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朔及其作品的评价有褒有贬,众说纷纭王朔徐静蕾。可是仔 细分析一下对于“王朔现象”的各种评说也不难发现一些问 题,有的过激,特别是一些持反面的意见有时实在令人费解。
不仅王朔本人被视为“痞子”“流氓”王朔徐静蕾,有的评论者竟说“:王 朔在现代社会的流行是一个凶兆,王朔在精神荒原上栽了一 丛丛罂粟;……说他是世纪末的恶作剧者,一只色彩斑斓的毒 蜘蛛一点也没辱没他。
” ① 王朔特别不受学院派文人教授的喜 欢,许多人似乎摆出了拯救人文主义的民族大旗,发出了呼 救“:我们多了个王朔汉语多了些不幸。” ②“中国流行王朔是中 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反动。王朔作品的出现并流行 是编辑的悲哀,读者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民族自信心的悲 哀。
” ③ 这种呼声之高,就好像一个小小的王朔的到来,就能让 中国文化断流一样。有一种不把王朔踢出文坛不罢休的姿 态。现在看王朔真是有些可悲,好像从一开始出场就一直要 承担着这些指责,什么行为不端,不正派统统与他有缘,有关 于文学使命的倒台或是人文精神危机的讨论就总把王朔拉出 来做例子,因此让人费解。
其实无论是从普通接受来讲还是 从鉴赏批评来说,总是持有上述姿态者,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 一种“文学神经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