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这段故事情节发生在淮海战役中咱老张是谁,李云龙二师缴获了一个国军被服仓库,派警卫连士兵王有胜看守,结果被五师的士兵强行冲进仓库,抢夺战利品,王有胜阻拦时,被五师领队的军官打了一巴掌。
这时咱老张是谁,恰好李云龙赶到,王有胜向李云龙哭诉,李云龙让王有胜把这一巴掌讨了回来。然后,五师师长李粟也来到此地,质问李云龙为什么让王有胜打人,李云龙回答说:“老张啊,你的人欠管教!”
那么咱老张是谁,李云龙为什么称呼李粟为“老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李云龙假装不认识李粟,故意不给李粟面子咱老张是谁。
剧中有一个细节,李云龙是骑马来的,李粟是乘坐吉普车来的,并且李粟穿的军服也比李云龙气派,李粟一下车,就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他带的士兵,还直接把枪口对准了李云龙的士兵,双方持枪对峙咱老张是谁。
就李云龙那不吃亏的脾气,这能受得了?所以,他故意叫错李粟的姓氏,表明老子压根不认识你,NTM的爱谁谁!
剧中,李云龙喊完“老张”后,就数落人家五师的部队欠管教,现在抢夺战利品,那以后还不得欺男霸女啊。然后,他就转身对王有胜说:“记住了,以后再遇到打人的,先锤了他再说,不论他官大官小。”
这句话,显然是说给李粟听的。云龙兄是一点面子也没给李粟,转身就进了仓库,他叫错了李粟的姓氏,也没留机会给李粟辩解纠正。很显然,他就是故意不尿李粟这一壶。
第二,李云龙的这番做派,是为了杀鸡儆猴。
李云龙的二师,原本隶属于中野,因为帮助华野打了一次援,被华野副司令员粟裕扣下不让归建,成为了华野的一支部队(两个野战军的高层间肯定有背后的讨价还价交易)。说白了,李云龙的部队在华野属于外来户。
作为外来户,或多或少的都会受排挤。如果是赵刚的话,按他的行事风格,为了融入华野,定然是跟友邻部队搞好关系;可李云龙那嚣张惯了的性子,让他像赵刚一样去当受气的小媳妇,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正好借着抢夺战利品的这次机会,把他嚣张强硬的一面展示出来,明白地告诉别人,我李云龙谁的面子都不给,谁要是想压我老李一头,自己先掂量掂量!
第三,这是剧中的一个BUG,演员说错了台词。
这一点就没什么好分析的了。这种说错台词的情况,我记得剧中还有一处,那就是在第一集新一团突围时,李云龙得知张大彪还没突出来,决定再打回去,说了一句“独立团没有抛弃战友的做法”。但是,此时李云龙的部队还是新一团,这明显是个BUG。
据说,《亮剑》拍摄时,节奏很紧,所以导致了一些不严谨的小错漏。不过,这并不影响该剧成为经典。
有人说,《亮剑》是神剧,远远比不上《团》剧。我认为,这两部剧都是抗日剧的经典之作。只是这两部剧的侧重点和表现方式不同,《亮剑》就像烧刀子,酣畅淋漓,要的就是那种痛快过瘾的感觉;《团》剧就像陈年老酒,醇厚悠长,需要细品。
张勋算是时代急剧变化中的一个另类,他是清朝的旧臣,北洋将领。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思想潮流趋于共和,而他却“愚忠”清廷,禁止部下剪辫子,所以被称“辫帅”。 他以拥立溥仪复辟而成为众矢之的,失败后躲入荷兰公使馆,那么他和他的辫子军结局如何呢?
1917年6月,黎元洪大总统与内阁总理段祺瑞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府院之争”,张勋就是以此契机借口调停,率领10营5000“辫子军”进京,并于7月1日,拥立已经退位5年的清宣统帝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段祺瑞立即组织讨逆军,于7月12日,向北京进攻,辫子军的表现体现了他们确无实力进行复辟,举白旗的举白旗,剪辫子的剪辫子,据说当时的北京街道上到处都是辫子军扔的辫子和枪械。
眼瞅着抵抗不住,张勋带着部分残余部队退往南池子的府邸继续抵抗。讨逆军则不再围攻府邸,而是从宣武门城楼上向张府发炮,张勋招架不住,于是逃出府邸,在两个荷兰人的保护下逃往荷兰公使馆躲避起来。讨逆军用一天的时间解决了所有战斗,当天晚上,复辟的溥仪再度宣布退位。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段祺瑞,他于14日返京,并控制了政府。
“辫帅”都逃了,辫子军也就没了主心骨,当时张勋的辫子军共60营,每营500人,除了他带到北京的10营已被缴械外,徐州本部一带还有50营的辫子军,但这里编制归编制,空饷问题一直存在,所以也有学者说进京的辫子军大概为3000人,留在徐州的也就20000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规模。段祺瑞请冯国璋担任代理大总统后,两人经商议,达成安抚辫子军残余的一致意见,如徐州镇守使张文生、海州镇守使白宝山等皆守原职,部队则转交安徽督军倪嗣冲接管。
“复辟一举是执行北方各省督军的共同意见,有冯国璋的亲笔信,段芝贵、徐树铮也多次参加鼓动,段祺瑞他也不是不知情,我有他们的签名手折在,我决不向他们投降。”——张勋
对于祸首张勋的处理,段祺瑞表面上也发出了通缉令,并称要予以免职拿办的处分。但荷兰公使馆不是段祺瑞政府随便能抓人的地方,而且张勋握有段祺瑞以及督军团同意复辟的签字文件,这个督军团其实就是各省军政一把手的非正式协会,也就是说复辟之事,不是张勋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张勋心里并不慌,还对外界宣称要撰写“复辟实录”,其中会牵涉到北洋各军阀,这个骂名大家一起扛。
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各军阀当然不敢让张勋全兜出来,湖北督军王占元、山东督军张怀芝、奉天督军张作霖等纷纷电请北洋政府对张勋宽大处理。段祺瑞本人处在事业上升期,也不会不顾影响,于是在张勋问题上,只做表面文章,下了通缉令,向荷兰荷兰公使馆提出引渡,然后再无动作。
张勋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已经身败名裂了,老段也不追究了,那就安安生生过日子呗。后来他在北京永康胡同买下了前清太监小德张的住宅,后又移居天津德租界6号寓所。张勋为官生涯前期主要在清朝淮军体系,即油水最大的地方,没少捞钱,后来成为辫子军首领,自然是腰财万贯,光妻妾都有11位。
他在复辟失败后再不过问政事,利用为官一生的资本,参股或者独资经营了70余家店铺、工厂、企业,每年的收入不菲。所以家中还请的起百余佣人,家门口还聘请了警察站岗。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家中病逝,终年69岁,张勋的“愚忠”伴随了他一生,他到死都不愿意剪掉辫子,所以溥仪也赐谥“忠武”来“表彰”张勋的忠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