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电影当属年前的《冰雪奇缘2》.
推荐理由斑马总动员,画面漂亮,故事感人。姐妹的亲情特别打动人。
以往的电影斑马总动员,推荐《昆虫总动员》,推荐理由,画面唯美,大自然的景色全是真实的,非常漂亮。然后是故事内容。通过一直小七星瓢虫和小蚂蚁之间发生的事情来作为线索,通过红蚂蚁和黑蚂蚁的战争来展现,告诉人们自然的力量非常强大,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
《汽车总动员》斑马总动员,这个系列有三部,每一部都是讲赛车的故事。家里孩子喜欢汽车的必看。
这不仅是给孩子看的斑马总动员,这个电影里蕴含了友情爱情,尊重,保护,背叛,各种人性的特点。在看电影之余又会充满感动。
二十余年后迪士尼将动画经典《狮子王》重新搬上荧幕,几乎一比一复刻了“真人版”(真“狮”版),毛发纤毫毕现、动态栩栩如生,特效制作出的“假”画面完全能够以假乱真斑马总动员。
然而评论画风却是吐槽多过惊艳、困惑大于喜爱,呈现出一个无解又懵圈的怪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直接去动物园而要来电影院呢?
可爱滤镜失效,自洽逻辑崩盘首先,经典版《狮子王》的台词剧情都是典型的“卡通电影模式”,有自成一套不用“顾及实际物理”的自洽逻辑,切换成“真人版”之后也便失去了与之无缝衔接的内链合理性。
《疯狂动物城》里牛局长打压朱迪兔时说:“生活才不是什么musical cartoon,你唱一首歌、然后所有愿望都成真”。这句官方吐槽直击“动画叙述逻辑”的本质,诸多剧情的顺延、发展都通过一小段“歌舞”来完成。
动画版中辛巴和丁满相遇,唱着快乐的歌转眼就长成了温柔的大狮子,很符合这一系列“动画电影”的常规惯例模式:自带童话和神话故事交界处的魔力属性,不用顾及自然物理规律和现实逻辑。
然而一旦画面整体效果“过度真实”,一旦辛巴看起来像非洲大草原上真正的狮子、一旦整个画面都像极了野生公园采风,那么这套“动画逻辑”的沿用就会缺乏天然合理性、产生对位矛盾感。
动画片里的小公主可以唱着let it go 建造一座雪上城堡,观众非但不会质疑“这不科学”反而会被美妙的想象力所震撼,但换成“现实题材”就不行,两种类型电影的逻辑基石和预设立场不同。
所以,真人版《狮子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失去了“卡通动画感”,也便失去了这套自洽逻辑的天然接受度,却依旧照搬原版剧情和台词,失衡感非常明显。
其次,失去“可爱”滤镜之后,暴露出对于超级母题改编的深度缺失。
舒心酱小时候看动画版《狮子王》,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内核来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叔父弑凶篡位、王子流落在外多年后归来复仇。
动画版的改编无疑是简略路线,对哈姆莱特to be or not to be的万年纠结做了非常简单粗暴的处理:一旦知道父亲不是自己害死的而是被叔父所杀,瞬间放下心魔;原版王后的复杂也被处理成了单面相的受害者;而在后世画作、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悲剧的奥菲利亚,在《狮子王》里成了拥有皆大欢喜好结局的狮子版花木兰。
从动画的角度来看这些改编,都很合理,都是更适合儿童观看、更符合现代理念的改编,哪怕弱化了、浅薄了原著精髓,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真人版”来说并非如此,和叙事逻辑是同样的道理、“真人版”也失去了这层保护伞,将故事的浅薄化操作暴露无遗。
换句话说,从可可爱爱的卡通版到“画风纪实”的“真人版”,可爱滤镜和童话传统在掩盖叙事逻辑漏洞、遮挡故事短板上的所有保护色,通通失灵。
更为要命的是,《狮子王》的呈现很“半吊子”,并且引发了“大型脸盲症发作现场”。
大型脸盲症、面瘫现场一,脸盲。
《狮子王》的很多片段,几乎就是大型脸盲症十级测验:考的都不会、蒙的都不对。
从狮子群当中辨别一只狮子,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无疑很困难。
前任狮子王木法沙、野心阴谋家刀疤、长大以后的狮子王辛巴,除了有一道“刀疤”之外、外观上似乎都无甚区别。
同样是“刀疤”,动画版里这道刀疤能画得更明显,更好辨认、更有标志性。
而真人版里,所有雄狮子全都一样,需要睁大眼睛仔细辨认“有疤没疤”,所有母狮子在舒心酱看来也全都一个样,辛巴妈妈、娜娜妈妈和娜娜“同一个世界同一张脸”,要靠他们对话时的称呼和配音来辨认,看脸完全没结果。
这就会让观影非常困惑:这都是谁和谁啊?
二,面瘫。
怎么在狮子的脸上表现出喜怒哀乐?动画版处理得顺风顺水:拟人化。
小辛巴可可爱爱,木法沙威严持重,刀疤则是大大滴坏。但变成真正的“狮子”脸以后呢?很不幸他们通通都“面瘫”了。
拟人性面部表情全然丧失,只能依靠动物性习惯来传达情感,比如他们之间喜欢的方式用蹭、舔来表达,这样的情绪传递非常打折扣。
整部影片中“表演”最好的片段,大概是小辛巴奶凶奶凶大吼一声,和舒心酱家的小猫咪炸毛简直一毛一样,非常可爱!然而影片中大部分时间“狮子”们都无从做到“面部表演”。
(这届优秀网友做了对比图,请自行感受)
三,介于动画和纪录片之间不伦不类的质感。
无论是辽阔大草原,还是星光璀璨的夜空,百兽狂奔的自然情景都分分钟让人想到动物纪录片,然而顶级纪录片那些捕猎打斗的名场面中,呈现出的动人心魄的真实自然的力量、《狮子王》中又没有;关于自然规则、日升月落物种繁衍的思考,《狮子王》中也显得苍白。
比如纪录片里的捕猎,会调动复杂的镜头语言,呈现埋伏、团队作战、突袭等等不同环节,节奏堪比动作大片。
但真人版《狮子王》里呢?
狮子和狗打架基本是“一团扑上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刀疤和辛巴的终极大战,也不过就是两只大猫互相挠对方,感觉我家喵都可以打出这个水平,一代经典大IP的重头戏、最后你就让我看这个?
这是真人版《狮子王》终极的尴尬:保留了经典动画的完整脉络、复刻了视觉呈现之外的所有细节,却丢失了动画最直观的可爱滤镜;特效逼真、呈现质感直逼纪录片,却没有“真”自然的叙事质感,同时还暴露出了剧作和真原版《哈哈姆莱特》之间的鸿沟般差距。
当然,《狮子王》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叙事节奏流畅,音乐动听又抓人,如果是一部纯原创的新电影、品相其实很值得夸奖。但经典珠玉在前,新版的“好”总让人觉得“劲用错了地方”。
舒心结语在舒心酱看来,迪士尼《狮子王》和漫威《黑豹》都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在流行文化领域的成功范本,用普世的人物关系消解了“瓦坎达”“木法沙”等拗口名字的陌生感,同时又让神奇的非洲乐舞等文化元素为常规故事镀上一层别样色彩。
总有人认为“技术的极致就是艺术”,然而在工业链条和商业产业中做到的“技术臻于化境”显然并不是艺术。特效如此优秀,优点却似乎都是机械式的“拖后腿”。
最后导致了我的终极困惑:这样优秀的特效为什么不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狮子王》,修复一下94年原版动画上院线,或许更让人满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