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叶全真欲在烧,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若有情天易老,可天若无情世怎成。人的一生,若没有一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终是聊无情趣,枉来一世。
观世间草木,当芳华之时,当春风吹过,当万木竞发百花齐放之时,总会绽放出多姿多彩的芳香,引蜜蜂来采蜜,以完成授粉叶全真欲在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可当青春勃发之时,若无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将无以立足世间。
然而叶全真欲在烧,人的一生,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如果人生到了某一阶段,却非要去做另一阶段的事,不知收敛自己,难免会搞成悲剧。
俗话“四十多情,大势已去叶全真欲在烧;五十多情,鸡犬不宁。”这句话是人生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这句话是说,人到了四十岁还处处留情,只会毁了家庭,如再婚,也很难再建立起美满的家庭;人到了五十岁还想打破家庭而重组,那么只会搞的“鸡犬不宁”,只会把家庭上上下下包括自已的生活搞的一团糟,甚至晚年幸福会被搞惨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年龄大了以后,要将心用于经营家庭,而不去沾花惹草,不然,人的后半生很可能是以悲剧告终叶全真欲在烧。因为无论是人的生身机能,还是人生的时间,都不容许人再瞎折腾,更何况,热爱自己的家庭,才是人生的大爱。
现实中一些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人生到了四十岁或五十岁还“多情”,甚至不惜离婚去追求什么所谓的“真爱”,可所谓的“真爱”恐怕多为虚幻,当识了庐山真面目后,方知那都是“空”,但后悔也无用了,只会将人生搞成悲哀。
阿房宫在司马迁的描述下,恢宏雄伟、金碧辉煌,壮观程度堪比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不过,令世人大为惊叹的是,竟然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然而,这一说法却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因为项羽大军攻破秦都咸阳的时候,阿房宫的基础可能都没有建设好,更别说主体建设了,又如何去烧。因此,项羽蒙冤千百年确实比窦娥还冤。
《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也就是说,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并以周文王建都丰为依据,打算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他当时要求先建造前殿的阿房宫,其占地规模需要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下还能立起五丈高的旗帜。
这样的规模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2-3倍。人民大会堂可容纳万人就坐,秦始皇要求建的阿房宫也要能坐万人。但是,秦朝时可是“席地而坐”,一人所占地方绝对相当于现代会议的2-3个坐位面积。但是,从1956年国家便开始酝酿人民大会堂的建设, 1958年10月正式开工,直到1959年9月24日竣工,总时长达3年之久。但是古代建设所用的技术、材料、设备、机械等,简直和后世没法相比,其难度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公元前210年9月10日,秦始皇病逝,不到三年。如果按照后世征调土木专家,开始地勘、测量、设计、报建,调用人力、物力、财力等程序,还要通过秦始皇的审核。所以,当时的阿房宫最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
同时,当秦始皇病逝后,所有的劳役又抽调至秦始皇陵进行建设。当初,汉高祖刘邦任亭长时所释放的劳役,就是前去郦山修建秦始皇陵的。
公元前209年4月,秦二世胡亥下令重新营建阿房宫,也就证明之前的一段时间,阿房宫已经停建。同年7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农民起义;9月,沛人刘邦在沛起兵,下相人项梁在吴起兵,狄人田儋在齐国旧地起兵。
不难看出,从当年7月份开始,全国范围内的起义已经爆发,大乱已起,建设阿房宫的民夫应该也难以就位,朝廷钱粮更加紧张,又如果去建。而此时的秦二世依旧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对于朝政不闻不问,一切由赵高自行处置。
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逼迫自尽,同年10月秦王婴杀赵高后投降刘邦,至此秦朝彻底灭亡。
至于司马迁对于阿房宫的描述,只不过是秦始皇当时的概念性规划的口述实言,而并非真实的建筑实体,却被后世一些文人墨客所误解,因此造成以讹传讹的结果。
由此可知,只有秦始皇在世时的最后三年,阿房宫处于建设之中,后期整个秦朝基本处于全国战乱之中,根本就无法建设阿房宫,所以也就不存在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事件,其实他只不过是烧了都城咸阳的秦朝宫殿而已。
图片来源网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