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不得辅政错失曹宇先回答问题,魏明帝曹睿托孤时为什么不把草包曹爽换成燕王曹宇?我的回答是孙资和刘放说了一句话很关键:藩王不得辅政魏明帝曹睿。
公元238年,魏明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得了重病的曹睿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没有儿子的他先前收了两个养子,一个八岁魏明帝曹睿、一个九岁。魏明帝立八岁的曹芳为太子,让谁辅政的问题成了关键。
《汉晋春秋》上说魏明帝曹睿:魏明帝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让他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晓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这是最初的决定。
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久专权宠,和秦朗等人关系不好,害怕秦朗等人执政后对自己不利魏明帝曹睿。就阴谋离间秦朗等人和魏明帝的关系,而曹宇经常在魏明帝的旁边,刘放、孙资没有机会。
魏明帝曹睿呼吸变弱,曹宇下殿去叫曹肇商议魏明帝曹睿。孙放觉得机会来了,就同孙资商议。
孙资说:恐怕不可改变了。
刘放说:“俱入鼎镬,何不可之有?”
于是闯进去见魏明帝,而这时魏明帝的病情稍有缓和,
刘放、孙资哭泣着问魏明帝:陛下的气息已经微弱,如一旦不讳,将把天下交给谁呢?
魏明帝回答说:你难道没有听说已经决定用燕王了吗?
刘放说:陛下忘了先帝的招敕,藩王不得辅政。而且,陛下方病,曹肇、秦朗等人便与才人调戏。燕王用兵南面,不让臣等出入,这种人就是竖刁、赵高呀!今皇太子幼弱,不能亲政,外有强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把祖宗大业交给这二、三个没有本事的人,社稷已经危险了,陛下却不知道,这是臣等之所以痛心的原因呀。
刘放挑拨离间的话起到了作用,魏明帝大怒,问:谁能担当此任。这时在魏明帝身边的只有曹爽,孙放、孙资于是建议用曹爽代替曹宇,又说:应该招司马宣王来帮助他,魏明帝听从了二人的建议。刘放、孙资出来后,曹肇进来,哭泣着劝谏,魏明帝又听从了曹肇的建议,让曹肇叫停此事。曹肇出来后,刘放、孙资赶紧又进去,又劝魏明帝,魏明帝又改变了主意。刘放说:应该写一个手招。魏明帝说:我已经没有精神了,不能写了。刘放立即上床,捉着魏明帝的手强写了诏书,然后,拿着诏书出来大声宣布说:有诏免燕王曹宇等人的官爵,不得停留省中。于是,曹宇、曹肇等人都相互哭泣着回家了。
曹魏的命运终于不可更改了。
刘放、孙资为什么能说动魏明帝曹睿呢?我觉得关键还是“先帝招敕,藩王不得辅政。”一句话起了作用,击中了曹睿的要害。防家人不防外人,这是曹丕留下的传统。
而处于藩王位置的曹宇等人,平时小心翼翼挟着尾巴做人,不但缺乏胆量,也缺乏执政的经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临终托孤自古就是一件大事,关系着社稷的存亡,不能儿戏。魏明帝临终把江山社稷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最终导致了曹魏的江山易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