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第一代iPhone是不支持投屏功能的,苹果官网出售的30Pin转HDMI转接线最低只支持iPhone 4。也就是说在iPhone 4之前,苹果手机尚不支持将手机屏幕投屏到大屏幕上。那么2007年乔布斯是怎么把第一代iPhone屏幕上的内容投屏到发布会现场的大屏幕上的呢乔布斯怎么去世的?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其实,很多关于苹果的解密文章都提到过,当年乔布斯手中的第一代iPhone实际上是“假的”。当时iPhone手机的很多功能并没有实现,比如上网、发邮件、听音乐等功能,在当时的iPhone原型机上都没有完美实现。以至于乔布斯不得不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步骤,来一步一步演示iPhone手机的各项功能,如果不小心错了一步,就有可能导致他手中的iPhone原型机死机。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而且为了保证乔布斯手中的iPhone原型机能够顺利拨打电话,在乔布斯演示这一功能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屏蔽了整个会场的WiFi,并租用了一台专门的基站给乔布斯使用,以此来确保那款原型机不会在演示电话功能的时候出现问题。

至于投屏功能,也是苹果的工作人员为乔布斯手中的原型机专属定制的,只有这台手机可以通过特殊的设备投屏到大屏幕。而后来上市的零售版iPhone是不支持投屏功能的。

可以说,乔布斯作为最伟大的营销大师,成功用“欺骗”的方式,让发布会现场的观众领略到了iPhone手机的魅力。当然乔布斯也并没有夸大iPhone手机的功能,至少在发布会上演示的功能基本上都在后来的零售机上实现了,除了投屏之外。

事实上,第一代iPhone是在2007年1月9日发布的,但上市时间却是在半年后的6月29日。之所以隔了这么久,就是因为苹果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实现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演示的那些功能。

也正是因为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的大胆“豪赌”,让全世界的用户意识到智能手机原来可以拥有这么多功能,让iPhone名声鹊起,从而开创了苹果的黄金时代。

没了乔布斯,苹果还是第一吗

2011年10月5日,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乔布斯因癌细胞扩散,在他亲自指挥医疗团队的靶向治疗法失败而逝世,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全世界无以计数的乔布斯粉丝,陷入了巨大的痛伤中,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各种自发悼念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举行。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已过去了7年。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乔布斯怎么去世的:乔布斯是通过什么方式,将第一代iphone投影到大屏上的

7年来,世界已经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第九代IPHONE已经上市,中国一大批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人工智能兴起,苹果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8年9月份,苹果成为全球第一个市超万亿美元的公司;

2018年11月份,全球最大的品牌公司Interbrand发布“2018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苹果首次超越谷歌,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

没了乔布斯的人,苹果仍然还是第一。但苹果真的没了乔布斯了吗?在我看来,乔布斯的人走了,但他为苹果创立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已深深的植根于苹果公司血液。

他为苹果架构的以电脑、IPAD、手机、音乐播放器、多功能智能手表等高价格产品硬件为入口、以ituns、苹果App store为链接平台,所形成的一个反互联网自由、开放、共享精神的,具有苹果独特差异化的自我封闭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传承着乔布斯所大力倡导的非同凡想、改变世界、简约至极、科技+人文+禅宗的产品美学等核心基因,锁定了大批高质量的用户,推动苹果的品牌价值不断跃升。

鲁迅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网友说,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是第一。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但有很多企业都说不要谈文化,没精力与资源做文化,像苹果、华为这种独角兽的成功没有可复制性。我通常对这些观点嗤之以鼻。

