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单纯讨论二人早年相识相交的经历,似乎还是一段佳话,许多青少年看了甚至会心生向往陈馀。可惜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二人友谊破裂甚至互相视为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令人唏嘘不已!
二人为何走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田地?张耳和陈余早年的感人兄弟情我就不多做介绍了;二人关系有点像陈胜和吴广,并且一直都是认为自己可以做大事的人!这不,陈胜起义,二人就投奔陈胜去了;幸运的是二人并没有一直跟着陈胜,而是被安排去辅佐当时的武信君(项梁),从而避免了和陈胜一起覆灭陈馀。
武信君死后,二人又拥护赵王赵歇,扩大自己的领地,算是一步步稳打稳扎陈馀。但是这个时候,秦将章邯率军主动打赵国,张耳和赵王不敌躲进了巨鹿城,王离乘势将巨鹿城围了起来。而陈余恰巧在外面征兵,等到回来时候带了几万兵马,看见秦军这样的虎狼之师也不敢发兵去救援。张耳派人多次让陈余出击结果都无功而返,最后一次陈余实在抵不住派了五千人尝试了一次,如同纸入火盆,顷刻间就化为灰烬。
之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项羽破釜沉舟,击溃王离的部队陈馀。巨鹿之围解了,但是张耳和陈余二人梁子也算是结下了,张耳甚至把陈余气话当真,夺了陈余的军权,二人彻底撕破脸了。后来两人投靠了不同阵营,争锋相对多次,最后依附于刘邦的张耳斩杀了陈余,为这段“撕的稀碎的友情”划上了句号。
太史公在《张耳陈余列传》最后剖析了二人关系变化的原因说: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陈馀。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二人贫贱之时交情是多么可贵啊,可是富贵之后却总是以利益来衡量二人关系,这才是二人友谊破裂最根本原因。
其实我个人对二人没有坚持下来感到惋惜:陈余和张耳二人若是有一次面推心置腹的交谈陈馀,二人感情可能会变得更好;一开始二人也不想把关系闹得那么僵,无论是张耳一直追问陈余自己派出去手下去哪里呢,还是后来陈余生气把印信甩给他,都更像是老朋友之间的诉述衷情!
张耳想要陈余救他,可是陈余知道自己招的新兵蛋子实力如何陈馀。况且要知道当时王离围巨鹿围而不打,却故意放张耳的人出去搬救兵,说明王离是想围城打援啊!当时很多起义的部队都来了,张耳自己儿子张敖也来了,都没有选择和秦军交锋。而陈余最后选择尝试了一次,也算是对得起朋友了。
解围以后陈馀,二人争吵,陈余气不过将印信给他;张耳最开始表现是愣住,其实到这个时候还是有缓和余地的,但是最关键的是张耳身边的人让他接受印信并说这是天意!若是旁边手下说:陈余和您感情这么深厚,还把印信交给您,还请珍惜这段感情啊!可能二人就和好了也不一定!可能历史就会因为一句话而改写,当然这都是戏话了!
太史公将二人故事合著在一个列传中陈馀,算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