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高仙芝奇袭小勃律之战争的意义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首先要知道小勃律的战略价值。
“勃律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唐之西门,勃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
也就是说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在唐人看来,大小勃律国是唐朝的西大门,关系到唐对西域的控制。
控制小勃律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不但可以是吐蕃借助小勃律方向威胁西域的计划落空,大唐还可以从此进一步西进,也可以由此南下印度。
从小勃律的地理位置来看藏人是否承认仁吉公主,小勃律就是一颗钉子。
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谁控制了小勃律就相当于在对方身边埋下一颗钉子,这颗钉子随时都能让对方的肌体溃烂。
对于大唐和吐蕃来说,控制了小勃律,将使得自己对另一国保持西路、中路和东路的进攻优势,使得自己占据上风。
尤其是对于争夺西域来说,小勃律一旦被吐蕃控制,对于大唐来说,西面也将遭受吐蕃的进攻,西域的形势将更加危险。
因为这样重要的位置,小勃律成为大唐和吐蕃都争夺的焦点。
小勃律靠近吐蕃,更易受到吐蕃困扰。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再度进攻小勃律,小勃律向大唐求援,唐朝北庭都护张孝嵩调兵遣将,前去救援,大败吐蕃,使得吐蕃连续多年不敢进犯小勃律边境。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吐蕃再度攻打小勃律,最终攻破了勃律国,吐蕃赞普对小勃律实行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王。
此后小勃律倒向吐蕃一方,对大唐在西域的存在产生了严重威胁。
为了震慑西域诸国,巩固大唐在西域的统治,高仙芝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高仙芝的远征一路翻山越岭,难度丝毫不亚于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最终远征成功,俘虏小勃律国王和王后,押送长安。
经此一战,此区域无数小国皆被震慑而归附。
这一战确保了唐朝对西域牢牢控制,使得大唐南赴印度,西抵阿姆河之道路通畅,也使吐蕃假道勃律,突入西域之战略企图破灭。
不过之后不久,小勃律重新被吐蕃控制,以后为西藏实际控制的地区,此地藏人极多,各种风俗与西藏无异。
近代以后,被英国侵占,现在实际处于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控之下。
历史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去往哪里了?比如曾称雄于草原一时的: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党项、氐族、羯族、
女真、蒙古?实际上他们的结局各不相同,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一、被其他族群融合!
①鲜卑族曾经在中国北方建立过强大的王朝,尤其是北魏王朝。他们建国后的根据地本在平城。但后来皇帝为了加强统治的需要而急于“汉化”,便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在定都洛阳后,统治者下令臣民们:着汉服、用汉名、写汉字、讲汉话,实行“全盘汉化”的政策,逐渐将鲜卑族的大部融入了中原民族之中。
②匈奴自分裂后,部份人內迁,并与中原民族逐渐融合;回纥政权瓦解后,其部族融入了其他游牧民族之中;辽国灭亡后,大部份汉化的契丹人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之中;金国灭亡后,大部份女真人也同中原民族相融合,另有一部份继续在东北地区游猎。
二、被迫无奈西迁!
①匈奴帝国崩溃并分裂后,除部份部众南迁与中原民族融合外,另有部份人融入了其他游牧部族。还有部份人逐渐向远离中原王朝的中亚等地区迁迁徙。
②突厥政权瓦解后,大部份部众消失了。或曰西迁至中亚、西亚甚至欧洲,或曰被其他草原游牧民族兼收并蓄了。
三、因为战乱而消失了。
①蒙古大军在讨伐并彻底佂取了西夏后,对党项人进行了“大清洗运动”,至使这个曾经称雄于西北地区的民族消失了。
②氐族与羯族曾经在中原王朝衰退后,横行于北方。也曾建立过若干大小王朝。但后来在各族长期的战乱中,消失掉了!或曰被灭绝或曰被融合。
四、保持留存至今。
①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蒙古民族一直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连!无论是在抵抗外辱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作为曾经建立过强大的金国的民族,部份女真人在金国被蒙古灭亡后,仍然保持在其东北发源地游猎的习俗。在明朝未年,又由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在此基础上吸纳其他各族的力量,组建起了一个新的民族。
【回答完毕,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