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曾是活跃在两晋时期的一员猛将杜十五,史载其:

杜十五:晋朝将领杜曾是怎样的一个人

“少骁勇绝人杜十五,能被甲游于水中“这样的人,自然不甘于平凡。

杜十五:晋朝将领杜曾是怎样的一个人

乱世初起杜曾早年先后担任新野王司马歆的镇南参军杜十五、华容县令、南蛮司马等职,凡经战争,勇冠三军。

杜十五:晋朝将领杜曾是怎样的一个人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五胡乱华愈演愈烈,整个天下大乱,牙门将胡亢在竟陵聚众起事,自号楚公,杜曾被任命为竟陵太守杜十五。

杜十五:晋朝将领杜曾是怎样的一个人

胡亢与其党羽们自相猜疑,自己先杀了几十人,用以威慑其他人,杜曾担心自己牵连其中,就伪装成谦卑顺命的样子,以换得胡亢的信任杜十五。

杜十五:晋朝将领杜曾是怎样的一个人

次年,杜曾暗中引来王冲的叛军,使得胡亢全力对抗,无暇他顾。杜曾趁机诛杀胡亢并吞并其部众,自此成为乱世中的一个小军阀。

逐渐扩张建兴元年(313年)九月,荆州刺史陶侃的参军王贡路过竟陵。不知何故,王贡假称陶侃的命令,任命杜曾为前锋大都督,攻打王冲,杜曾最后击败王冲,将其杀死后,其部众全部归降,杜曾实力再度扩张。

此后数年间,杜曾和他的骑兵队连续击败晋军,其中与陶侃的两次交手,更是不落下风。荆、湘一带,杜曾驰骋如龙。

随后杜曾挥兵进攻宛城 ,刺史驻守宛城的是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的荀崧,他兵少粮尽,被杜曾围困在城中。荀崧向襄城太守石览和南中郎将周访求救,援兵赶来后击退了杜曾。此后杜曾也进攻过襄阳,但没有攻下。

择门失误后来王敦派堂弟王暠代替陶侃担任荆州刺史,荆州官吏群情激愤,又因王暠猜忌暴戾难以共事,所以这些官吏率部联络杜曾。王暠不敌,回去搬救兵,杜曾知道人家家底厚,就迎来了荆州刺史第五猗来抵御王暠。

第五猗和王暠都是荆州刺史,但不是一个派系的,第五猗是名存实亡的晋愍帝司马邺派系的,名正言顺,但没什么实力,而王暠是琅琊王司马睿派系的,不够正,但有实力。

所以,杜曾投靠第五猗的计划并不能算作成功,反而算是失败,王暠无能失败,陶侃却把杜曾打得落花流水,在荆、湘一带四处逃窜。

兵败被杀太兴二年(319年),周访讨伐杜曾,经过多次交战不能取胜。随后周访派人依山开道,偷袭杜曾,杜曾军队溃散,杜曾也被他的部下马俊、苏温抓到周访处投降。

周访想把杜曾解送到武昌,但朱轨的儿子朱昌、赵诱的儿子赵胤都想杀死杜曾为父报仇,于是斩杀杜曾,朱昌、赵胤切碎分吃了杜曾的肉。

总的来说,杜曾是一个反反复复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说叛就叛,丝毫不会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