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的答了这么多,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无问西东为什么被禁。
《无问西东》除了演员阵容外,电影的出发点是什么无问西东为什么被禁?
导演李芳芳说,这是为了庆祝清华建校120周年而创作无问西东为什么被禁。
未播先火无问西东为什么被禁,大家试想,这本来就是一部注定会火的片子。
跟清华有交集的是什么人无问西东为什么被禁?肯定不是每天刷这些无聊内容的你吧?肯定不是每天沉浸在游戏中的玩家吧?也肯定不是小编这种为了糊口而从事无聊工作的人吧?
之前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答案你根本想不到。
他们一件衣服穿一次就扔掉,你能么?
同理,跟清华大学有关系的人,肯定跟我们有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
这其中,有莘莘学子,他们为了科研而学习,为了攻破难点后的欣喜废寝忘食;
也有教导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老师们,他们从不卖弄学问,他们的讲坛就是传递知识的花园;
还有校领导,那肯定也是国家干部级别的人物,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一般人接触不到的。
因此来看,《无问西东》有了天然的意见领袖感。
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孩子发了一条《无问西东》的评论,那家长肯定组团去看;
作为老师发了一条《无问西东》的咨询朋友圈,社交网络上崇拜他的人自然也对电影趋之若鹜;
更不用说校领导,那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一句话,很可能成为政治任务。
再加上章子怡、张震、黄晓明等明星,他们的粉丝几乎无交叉,涵盖了中国各个年龄段、收入水平的人群,所以即便导演执导的水平一般,有这些外因的加持,《无问西东》也一定火到爆。
网上有一个关于清华大学的著名段子。
段子的内容是:几个清华毕业生打车去清华,车上聊起某某几年前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车司机默默听了很久说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可我就是个开车的,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你们北大、清华毕业,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是思考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真的没有希望了。
的确细思极恐,但好像不能全怪毕业生们。
上
电影开篇,张震的一张帅脸,让人着实没想到这部电影后来会是那样的家国情怀,情感浩荡。
故事推进,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危在旦夕,镜头一切,又是一张帅脸,王力宏的。在这之间,还有一张黄晓明的帅脸。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要喷一句了,拉倒吧黄晓明还帅?无论过去的黄晓明多么邪魅狂狷多么像一根浸满了娱乐圈油渣子的老油条,在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里,他是帅的。这种帅不是外貌上和气质上的,是导演调教的,再夸张一点,是那个时代赋予的。
《无问西东》开画之初只有6.2,及格分而已。被《前任三》死死压住,看上去没有半点翻身之地。也好理解,寒冬腊月谁要去看这种教你做人教你找到真实的电影啊,根本不如买一桶爆米花看一把让人哭到被抢救的爱情片,热泪360度挥洒,这难道不是体验真实的最好方法?
五天一过,《无问西东》票房破两亿,剑指五亿,豆瓣评分7.4,已经进入“好电影”之列了。观众发现,《无问西东》让他们掉的泪和《前任三》还是不一样,比起前者讨论的主题,后者显得轻浮了很多。
《无问西东》投资不小,过亿,属于大制作。四大主演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都很有分量,加起来更是不容小觑。甚至在这部民国电影里,配角都是戏骨:米雪、韩童生、祖峰。
导演李芳芳是李安的师妹,都是纽约大学的学生。关于李芳芳坊间有很多传闻,但低调是她的特性,即便电影宣传期她也不爱多说什么,这样便显得更加神秘。
片中四个人都是清华学子,在四个不同的时代,做出了人生的百味选择。
《无问西东》是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而拍摄的,2011年,就有通稿出来。2012年4月16日,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首次举行发布会。那场首映礼最终沦为了一场不痛不痒的典礼,电影没有如期上映,一切关于首映的仪式都是白费。
《无问西东》的片名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指德行东西融会贯通,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精神。对于片名,李芳芳也曾经解读道:“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左右,都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关于那场首映,还有一个经典的玩笑。主持人问导演李芳芳《无问西东》什么时候上映,李芳芳说不然你问章子怡《一代宗师》啥时候能上映?推杯换盏,章子怡先是一懵,瞬间用混过好莱坞的情商说了句:回头我给王家卫打个电话问问。
把锅从北甩到南。
2013年《一代宗师》上了,章子怡横扫了几乎所有国内有分量的奖项。而《无问西东》的档期,真的如它的名字一样,无问西东了。
直到2017年12月6日,影片才再次举办发布会,正式宣布定档2018年1月12日。终于有了这部电影的一个档期,而这部电影也拿下了本周最高的上座率,有种冥冥之中对遗憾的弥补。
从《无问西东》整个故事的构建,能看出导演李芳芳的野心。但关于爱情和女人心,又满是女导演放不下的柔情。黄晓明饰演的陈鹏会因为爱而不得负气而走去研发原子弹,王敏佳会穿越几千公里去找他。
李芳芳不光是李安的师妹,她还是中国第一个出版散文集的中学生。16岁写《十七岁不哭》,看来李芳芳的前瞻性是与生俱来的。年少成名,入行后有鲜有佳作,在影视圈踪迹神秘的李芳芳能集结五大主演,其身份又成了一个待啃的瓜。
下
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师生经过68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云南省会昆明。六天以后,汇集了三校师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原清华大字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长。 也就是片中的祖峰。
到昆明后,没有校舍,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战争中十之七八受损,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至少要添置到原先规模的50%以上;还有教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等,全都未有着落。梅贻琦估计战争结束后学校即可很快复员,便将有限的财力,主要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和实验器材,在校舍方面则省而又省。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到了昆明。梅贻琦就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两人欣然受命,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
梅贻琦当然知道这样的设计必是执行火葬场,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原因:没钱。
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也陷入了无尽的为甲方改稿,校舍从高楼变成土墙。改一次,林徽因哭一次,倒不是因为改稿太磨人了,而是为时局而哭。(当然也不排除林徽因真的改急眼了)
林徽因都气成这样了,梅贻琦说还是得改。梁思成非常愤怒,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计图纸狠狠地丢在梅贻琦的办公桌上。喊道:"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梅贻琦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梁思成当时的意思是,再改下去,这农民都会盖,要我梁思成干什么。梅贻琦冷静地望着他说:"思成,国难当头,你就不能谅解一下吗?"
于是乎,二人之间爆发了一场“甲方提的要求是格莱美,给的预算是村口联欢会”式的争吵。而事情的结局是,梁思成知道危难当头,不是不给钱,是真没钱。
为西南联大设计茅草校舍,也许是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工程了。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原来空荡荡的校园空间。 就作品来说,梁思成不愿意承认这是自己设计的,就历史意义来讲,从这些低矮的草房子里。走出了登上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台的,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和第一根单膜光纤的......
茅草屋刚刚建成之时,没有人相信这会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亲手设计的。就像《无问西东》一样,没人会在上映之初想到这是一部如此有力量的电影。
片子本身当然有硬伤,主人公陈鹏的命运选择和爱情挂点勾,显得格局小了很多。中间,还有点强行说教的味道。又回到了那个“以前的清华学子想着家国,如今的清华学生只想着买房”的哀叹中。
但是如今只想着买房就是错的吗?也不尽然吧,社会大趋势给予毕业生的都是漂泊的流浪感,也怪不了他们一心只想攒首付。
时代赋予的,可能就是一种无谓对错的变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