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在观看比赛时,会发现选手们用刷子对比赛场地进行反复地擦拭,最终把冰壶送达“大本营”的圆心位置冰壶比赛规则。这个“刷子”究竟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它又是运用了怎样的原理呢?

说到“冰刷”,它可是冰壶比赛中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冰壶比赛规则。我们所看的比赛冰面用的的确是真冰,但其表面并不光滑,否则运动员走起路来就会摔倒啦,由于冰壶的制作具有特殊性,它会在这种不光滑的冰面上死死地呆住,夸张点说,有点像被牵着鼻子的老牛,不拉不走;因此运动员用冰刷刷冰会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延长了冰壶的滑行距离,冰壶的比赛场地总长为44.5米,从距离上看并不短;再加上上面说到的比赛场地并不光滑,冰面的阻力大,运动员用冰刷在冰面擦拭恰恰会使得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减小,冰壶的前行阻力也会对应减小,冰壶的滑行速度会得到大大提升,促使冰壶滑行距离得以延伸;第二个作用是提高冰壶的滑行质量,改变滑行路径,因为比赛规则是哪一队的冰壶悬挂的位置离“大本营”的圆心最近哪一队方可获胜,细心的观众在比赛中会看到,有时候冰壶的滑行路线会因为刷冰有所改变,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冰面融化时产生的水流路径会对冰壶的前进方向产生影响,但其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说到底原理又是什么呢?这就得从冰面说起冰壶比赛规则,冰面不光滑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洒了水珠,再加上冰壶的制作材质决定了冰壶吸水性弱的特点,受到冰刷的摩擦后,冰面快速融化产生水,水的阻力原比冰的阻力要小很多,所以冰壶可以快速滑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冰壶滑行的方向。

冰壶比赛规则:冰壶比赛中的刷子起什么作用

我们在冰壶的比赛中经常看到冰壶比赛规则,两名队员拿着刷子不停的快速摩擦地板,一边擦壶边上的冰面,一边大声喊叫。

冰壶比赛的场地是一条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壶比赛规则,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这是运动员的发球区域,也叫作本垒。因为双方在比赛中会分先手后手,后手方会在下一回合从另一端进攻。所以在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同样的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场地两端各有一条蓝色实线为“前卫线”和“后卫线”,运动员掷出冰壶后,如果冰壶越过后卫线或运动员未进前卫线都视为无效球,掷出的冰壶将被清出场外。

冰壶的规则和场地情况令这项运动必须要由集体完成,而四人的团队中,除了发球投手和领导比赛的主将,另外两名队员要担任刷冰的任务。投手将球掷出后,位于赛场两端的主将和投手会观察冰壶的轨迹和力度,然后两名刷冰员将根据队友的指示,通过刷冰来改变冰壶的运行距离和弧线,从而达到得分或给对手制造障碍的目的。与花样滑冰和速滑的冰面不同,冰壶比赛的冰面并不是平整的。擦冰能提高冰面温度,使冰面稍稍融化,从而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让冰壶能运行得更远或改变弧线。大家对冰壶比赛的印象大多是运动员在冰面上不停地“擦地”,其实擦冰是冰壶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也远远超过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所以,冰壶比赛看似单调,但却是真正的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冰壶比赛规则:冰壶比赛中的刷子起什么作用

因为两个主要的原因,一,冰壶的制作材料比较特殊,物以稀为贵;二,冰壶的制作工艺是个手工艺的过程,人工成本贵;

首先,冰壶作为一项冰上运动对于材料有特殊的要求,首先当然是要坚硬,其次不能在低温条件下被撞裂了。花岗岩当然是已知的,最常见的坚硬岩石,所以用花岗岩来制作冰壶是理所当然的。后来,人们发现当花岗岩中的石英含量较低时,壶体在低温的环境下撞击时才不会破裂。

随后,苏格兰人发现了苏格兰近海的一个小岛堪称是一块“冰壶圣地”:克里格岛!克里格岛上的花岗岩不含石英,具备低温抗击打能力!迄今为止,这里也是已知的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最好的产地(虽然这种特别的花岗岩已经陆续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克里格岛距不列颠本岛只有16公里,周长仅3.2公里,最高处海拔338米。因其距本岛不远,从16世纪开始,就有人在岛上活动,自从发现这里的花岗岩有无石英的特性,冰壶原石的开采量持续上升。

于是乎,苏格兰人就发展出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冰壶制作技术。

据了解,制作一个成品冰壶,一共要经历开采、塑形、抛光、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中,除开采外其他环节全部由手工完成。据说,生产一套冰壶需要五名熟练工人,耗时三天才能完成。理由是: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冰壶原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依靠眼睛和手的配合,同时,需要借助工人的经验和手感来制作。这样看来,价格当然是有贵得道理。

你说这样的冰壶需要多钱?

国际赛事使用的上等冰壶,每支的价格在12000元左右,购置一套(16支)上等冰壶需要18万元左右。

别以为冰壶运动只有这个壶贵,一双冰壶鞋4000元,还是两支不一样的鞋:一只橡胶底增加摩擦力,另一只是SF板底。冰壶刷,约2000元,对,就那个擦地的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