如果时光倒流,当初的苹果公司,可是乔布斯和同伴在他老爸的车库里成立的;当初的华为公司,任正非也是从一个小作房开始的。

所以,关于企业文化,本是老生常谈,但很多人都深陷在误区里,不得自拔。

回头来说,要系统来谈企业文化,其实又有蛮大的难度。

简单来讲,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要纠正一个误区。不是未经过文化建设的企业就没有文化。所谓文,就是纹,就是痕迹,每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到壮大,自始致终都有企业核心创始人的痕迹;所谓化,就是转化,企业创始人的痕迹,主流价值观转化成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像华为任正非军人气质,从狼文化进化到今天的奋斗者文化,无不是创始人任正非的价值基因在华为痕迹化的过程。

明白了这个核心本质问题之后,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有了根,就有了源头,就有了体系化、内涵与外延扩展的活水。

第二,要确立三个层次。就是要明白,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说大很大,说复杂复杂,但我们要学会化繁为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当你的企业/单位要着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你脑子里条件反射式的要弹出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理念层,

第二个是制度层,

第三个是器物层。

理念层是根心,是根本,是推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根本宪法,譬如《华为基本法》。

最关键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理念等,发展得好、运营得稳的企业,都是这方面做得相当好的,你看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华为“以品牌中为心,以奋斗者为本”,这些关键词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百度一下。

制度层是支撑,是保障,是推动企业系统在理念指导下规范、科学、高效运行的操作手则。

这里面包括的内容就多了,以一个实体制造业为例,从企业/品牌战略、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营销推广、经销商管理、营销队伍管理、人力资源等等,各个职能模块,都有相应的指导手册。

当然,这里面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一个基础的原则就是,在理念层的指导下,对企业现有职能模块都要进行相应的设计,或者说这些设计条款就是对理念的落实与细化。

器物层是载体,是强化,是推动企业理念及制度在员工、客户、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中的入脑入心。譬如《华为企业文化手册》。

从各类管理手册、操作手册、广告标板、日常经营过程中所用的物质载体,譬如通勤车、物流用车,各类办公用品、办公OI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的界面,等等,都可以作为传达、传播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

第三,要掌握三个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绝对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源头、有参照、有路径。

一、有源头。

就是前面讲的从企业创始人身上找基因,对标他的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些核心原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也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这样确保你的企业文化系统呈现出来的时候,具有独特性、差异性与竞争性。没有独特性的企业,原则上来说在市场上竞争力量就会小很多。

二、有参照。

就是要参照竞争对手。我们很多时候做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喜欢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样样都要,总想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完美无暇的代表,这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里最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完美的企业文化,因为没有完美的人。

个人多年的案例经验表明,不要太过于专注短板。短板要不要补?我认为,平行参照你的竞争对手,如果漏洞过大,是致命的,一定就要补上,因为涉及到企业的身家性命。

更重要的是,放大老板的优势,按照长板更长的原理,来梳理、规划、宏扬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做自己感觉兴趣的事,那才是致胜的王道。

三、有路径。

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就跟中医全面系统了解你的身体健康状态一样,必须是从老板、高层、中层到基层,全线发动、全员参与,把企业文化建设、诊断、梳理、设计、宣贯、落地,当作重新焕发企业活力的一次契机。

不是几个人的写写画画,而是从成立项目小组、项立启动仪式、全面深度调研(从老板、高层、中层、基层)、企业文化调研汇报、理念/制度梳理、器物设计、落地宣贯、全面执行、反馈与调整、渐进式优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闭环。

所以,无论你是初创企业、还是已经走上了成长期的阶段,甚至觉得进入了衰落期,我认为首先要从你的文化上做深刻的反思,不同之外在于,企业因成立时间、规模大小、所处生命周期不同,检视与反思的内容不同而已。

初创企业从初心开始,你为什么要做这家企业?这是企业文化里最根本的命题。

走出了生存期的,你要思考,你要怎么走得稳、走得远、走得正,可以更加系统化的来思考。

进入了下降期的企业,你要思考,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不是跟时代吻合、跟市场吻合,连华为这么牛的企业,文化主题词都从狼文化调整到了奋斗者文化,他们的发展动力,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有关于产品升级、品牌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及全网营销的问题,欢迎关注本头条,或者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