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画家克拉姆斯科依对《西斯廷圣母》的评价:这幅画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圣母显现,仍不失去价值。《西斯廷圣母》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桑西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从1514创作出来到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因此被叫做《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没有按照以前油画画面中的女性角色去塑造,没有刻意强调躯体的优美和健硕,响应身体的自然之美和生育之美,而是响应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表现和谐、理想化和完美,发掘生活的现实美。
《西斯廷圣母》就是对这种思潮的完美展现,讲诉牺牲和奉献。
画面上,圣母抱着小耶稣走来,将要将小耶稣交给右下方的圣女渥瓦拉,随左下方的罗马教皇西斯廷二世回归人间传道。画面正下方有两个小天使,懵懂的看着这一切,不知所以。
圣母的外衣由白、红、蓝三种颜色构成,分别象征着纯洁、爱和真实,而她的脸上是一种凝重的柔情,有对爱子小耶稣的温柔,也有分别的难过,还有责任上的大义凛然,这显然不是以往圣母所有的庄重、严肃、冰冷、高高在上的形象,更多的像是一位平凡有着七情六欲的母亲。
小耶稣似乎预知了自己的使命,所以他稚嫩的脸上没有小孩该有的欢乐,而是一种慌张和哀伤,对母亲的不舍而难过,对将来的面对而慌张,所以他的小手努力想抓着母亲的衣角,作为自己的依靠。
小耶稣是神子,但在画面中只是一个要与母亲分别的孩子,所以看到这一幕的圣女渥瓦拉有些不忍。她明白圣母作为母亲心中的痛苦,她虔诚的跪着,却将脸转向了一边,恬静的脸上与心里的矛盾挣扎形成一种对比,这恰好也是凡人遇到别人悲惨遭遇的神情一样,同情又无可奈何。
罗马教皇西斯廷二世,抬头跪向圣母,向圣母急切的表诉着教廷对神子迫切的需求,他的手指向需要救赎的凡间,仿佛在催促小耶稣降世,为人间带去祝福,传播真理。
两个小天使,天真的脸上无疑是疑惑的,他们不懂得大人的世界,也不知道分别的痛苦,很愣然地看着发生的一切,就像凡间的孩子一样。
特别有趣的是,拉斐尔经过面包店时,发现了两个小孩对着橱窗时天真的神情,这种神态让拉斐尔心中一动,就变成了《西斯廷圣母》中下方的小天使。
《西斯廷圣母》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将圣母人性化了,不但摆脱了以往圣母冷冰冰的形象,更像在完美刻画意大利的平民母亲,她们温柔,充满母性,有着对孩子成长的骄傲,也有出于大义的牺牲精神。
将圣母人性化,讲诉平凡母亲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拉斐尔·桑西用笔触很好的将这种思想留在了画板上。平凡的伟大,触动了很多人心灵深处,所以克拉姆斯科依给《西斯廷圣母》最高评价:这幅画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去价值。
西方哪些历史存在造假的可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方有个著名的历史造假案例,就是水晶头骨。
据说,1927年,英国姑娘安娜在养父米歇尔·黑吉斯的带领下,去中美洲的伯利兹烟的热带丛林中的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为了探索玛雅文明之谜,经过了几周的努力,安娜在一个阴暗的金字塔的底部发现了一个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非常兴奋,把它带回到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资料中写道:科学家们发现,当有光束照在这颗头骨上时,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系列光学变化,它所发出的炫目光束,有一种催眠般的魔力,会让人出现幻觉、幻听等现象。更有人在抚摸过水晶头骨后,发现自己身上的疾病居然奇迹般地治愈了,种种神奇的现象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水晶头骨据说是古代美洲阿兹特克或玛雅人制作的,极为精美。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古代根本没有可以加工水晶的工具,更别说美洲印第安人连金属工具都没有。
水晶除了非常坚硬以外,质地还很脆弱,加工稍微用力就会导致水晶碎裂。
不要说玛雅人,就算18世纪以前的欧洲,珠宝商具有很多精密加工工具,也加工不出如此精密的水晶头骨。
况且,这个水晶头骨的比例非常完美,同人类头骨几乎是一样的。
而美洲印第安人不可能具有如此厉害的解剖学知识。
所以,很多人认为水晶头骨,是美洲印第安人神奇文明的最好表现。
一说,水晶头骨是玛雅人制作的,是超文明的产物。
因水晶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所以水晶头骨里面还有隐藏的秘密,就像一个U盘一样。
也许未来的人类,可以读出水晶头骨储存的信息,也就是超文明信息。
搞得如此神秘,忽悠了人类100多年。
这也成为玛雅文明神秘的产物。
然而,水晶头骨竟然是假的。
直到2004年,学者通过对大英博物馆水晶头骨的细致研究,才发现了真相。
水晶头骨下颚牙齿的锯线,是采用特殊工具加工的,有着细微的痕迹。
而这种工具,是19世纪才发明的。
同时,头骨上面也有特殊工具打磨的痕迹。
这样分析来分析去,得出的结果是水晶头骨其实制作于19世纪的德国,很可能是出自于伊达尔-奥伯施泰因。这个小镇在19世纪末期以进口巴西石英来制造手工艺品而闻名。
这个头骨被别有用心者伪装成古董,再次带到美洲,作为玛雅人的遗物出售。
因此,造假者获得不小的经济利益,水晶头骨也成为一个上世纪最大的忽悠。
其实,安娜自己也是被忽悠的。
她的说法前后矛盾。1962年接受采访时,她说,水晶头骨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亲发现的;1968年,她又说头骨是在1926年发现的;1982年,她回答学者尼克尔的询问时,又变成是1924年;在1995年出版的《水晶头骨之谜》里面,又说水晶头骨是在1927年,她17岁生日那一天发现的。
一般认为,水晶头骨是1944年的时候,安娜的父亲老米歇尔以400英镑(当时币值)的价格从收藏家博尼手中买来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