地位尊崇,并非是妾,而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在《敦煌吐蕃史书》中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吐蕃语中,“赞蒙”就是王后的意思。而松赞干布对于能娶到文成公主是非常开心的,《吐蕃王朝世袭明鉴》中记载:弄赞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意思是:松赞干布如愿迎娶到文成公主后,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而他提到的“一城”,就是今天的布达拉宫,可见文成公主的尊崇地位。
▲布达拉宫
入藏后在生活上,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是百依百顺,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以赭涂面”的习俗,松赞干布当即下令废止。《新唐书》中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为了仿效唐人习俗,松赞干布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学习。《新唐书》记载:“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吐番的影响力。
最后,来说说与文成公主齐名的尺尊公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爱情故很美好,但是作为吐蕃之王,松赞干布至少娶了五个老婆,有大唐的文成公主,还有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吐蕃贵族部落的蒙萨妃、象雄妃和茹雍妃。除蒙萨妃为松赞干布生下一子贡松贡赞外,其他老婆均无子女。
▲尺尊公主像
据说,尺尊公主原名叫布里库蒂,是泥婆罗(尼泊尔)国王阿姆苏跋摩的女儿,比文成公主早两年嫁到吐蕃。佛教在吐蕃有着特殊的地位,尺尊公主来自佛陀的故乡,她是带着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入藏的,松赞干布因此为她兴建了大昭寺,来供奉佛像。文成公主是带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入藏的,松赞干布也因此为她兴建了小昭寺,来供奉佛像。很多人就觉得单从大、小上看,两位公主也存在大小位分之分,就是大老婆和小老婆。其实不然,大小只代表建造的时间顺序。毕竟大唐是上国,泥婆罗只是吐蕃的附属国,松赞干布的政治智慧不会差到分不清轻重主次,不可能刻意贬低文成公主的地位。
其实,大昭寺是藏式寺院,确实是松赞干布主持修建的,但少有史料记载是为尺尊公主而建;而小昭寺的确是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文成公主还参加了奠基仪式。主持修建寺院的人就是文成公主带过去的汉僧,所以小昭寺是汉藏式寺院,是汉藏民族友谊的象征。
关于尺尊公主,敦煌文献、中原文献,甚至是尼泊尔文献中都没有记载,只有几本吐蕃文献中有零星的记载,说的也是尺尊公主与大昭寺的关系。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历史文献都记录了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事情,却没有记载过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的任何片段,如此大事,尺尊公主为什么变成一个透明人?以致于意大利的藏学家杜齐推测,尺尊公主本身就是虚构的,是来源于吐蕃的传说和奇幻小说中,他在自己的著作《松赞干布的妻子》中说,尺尊公主的原型可能只是松赞干布那些普通妃子中的某一位,地位并不高。
▲绿度母,藏传佛教中文成公主的化身
虽然尺尊公主身世存疑,但这并不影响藏族人民对她的喜爱, 尺尊公主与文成公主被藏族人民尊为白度母和绿度母,接受最崇高的顶礼膜拜,她们已成为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月山文成公主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