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方的角度哆啦a梦大结局,《哆啦A梦》历史上的结局有过三个,分别出自1971、1972、1974年,为什么是三个,这就要从这部作品的起源开始讲起。
首先哆啦a梦大结局,《哆啦A梦》的连载方式很特殊,是在小学馆的“小学×年生”系列杂志上刊登,分为幼稚园、小学四五年级、小学六年级等多本,每本上都有风格、剧情不同的哆啦A梦故事。
因此前两个官方结局,都属于给看了一年哆啦A梦后要面临升学的读者的临别纪念哆啦a梦大结局。
1971年的第一个结局讲的是未来的人来现代观光,导致时空混乱,政府禁止了时空旅行,哆啦A梦不得不回到未来哆啦a梦大结局。
1972年的第二个结局是,大雄的后代觉得他太依赖哆啦A梦,最后大雄和哆啦A梦达成和解,并在失去哆啦A梦后仍然积极努力地生活哆啦a梦大结局。
其次,《哆啦A梦》在连载初期算不上是人气作品,作者藤子·F·不二雄饱受杂志社压力,多次被要求停止连载,于是就有了第三个结局。
1974年,在和小学馆博弈后,藤子·F·不二雄提出了不加薪,但要为《哆啦A梦》推出6本单行本,并正式完结这个系列的想法。
在第6本单行本结尾就出现了《再见,哆啦A梦》的章节:
哆啦A梦意识到自己必须回到未来,并在看到大雄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胖虎后安心离开。
但没想到的是,《哆啦A梦》单行本一经推出直接卖爆,从原本的小学读物跃升为国民级IP,而藤子·F·不二雄也放不下对哆啦A梦的喜爱,在后来的第7卷画了《哆啦A梦归来了》:
大雄喝下了哆啦A梦留下的道具“谎话800”,说了一句“哆啦A梦不会回来了”,得以与哆啦A梦重逢,《哆啦A梦》作品的连载也随之顺利进行了下去。
以上三个官方结局都是当时的结局,但因为市场环境和连载需求的变化相继被作废。1996年,藤子·F·不二雄去世,他没有来得及画下正式的结局。
所以,严格意义上,哆啦A梦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哆啦A梦》这部由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日本国民级漫画,因为其影响力实在是太惊人了,于是乎就有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哆啦A梦》这部作品的影响力去杜撰各种各样的都市传说。这些都市传说由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快速性以及便捷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这些都市传说的影响。在有关于《哆啦A梦》的都市传说中,《哆啦A梦》所谓的最终回一共流传着好几个版本,而在中国互联网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假结局中大雄其实是一名植物人(或者精神疾病患者),《哆啦A梦》里面出现的所有剧情以及设定都是大雄的幻想。
首先,大雄是植物人或者精神疾病患者,《哆啦A梦》里面发生的所有故事以及角色设定都是大雄的幻想这一假结局,其实是在藤子老师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在日本传播,创造出这个假结局的是日本名古屋的一名大学生,这名大学生根据《哆啦A梦》的故事以及设定绘制了一部同人作品,而由于当时的网络环境并没有现在那么开放,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信息获取途径比较单一,互相交流起来也不算太方便,所以这个假结局可以在日本民众中得到传播而并没有很快被人们查询资料去质疑这个结局。
《哆啦A梦》的作者藤子老师以及藤子老师当年的搭档安孙子素雄老师也先后出面来否定了这个假结局。安孙子素雄老师甚至在记者采访中公开表示,《哆啦A梦》漫画并没有所谓的植物人结局,什么植物人大雄,患有精神疾病的大雄,这些都是谣传。如果大家去网上寻找的话,是可以找到一部根据1986年名古屋大学生创作的假结局为基础绘制的又一个同人作品,而且这部同人作品的作者已经说明了其创作源头,而且还注明了,真正的《哆啦A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局。
然后就是传播这些假结局的人明显是利用了一部分网友缺乏对于植物人以及精神疾病等相关知识的了解,而有一部分网友对于自己接收的信息又没有主动去证实真伪的动机和行动。植物人状态,又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类大脑活动全部或者大部分丧失了正常功能,患者的自主意识已经失去了。植物人状态的患者虽然还存活着,但是基本上大脑活动也就只剩下比较基础的反射活动了。
既然大雄已经是植物人了,而且植物人基本上自主意识已经完全丧失了,那么大雄还怎么进行幻想所必须的大脑运行机制以及各种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的活动支持呢?说白点就是连车都已经被毁坏得无法运作下去了,那还怎么去飙车啊。
还有就是,在《哆啦A梦》最终回大雄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的假结局中,大雄如果是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话,首先大雄已经完全丧失了自知力了,也就是说大雄对自己患病的状态完全不知道,还有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妄想往往是与现实世界脱离的,妄想的内容也是缺乏逻辑性与连贯性的,如此状态下的大雄居然可以幻想出一个设定严谨,故事发生完全符合现实逻辑的世界,大家觉得可能吗?
希望你喜欢,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表示您的支持,谢谢哦!
关注有态度的【拾部次元】,为您筛选好动漫,让您放心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