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汉代才女, 善鼓琴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家中富贵的卓文君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在得卓文君帮助后也终得成名天下。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所著《白头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
蔡文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字昭姬(因避讳司马昭改为文姬),自幼博学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
唐代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名
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上官婉儿曾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班昭又名姬,班昭,字惠班,又名班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女史学家、文学家,且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班昭主要作品有《东征赋》《女诫》,因嫁与曹世叔为妻,故后世称其为“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续写《汉书》,邓太后临朝后,班昭曾参与政事。
曾帮其兄班固修与《史记》齐名的《汉书》,也曾以其文采打动皇帝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李冶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
与许多著名诗人一样,季兰也属于“弱龄早慧”那一类。据《唐诗纪事》记载,她五六岁时已能出口成诗,尝作《咏蔷薇》诗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与“嫁”谐音,其父因此预言她“必为失行妇”。这种所谓“诗谶”的故事虽有后人编造之嫌,但季兰的人生道路确实不平坦,她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风流女冠。
薛涛唐代女诗人留下趣闻轶事最多的是薛涛,留下遗迹最多的也是薛涛。
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为女冠三杰。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薛涛善歌舞,工诗词,曾创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
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
鱼玄机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
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
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
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吴淑姬宋代著名女词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父亲是秀才。
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与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著有词集《阳春白雪词》五卷。《花庵词选》黄升以为其词“佳处不减李易安”。
朱淑贞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
朱淑贞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
朱淑贞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作品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为劫后余篇。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姓徐,一说姓费。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黄峨字秀眉,明代蜀中才女、文学家,四川遂宁(今遂宁市安居区西眉镇)人,南京工部尚书黄珂之女,著名文学家杨慎之妻,又称黄安人,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黄峨擅诗词,散曲尤有名,著有《陶情乐府》、《杨夫人乐府》等名曲,与杨慎的夫妻合编相混词语也闻名遐迩,流传有《杨升庵夫妇散曲》、《杨状元妻诗集》等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明末清初女诗人。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谢道韫东晋时期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汉代的班昭、蔡琰等齐名。
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故事,人称“咏絮之才”,在《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颇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流传于世。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庄姜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婚后未生育。《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根据朱熹考证,《诗经》中有五首诗乃是出自庄姜之手:《燕燕》、《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燕燕》,此诗是美女诗人的代表作,是“万古送别诗之祖”(王士祯语),可泣鬼神(许彦周语)。
左嫔妃即左芬,按墓志铭上所书应为“左棻”,字兰芝,西晋女文学家,我国较早的女诗人之一,是当年“洛阳纸贵”事件主角、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
原有集四卷,已失传。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文辞甚为研丽,大都为应诏而作。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代表性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
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正史记载萧观音工诗)。
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也有诗作,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
由于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
长孙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鲜卑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
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
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韩兰英南朝齐女作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有文辞。宋孝武帝时献《中兴赋》被赏入宫。齐武帝时为博士,教六宫书学。
宫中以其年老多识,呼为“韩公”。钟嵘赞云:“兰英绮密,甚有名篇。”(《诗品》卷下)原有集,已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
刘令娴南朝梁代女诗人。刘孝绰三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称刘三娘
刘令娴的诗多写闺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诗》二首,是回赠丈夫徐悱之作。诗中通过写景来衬托相思之情,颇为真切生动。
公元525年,徐悱病逝,刘令娴作《祭夫文》,辞意凄惋,留下“令名士搁笔”的美谈。
刘令娴的作品《唐书·经籍志》说有文集六卷(《刘氏集》),而《隋书·经籍志》则作三卷(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均已散失。
刘令娴的诗今存8首,全见于《玉台新咏》,包括她的《答外》诗两首、《答唐娘七夕所穿针》、《听百舌》、《光宅寺》、《题甘焦叶示人》和《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等杂诗。
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江采萍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因擅使石斛珍珠汉方养肤,别号斛珠夫人和“祖姑皇妃”之称。
江采萍自幼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宋若昭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庭芬之女。唐德宗贞元四年被召入宫廷,称为内学士。唐穆宗时拜为尚宫。历经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皆呼先生。进封梁国夫人
宋若昭的著作,今存诗一首,题为《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撩应制》(见《全唐诗》)及传奇文《牛应贞传》一篇。
黄幼藻天资丽质,仪态闲逸,丰致绝佳,家学渊源深厚,少年时受业于宿儒方泰,工声律,通经史,擅书法,年十三即能吟诗作词,引人入胜,真闺阁翘楚也。
妹妹幼蘩,字汉宫,与姊姊幼藻乃天生一对幽雅淑女,且以诗文著名,寥若晨星更是凤毛麟角。黄幼藻著有《柳絮编》诗集传世,其诗多感伤之情。
贺双卿清代女诗人,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
贺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