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界首席,桃李满天下,一共有26位弟子姜昆的徒弟。(但是网上才查到18位)
他们是:唐爱国、刘惠、邓小林、大山、句号、刘金利、刘金和、赵卫国、李道南、陆鸣、许勇、夏文兰、倪明、齐立强、徐义、郭丹、曹曙光。关门弟子是周炜。(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姜昆的徒弟,都是国家一级演员。)(这些大部分都属于压根想不起是谁的人物呢)
其中姜昆的徒弟,开门弟子是唐爱国。也属于大家隐隐约约能想起来的人物。
还有一位洋弟子,大山,他是加拿大人,说相声,更是意义大于表演。据悉得到过加拿大政府颁发的“文化大使”。不过,我感觉他相声说的还不错姜昆的徒弟!
比较有名的是周炜姜昆的徒弟。上了九次春晚。
今天说的句号,也经常上春晚,上各种节目。但是,他专长在小品上,跟着姜昆学了啥,那更是不得而知。
句号可能成名很早吧,反正我是没听到过他说相声,这位老大哥,估计为了成名,也是努力投奔过许多山头,他还给赵本山当过经纪人呢!没想到吧!
我看这人挺聪明,自从投奔了姜昆,虽然没有说相声,但是,人家照样该上春晚就上春晚,这不就混的很好了么!
姜昆反对拜师文化,与促成李文华拜师并不矛盾,其实姜昆并不是反对拜师,而是主张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姜昆反对拜师文化?
姜昆是相声的明字辈演员,但是其与师父马季是师生关系,也就是新时代的师徒关系,因此,从姜昆看来,新的师生关系更应该推崇,而对于旧的拜师文化,尤其是封建糟粕则应该剔除,这也符合我们的时代要求。
其实姜昆是马季的学生,而马季是侯宝林的学生,他们都属于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和旧时代的师徒关系差别很大,在旧时代,拜师就是拜码头,而徒弟一旦拜了师父,还要签下生死合同,而且学徒期间其实就是师父的仆人,学成之后还要回报三年,这是旧时代的师徒关系,比如侯宝林先生早年学习京剧,京剧师父不仅打骂压榨,而且在自己要离开京城的时候,到处宣传侯宝林不是其徒弟,不让其他的戏班子用侯宝林,侯大师那段岁月印象深刻至极,其也对旧时代的这种拜师文化深恶痛绝,因此,以侯宝林为代表的新时代的不少相声演员,都主张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旧时代的师徒关系。
侯宝林与郭启儒
在这种大背景下,拜师手续简化了,有人见证,鞠躬就行,马季的学生就是在90年代杭州开个谢师会,徒弟兼学生送个鲜花就行了,而马季和自己的弟子也是亦师亦友,典型的就是马季不让自己的儿子马东称呼姜昆等人为哥哥,而称呼叔叔。
因此,以姜昆为代表的这些相声艺术家反对拜师的是反对旧社会封建社会的拜师,其并反对新时代的这种拜师。
李文华为何拜师不成?
李文华是解放后才开始正式说相声的,其最早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学习相声,指定的指导老师是郭启儒先生,后来郭启儒先生过早病逝,李文华又先后捧哏马季,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姜昆搭档走红,但是李文华先生并没有师承,就连新时代的师生关系都没有。
李文华与姜昆
与李文华同时代的马季,一块入团,其老师就是侯宝林,并得到侯宝林大师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亲口承认,根正苗红,而李文华则不然,其并没有这样的老师,而其仰慕当时的相声泰斗马三立,其实按照李文华的相声水平和年龄,其拜师宝字辈比较合适,当时可以选择的人很多,但是马三立是寿字辈艺人,而且马三立收徒已经很多了,李文华80年代拜师必然会引起诸多非议,甚至相声界权威人士都插手阻拦,加上当时并不兴拜师,所以这事就耽搁下来,后来李文华先生癌症住院,告别了相声舞台,这个事情就彻底搁置了。
李文华拜师,姜昆功不可没
虽然很多人黑姜昆,但是李文华拜师,姜昆绝对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姜昆的支持奔走,这事就不可能成功,其实当时李文华已经病入膏肓了,不久人世,因此,这个拜师不过是圆了李文华一个梦想而已。
李文华拜师
李文华拜师只是一个见证会,并不属于封建旧习俗的,因此,姜昆也没有理由反对,况且也只是同行在一起为一位不久人世的老人做的一个见证会,所以这只能算是姜昆做的一件同行称道的好事,算不上支持封建拜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