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的教育中,特别是谈到武艺和秘籍地传授我们大概会想到一个词“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杨过、石破天的生活中可以没有父母,却不能没有师父,师父这个形象就在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庆余年》中,范闲的母亲叶轻眉逝世,亲爹、养父在少年时期从来没有出现过。只有费介这猥琐油腻的师父完全承担起了本该由父母担负的教育之责。那么,以杀人下毒的使命的费介为什么会对范闲这个小屁孩另眼相看,倾囊相授呢陈萍萍结局?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一、武功传承陈萍萍结局,全看人心在金庸的小说中,武功的传承具有重要的载体意义。段誉在石洞中学会了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身上就有了逍遥派的属性。无崖子把一身内力传授给了虚竹,小和尚就要肩负惩奸除恶,复兴门派的重任。就连狄云刚穿了僧袍,血刀老祖就要教他“血刀经”。 在金老爷子看来,武功的传承既具有了特殊的承载功能,同时又确立了师徒关系圈中徒弟的地位,你身上有了我的武功,就有了我的烙印和属性。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然而《庆余年》中陈萍萍结局,庆帝跟范闲练的都是“霸道真气”,范闲也从来没有喊过他一声师父。范闲最后集齐了五大宗师所有的武学,苦荷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秘法,四顾剑甚至耗费心力手把手地教给范闲,也没能换来什么师徒亲情。师父之所以称为师父,就是因为授业者传授自己的武艺给被传授人。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范闲在收到身世即将揭开的消息时陈萍萍结局,直接就有了天塌下来的感觉。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杀虫剂开路,拿狙击枪崩他几个宗师”。说明费介费介这个老师对范闲教导已经成了常规操作,时刻藏在头发中的毒针、袖子里的毒弩以及费介亲制的毒烟,已经伴随着“小手段”已经成了他的保命底牌。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范闲是个穿越者,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的世界观陈萍萍结局、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排斥着那些武功背后所带来的复杂利益纠葛,他天性中的“无赖因子”和“官场无父子”的凉薄,不断地支配着他的行为和思想。例外的是,费介这个猥琐油腻的老师又是如何“俘获”范闲芳心的呢?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二、师对徒,爱徒如子在古代私塾的一对一精英教育中,老师与弟子的交往往往围绕着传道、授业、解惑开展。如果这个学生足够优秀,思路能够跟上老师,满足一下老师那闷骚自恋,好为人师的心理活动那就是非常和谐的关系了。费介的学科,本就晦涩难懂,加上他那变态的授课方式,除了在四处那些拿死工资上班的师兄弟们来说,谁也不爱。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原著中写到:费介嘿嘿笑着,微褐色的眼瞳里闪过一道妖异的光芒:“我只会……用毒,所以我来教你怎样用毒杀人,怎样不被别人毒死。”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这句本来可以吓哭所有小朋友的话,在范闲那里却没有收到想象中的效果。范闲反问的一句话,却差点把费介给吓傻了。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原著中写道:范闲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兴奋,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显得格外感兴趣:“那还等什么呢?要不要我去捉几只兔子来当试验品?兔子不好,那就用蛤蟆?”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费介傻痴痴地转过身去,心想这小家伙真的只有四岁吗?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当费介领着范闲半夜三更在阴森的坟地里学习解剖,看着这个仅有四岁的小家伙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并且详细认真地把学习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的时候,费介除了有点费解之外,也产生了“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的老怀快慰。

陈萍萍结局:小说庆余年中,师父费介为什么对范闲那么好,他的结局又如何

原著中,范闲跟着费介学习了两年的毒药知识,还尝遍了各种菌类,肚子也疼了无数次。范闲能吃苦,肯钻研,对于毒物这种东西也完全没有一般人强忍的厌恶感,这是费介最喜欢他的根本原因。

一个有才华的弟子最能够体现出自己绝学的职业价值,这是一种绝学可传,心灵之音的满足感。这个徒弟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无限的荣耀,更有着超越血缘的情感。

三、徒对师,爱师如父电视剧版庆余年许多很多不合情理的设定,唯有费介与范闲的师徒情谊不但没有改变,还更增几分温暖。在原著中,费介曾经为范闲体内凶险的霸道真气操碎了心,为他专门研制了散功的药丸;为了根治范闲老婆林婉儿的肺痨跑断了腿,为他找来了一烟冰;为了避免东夷城找范闲的麻烦,为他动用了东夷城的人脉;可以说,范闲与费介之间的感情非常纯真,完全没有世俗攀附权势的俗气,完全就是一个老父亲为孩子奔波操劳的样子。

本来费介在澹州的教书生涯是监察院的工作安排,远离舒服的办公室,远离舒适的京城,在其他人的眼里跟发配没有什么区别。费介却专门又拖了好几个月,甚至在离别时告诉范闲:东夷城那个用剑的怪物欠我人情,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当他的学生。

很巧的是,多年后在东夷城,范闲真的跟四顾剑学会他的本领。在四顾剑临终前,费介和叶流云也来送这位老朋友最后一程。剑庐,也是费介跟范闲的最后一次见面的地点。

看着眼前最得意的弟子,费介笑着说,出洋远游是他一生的心愿。在范闲看来,当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只怕他早就能离开庆国这片大陆。范闲把苦荷送给自己的小册子递给了费介,小册子上记录的内容是法术,其实也是的苦荷能够快速回蓝的关键。不久后范闲与王十三郎的比试中,发现体内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跟小册子中用意大利语记载的内容有着最直接的关联。

原著中写到: 范闲的眼瞳微微缩了起来,甚至手指尖也抖了起来,隐约知道,自己也许碰触到了一个以往没有人曾经去思考过,去想过,达到过的门,而那扇门的背后是什么?

范闲此刻迫切地想再去翻一翻那本小册子,或者动用监察院的力量把小册子的源头给挖出来。但是那本小册子已经揣进了费介的怀里,最后跟叶流云一同去了西方大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们再也没有回来庆国。范闲也永远地失去了那个珍贵的机会。而这个宝贵的机会是极难得才会偶尔出现,一旦逝去,再要抓住此等机缘,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

作者猫腻也没有写出这本小册子究竟能给范闲带来什么,但是按照描述珍贵程度的推断,应该就是范闲通往大宗师道路上最后的一把钥匙,范闲把如此重要的东西送给费介,就是让他在陌生的大陆多一张救命的底牌和一个救急的工具。此时范闲内心的深处早就把费介当成了父亲的缩影,那种离别之情是真挚感人、难以言喻的。

白羽点评:范闲这个穿越者体内有一个成熟的灵魂,他进京之后可以把范建当父亲般敬重,对庆帝像领导般尊重,但对他们的话总是放在自己的利益坐标中进行比较、权衡,筛选、过滤,最后再付诸行动。范建对他的好全部接受,然后拿真情实意去对待范思辙和范若若。 反观庆帝这个亲生父亲,拿官位、拿地位、拿权利去补偿,去奉承、去填补、去威胁,企图换回缺失的亲情,唯独没有最真实的父子情感表达。以庆帝这个亲爹的作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最后随着庆帝的一系列打压,等来的自然是对等的报复。当我们抽丝剥茧地揭开当权者身上高贵的假面具,露出隐藏于尊贵权势和高贵形象背后的真实,对于盲目崇拜皇权和所谓亲情的芸芸众生,无疑是一针极好的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