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忘记的杨丽坤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中国,这么一个女演员,她的存在让绝大部分女演员失去光彩玛德琳卡罗尔;当时男青年给姑娘的美丽打分中,她被作为100分的评判标准。据报道,到今天她创造的金花、阿诗玛两个艺术形象给云南人民的带来经济效益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她就是杨丽坤。

  

   杨丽坤玛德琳卡罗尔,1941年4月24日出生在云南省普洱县磨黑镇,彝族,排行第九,被周围的人唤做“小九儿”。四岁时,母亲去世。1952年杨丽坤来到昆明投奔二姐。二姐夫郑钝,时任云南省委组织部长。1954年,13岁的杨丽坤被伯乐发现,入选省歌舞团,很快脱颖而出,14岁担任大型舞蹈的领舞,独舞《春江花月夜》名扬昆明,成了歌舞团的台柱子。

  

   1958年玛德琳卡罗尔,二姐夫、二姐被打成右派,杨丽坤也受到牵连,遇到人生第一次沉浮,她从歌舞团的领舞变成了拖地、打水、擦窗子的打杂,不过这次小打击比起她今后的遭遇太过微不足道了。

  

   杨丽坤走上银幕,竟来自非常偶然的一回头玛德琳卡罗尔。1959年,为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五朵金花》的筹备,长影导演王家乙来到云南省歌舞团来挑选演员。当时,团里推荐的正式演员都不合王导演的意;而正在擦玻璃的杨丽坤在女伴的呼唤下偶一回头,被王家乙收入眼帘。试过几个镜头后,杨丽坤便成为《五朵金花》中最美丽、戏分最重的那朵金花。她那荣哀备至、颠沛凄苦的一生,从这一回头开始。

  

   杨丽坤不仅天生丽质玛德琳卡罗尔、富于表演才能,还十分刻苦努力,她与大理白族群众生活劳动在一起,反复揣摩剧本,塑造出了副社长金花的这个无可替代的经典角色。杨丽坤的表演,把不饰雕琢的美丽、稍带羞涩的大方、质朴中透露出的对生活对爱情的热望,这三点融合在一起。金花从此自然而然成为白族儿女、云南人民的代表形象,也表现出杨丽坤纯真本性和这个角色的契合。

  

   1960年,在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获巨大成功:杨丽坤获最佳女主角银鹰奖,王家乙获最佳导演银鹰奖。那年她才19岁。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后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

  

   1964年,杨丽坤迎来了她第二个不朽、也是最后一个银幕形象——阿诗玛;同时她也遇到人生第二次,同样也是最后一次的人生沉浮。这次打击使她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再也没有能够返回舞台。

  

   《阿诗玛》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歌舞片,由上影厂摄制,可那时政治风浪已经开始翻涌。杨丽坤被指责有“资产阶级小姐作风”为“资产阶级恋爱观”做宣传,她不得不一面在镜头后接受现实生活中工作组的所谓帮助,一面在镜头前演出传说中的阿诗玛的悲欢离合。影片拍摄完最后一个镜头,杨丽坤就被打成“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黑苗子”,很快她被整的精神失常。更可悲的是杨丽坤在心智健全的情况下,竟然无缘观看她自己主演的《阿诗玛》。《阿诗玛》与她一起被打倒,直到1978年才允许公映,而杨丽坤自1964年被整成精神病后,再也没能痊愈过,直到去世。

因为面糊当中的水分,最后会由中央部分排出所造成。玛德琳只要烘烤得很成功时,就是中央部分会鼓胀并且产生裂纹。 玛德琳一放人烤箱后,面糊中的水分会因加热而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体积因比水分大,所以全体都会鼓胀起来。这个时候,热度由面糊的周围传 导至中央,最后中央部分也会完全烤热。中央因面糊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后 由此排出,在完全烘烤得很扎实的表面隆起,进而排出时,就会造成中央部 分的裂纹。因为添加了泡打粉,所以也会因其产生的气体而造成更大的裂纹。就像奶油面糊放人磅蛋糕模烘烤,中央部分也会产生裂纹一样。玛德琳 也算是奶油面糊的一种,中央部位较厚,因此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