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矛盾女皇武则天怎么死的,二者都是,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的亡国之君。
神龙政变,起因是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导致二张权势逾大。当时,武则天已立李显为太子,但并不是有些人说的要把江山还给李家,因为她在立李显为太子的同时也给李显赐姓武。她希望的是武、李两家和平共处(事实上李显后来也确实一直不忍心对武家人进行惩处)。但是二张的得势愈加猖狂,滥用亲信,干预朝政,将女皇与朝臣隔绝。最严重的是太子李显之子邵王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女婿魏王武延基因为暗地讨论二张专权,竟被他们向武则天进谗言,最后李重润和永泰郡主被逼自尽,武延基下狱惨死,这件事让武李两家都无法忍受。最后,张柬之等五大臣发动神龙政变,闯入宫中诛杀张氏兄弟。随后,进一步逼迫武则天退位,这是正月二十二日的事情。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第三日,宣布禅让,第四日,李显登基。这时候,武则天成为了太上皇,此时她不是亡国之君,因为李显一开始只是武周王朝的第二代皇帝而已。
正月二十四日李显复位,二十五日将武则天由长生殿迁居上阳宫,二十六日给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所以,并不像之前有一位说的“武则天是太后不是太上皇”。她的尊号是“皇帝”,她就是太上皇。
那如何说亡国之君呢?那就是字面解释,灭亡的国家的君主,自然就是亡国之君。二月初四,李显正式宣布恢复唐国号,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灭亡。这个时候,武则天因为是李显母亲的关系,依然保持着“则天大圣皇帝”的头衔,所以,武则天是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的亡国之君,至于待遇,一直在上阳宫过着锦衣玉食,但没有自由可言的生活。李显也会定期率领群臣参拜武则天,但那不过是表面上的尊荣而已。
等到武则天于十一月去世,李显宣布其遗命,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入葬与高宗李治合葬的乾陵。这时候才是“太后”。而其退位后的最后岁月,其实就是名义上的太上皇,实际上的亡国之君。
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为何最终不新建陵寝,还是选择和李治合葬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但其死后却没有自建帝陵,享帝王的待遇,而是选择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至于为什么这么选择,鄙人认为这既是她的明智之举,也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同时也是当时形势所迫。下面为大家道下其中缘由。
1、明智之举在于;当年武则天为了争夺皇位,用尽了权谋手段,几乎使整个李氏皇族人残遭迫害。一旦武则天另立陵墓,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重新重演。而古代人视死如生,被挖坟是奇耻大辱,死后都不得安宁。
还有就是她选择与高宗合葬,不但可以避免身后惨遭羞辱,还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李治毕竟是李唐正统的皇帝,起码在李唐存续的年间不可能被挖坟,要安全得多。这是为自己,也是她的私心。
2、不得已而为之在于;因为武则天不是以皇帝身份死的,在她活着病入膏肓的时候,张柬之等就已经发动了政变,拥立中宗李显为皇帝,这个武则天是知道的。在安排自己身后事之前就已经被夺权了,成为了太后,也就是说被去掉了皇帝的身份,还原了唐代皇后的身份。此时她不与李治合葬,又能葬在哪里呢。只能无奈的面对现实了。
3、形势所迫在于;武则天当时心里很清楚一点,政变之后上位的唐中宗李显再怎么不愿意也不可能不厚待武则天,毕竟是自己的生母!但对于新帝来说承认武帝地位比起承认武后来说完全不可能,那样就意味着改朝换代,江山不固。既定事实后来的江山也还是李唐的,所以以武后的身份合葬与高宗是唯一的选择。作为后人评论,这只是代掌江山,死后还政于李唐的结局,对天下人也是一个满意的交代。
读者你好,我是博仔,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