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了张金条。。

我自己就是银行个贷人员张金条。如果你借呗没有产生逾期的话,征信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你去正规银行做贷款的话就不一定了张金条,同样是正常类客户别人的征信打起来也就几页,你的征信打起来几十页,我碰到过最多的是A4纸98页的征信的,碰到这样的即使你征信正常我们一般也会拒贷的。我们有要求网贷不能过多。。

以前我也经常用借呗,因为最开始是不上征信的,后来上征信后用了几次我就关了张金条。。我还特意试过借呗放500快出来,我1小时后还掉,3天后去查征信,就已经显示这笔500快的贷款了。。

所以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去用借呗张金条,微粒贷啥的。

还有一点,人民银行允许个人一年免费查询两次征信,而且你们每一次贷款申请或者是信用卡申请都会有征信查询记录。。。

大家信用卡千万不要办的太多了,留2-3张额度大的就可以了,因为很多银行,只要你办了他的信用卡,不管你用不用,每个月贷后管理查你征信~点名浦发和光大

说来惭愧,目前已经有六张信用卡了,每张信用卡的额度为5~6万。目前光信用卡的负债就已经二十一万多了。说了你们都可能不相信,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刷卡倒账,每个月从每张信用卡的出账单日就开始刷,用所有卡里剩余的几万块钱额度一点一点的再倒进欠款的信用卡,每个月光是刷卡手续费就得一两千。没办法,目前只能这样刷的倒,最怕的就是银行的警告信息,因为每次都把额度刷光,银行也在评估风险,以前有一张信用卡就是因为这样刷,被银行强制要求注销了。现在发现信用卡就是个坑,只要依赖上就很难摆脱。想想每个月五千的固定工资,什么时候才能还清这些负债。后悔当初用支付宝申请了那么多信用卡,而且每张卡的额度都还不低。原来自以为是个自控力很强的人,没想到一次失误,导致越刷越多,到最后不可控的程度。所以奉劝没有信用卡的人尽量不要办理信用卡,不要对自己的控制力太有信心,因为信用卡里的额度使你满意,总有要用到它的时候,而一旦用了就很难再把握住。

我来讲一个真事,我朋友平时蛮低调的,朋友圈都不常发,有一次偶然发了一条朋友圈,竟然引来了麻烦事,最后差点把自己的房子给卖掉了。

暂且叫这个朋友小林吧,前段时间小林突然来和我们借钱,我问他借多少,他一口说5万块,我就疑惑,从来没有向我们借钱的小林为什么会突然缺钱了,是遇到啥事了。

刚开始他也不愿意说,只是说了句“丢脸”,在我们一次次的追问下,他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我们说清楚。

事情起因就是一条朋友圈,为何这样说,小林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一来是自己不习惯,二来他觉得没必要,朋友圈发出来的内容都是别人想让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情况。

但是,因为一次同学聚会,他被刺激到了,具体同学聚会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班上有个不太瞧得起他的男同学,也参加了,在聚会上各种显摆,说自己名下两三辆路虎,然后又说自家每年都去三亚别墅过年,还说自己年薪40万。

本来说就说,没想这同学炫耀完还不忘问小林一句:“小林,你现在在哪里高就啊,估计都是管理层了吧。”

小林当场脸就红了,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名下就一辆十几万的轿车,房子也不大,一家人挤在80几平米的地方,要比肯定比不上,小林就很模糊的一带而过了,说自己就每天朝九晚五上班。

本来参加完同学聚会这件事就过了,但是坏就坏在,这同学主动加了小林的微信,然后当天晚上就给小林发了条信息,说:“小林,你朋友圈怎么不发呢,还想通过朋友圈了解你呢,我以后会常驻这个地方,这边我们公司有分部,以后得多和你们联系联系了。”

小林开始觉得气不过,越想越生气,在大学的时候还被他欺负,结果毕业了还要被他欺负,于是就打电话给他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很有钱,在郊区有一个别墅,说明来由后,第二天一下班,就约上了这位朋友,去到他家的别墅,吃了个饭,然后借机发了个朋友圈。

小林当时说,后悔啊,就是这条朋友圈让他非常懊悔。

我们忙问他发了啥,他拿出来给我们看了看,哇,厉害了,他坐在朋友的别墅里,喝酒,吃饭,这张图片上鲜明地写着:今天突然想来郊区的房子坐坐,约上了好友吃个饭,别提多带劲了。

不发还好,正是因为这样的对比心和盲目的优越感,让小林做出了不太理智的举动,这条朋友圈一发出,好多朋友在下面点赞,评论,最多的一类评论是:想不到,你藏得这么深。

连那个在同学会上对他酸的同学,也点了赞,评论了一句,有机会去你家后花园坐坐。

小林那一天,总算觉得争了口气,但是,也因为为了争这一口气,让他算是彻底领会了人间冷暖。

他没想到的是,发完朋友圈的第二天,就有大学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向他借钱来了,一次性要1万,而且不止一个,有一个直接说自己家庭困难,需要小林帮衬一下,等熬过这段时间,立马把钱给归还了。

小林原本不想借,但是又想着要是不借,有同学肯定会在背后说他不念及旧情,所以多多少少还是借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也借了差不多好几万出去了,这对原本就没多少工资的小林来说,算是把自己这几年的积蓄都给赔进去了。

人生也就是这样偶然,小林刚借钱出去没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岳父生病住院了,急需用钱,但小林手头哪里还有钱,于是就问这帮朋友还,结果这帮朋友怎么说,说借还没到一个月就让还,这不是明显不想借吗

说来说去,就是不想还,有的还说自己已经花出去了,得等过段时间,可这借钱人的过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的了了无期。

没办法别人不还钱,他也只能问我们借,可是我没上班了,存款也没多少,其他几个朋友零零散散地给他凑了个5000块。

他叹气一声地说到,明天准备把房子给抵押了,去借十万块钱吧。

其实呢,小林的这个事,因为自己的一时作气,让他落入到了这样的局面,怪就只能怪,他太把那位同学当回事了,都说财不外露,还是有道理的。

我自己以前就吃过这个亏,在新疆工作的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并不是很忙,所以每年我都会请半个月的假,出国旅游,每次都会在朋友圈晒我旅行的照片,久而久之就有朋友觉得我打大款,有钱人,各个国家到处飞。

但是只有我知道去玩的钱都是我一点点每个月,从工资里攒下来的,但别人并不知道,后来,回到项目部后,就有下面的一个工人师傅来向我借钱,一次5000的借,总共借了我10000块。

结果这10000块,到现在我辞职几个月了,他都没还我,都有五六年了,每次叫他还,要么就是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复。

这个其实是给我的一个教训,这么多年我都很少在自己朋友圈发一些显露自己经济水平的内容,一来是避免麻烦,二来是觉得人生就该低调行走,收获什么,赚了多少钱,这些自己知道就好,别给外人看,也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就去显摆什么。

前人所说的,财不外露,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