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过三次绝望
第一次无力回天的意思,在儿科实习的时候,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天大概也是这个点无力回天的意思,抱来一个孩子,说是发高烧,奶奶带过来的时候,包的很严实,可能是觉得孩子太小,得保暖。
一般正常程序是发现孩子发烧无力回天的意思,第一时间是解开包孩子的东西,先想办法退烧。
接着烧退了无力回天的意思,然后再带医院。
她可能不懂,也可能是无意的,或者是怕路上孩子冻着,所以包的很严实,送过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行了无力回天的意思。
接着老师就给孩子放在保温箱里,先测了体温。
接着配药,头皮针,打退烧针,操作下来孩子呼吸心跳越来越弱。
没法,直接胸外心脏按压,换着做,最终也没把那个小孩救回来,孩子还是走了,望着奶奶撕心裂肺的哭泣,心里特难受。
还是儿科,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六岁,刚开始是狂躁不安,最后做了检查,说是肝性脑病。
得这种病没有治疗办法,前几天一直狂躁不安,一直不停说胡话。
第十天的时候,孩子嘴巴鼻子往外喷血,一呼吸,就喷出来一口血。
后来我们正在开会,孩子爸爸过来跪在地上哭着求我们救孩子。
最终也没挽留住这个孩子的生命,他还是走了。
记得那天,他爸爸拿被子把他包好抱出去了,望着他父亲落寞的背影,心里特难受。
孩子是一个家庭快乐的源泉,是这个孩子爹妈的命啊!
第三次是在我现在工作的医院
那个时候也是刚上班没多久,我负责做化验,心电图。
不过那个时候心电图是可以自己出结果的,这个人早上过来之后,我给做了全套检查,吊针挂上不到五分钟,人就不行了。
当时全体医生都在努力,我给拉了一个又一个心电图,都没抢救过来。
后来又打电话给县医院,县医院人来了,一看没希望了,直接就开车走了。
他老婆过来一顿好哭,看的我心里特难受,中午饭都没吃,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领导看我受惊吓的样子怕我有啥问题,就让我回家休息了。
我回家之后把这事从头到尾告诉了我家人,她们安慰了我。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决定珍惜好眼前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因为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
好好的可能真的会说没就没了,就像我大姨,早上还好好的,和别人有说有笑,下午就不行了。
我姑父,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出院之后,早上还好好的。
中午可能觉得不舒服,下楼买了药,刚把门打开,还没来得及进屋,直接摔了一跤,就那么走了。
我二姨夫,早上骑车出去了。
然后下午警察局通知让去认领尸体,人摔得很惨,脖子上很大一个疙瘩,牙都掉光了,唯一的目击者受惊吓到现在都不说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总之珍惜好眼前的一切,不留遗憾就够了……
抗日战争史上就有一些令人感到绝望的时刻。
1.综合国际政治和军事来说,中国最绝望的时候应该是1938末武汉会战结束至1939年欧战爆发之前的这几个月。军事上,1938年10月,日军占领了中国东部最后两个未被占领的大城市武汉和广州,至此日军占领了东部的所有大城市,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铁路线和工业。抗战初期中国赖以抵抗的德式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尤其是:1938年6月-10月的武汉会战,国民政府投入110万军队对抗日军35万,却依然没能守住武汉。在广东,日军登陆大亚湾,两个星期之内将中国军队击溃,10月23日占领广州。这两场会战中国军队都投入了绝对主力,试图保卫东部重要的交通线,都宣告失败。
当时对于能不能守住重庆,舆论都是没有信心的。国民政府甚至有迁都成都和昆明的打算。日本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了对国民政府的劝降工作,最终导致汪精卫于1938年12月19日的出逃。
国际形势上,西方列强依然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虽然道义上同情中国,但并未对中国进行任何实质性援助,中国陷入了孤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很快崩溃,国民政府将很快投降,因此在这个时候支援中国是没有意义的:烂泥扶不上墙。
局势从德国发动欧战开始有了转机。欧战开始后,法国很快投降,日本受到德国的鼓舞,认为英国很快会崩溃,再加上北进苏联的失败,有了南下英荷法殖民地的打算。这个时候英美荷才结束了对日本的绥靖政策,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且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这时候国际外交形式开始对中国逐渐有利起来,英美和日本宣战看上去无法避免。
军事上,1939年9月-10月爆发了第一次长沙会战,24万中国军队挫败了10万日军对长沙的进攻,日军正面战场的疲态初现。长沙成为了第一个没有失陷的中国主要城市,日军试图解除侧翼威胁进攻重庆的计划失败,对重庆的威胁解除。这是抗战军事上的第一次转机。
2.松山战役胜利之后也无法让人开心起来,因为许多人已经看不到了。荣3团过怒江时三千人雄赳赳,气昂昂。可松山战役结束时,就剩下了两百人,还是头、手、脚都有伤,过江时威武的军容被白色的绷带替代,团长赵发毕虽然久经沙场,但这么多天看到一个个将士的牺牲,他哽咽着说不话来。
有的团人不够成了连,可有的团居然连一个连都组不成。309团是松山战役后期调上来的,攻克横股阵地后,熊绶春给团长陈永思打电话:你们团还有多少人? 陈永思的伤口还未痊愈,连半点客套都说不出来:20个人! 熊绶春听了先是惊愕,然后大哭:天哪!怎么只会剩下20个人?
那可是个2000多人的团啊。
有许多人看不到胜利了,松山战役胜利后,数荣2团第3营官兵,去时600多人,胜利时就剩下18个人,其中一个排长,一个班长,16个士兵,其余600多人,营长、连长全部壮烈牺牲。
当参谋向副军长李弥说我们胜利时,李弥如同一个木头人一样,坐在指挥部外一块大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只是眼泪一颗一颗落到地上。
他们的事迹已经鲜为人知,但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有一首歌放在这吧。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国亡家破祸在眉梢,挽沉沦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报,不杀敌人恨不消,
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快团结,团结团结,奋起团结,奋起团结。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3.淞沪会战时郭汝瑰将军的一席话,绝望而又充满力量。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郭汝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