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城未解之谜:“楼兰古城”为何在历史上多次销声匿迹

说法很多楼兰古城未解之谜,先看两个不靠谱的:

1、瘟疫说

一场罕见的瘟疫夺走了大多数楼兰人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从此被人遗忘。

2、生物入侵

从两河流域传入的昆虫蝼蛄,钻到农田里大肆破坏,抢夺人类的粮食。楼兰人无法消灭它们,无奈只能弃城而逃。

以上两种猜测来自专家,脑洞很大,也很不靠谱,权当某些专家在卖萌。

我认为比较靠谱的说法:

关于楼兰王国真正的命运,必须和罗布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前者是自然条件,后者是社会条件,而目前学术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者的作用谁大谁小之上。

公元100年左右,楼兰地区由于气候的周期变化,主要是风沙增大和上游的河流沉积,使得罗布泊河底的淤积物越来越多。

于是河床逐渐升高,同一时间沙漠受到风沙侵蚀,地势不断下降。

致使罗布泊的供给水源,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主河道向地势更低的南边偏移。

依靠罗布泊而生的楼兰人没有了水源,只能被迫放弃家园。

19世纪时,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罗布泊是一个游移的飘荡之湖。

而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楼兰王国建于一个盐泽的旁边,这里的盐泽就是罗布泊。

1934年,斯文赫定第二次去到罗布泊,发现湖的位置偏北。

而1900年他第一次去时位置偏南。

大约公元330年,罗布泊位置也是偏北。

因此斯文赫定得出结论:罗布泊从北走向南,再由南走向北,整个过程耗时1600年。

如此漫长,足以让任何强大的国家灭亡。

在王国末期,楼兰人也意识到了河水干涸的问题。

斯文赫定在楼兰发现的木简中,记载了非常严厉的“森林保护法”:

“若连根砍断者, 无论谁都罚马一匹, 若砍断树木大枝者, 则罚母牛一头。”

然而罗布泊干涸是不可逆的自然现象,保护植被、退耕还林,都无法阻挡大自然的规律.

另一个原因似乎更致命。

公元4世纪前后,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北移,哈密、吐鲁番逐渐取代楼兰的位置。

原本依靠是商业而生的王国,却变得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加上罗布泊慢慢干涸,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楼兰人留恋了。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熟悉诗词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甚至到了近代革命战争岁月中还诞生了陈毅元帅的“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大家是不是不禁要问:楼兰和中原王朝究竟有什么矛盾?为什么频频被视为敌人?故事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说起。

楼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尤其是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后西域就成为汉与匈奴竞争的角斗场,西域小国被迫在双方之间选边站队。楼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于汉与西域诸国往来的要冲之地,距离汉朝和匈奴都不算远。在两强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楼兰一直采取脚踩两只船的外交策略:楼兰王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匈奴和汉朝做人质。汉和匈奴都对楼兰这种一仆两主的反复无常的行为甚为不满,却又苦无良策——因为任何一方迫使楼兰单独臣服于己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强烈反弹。

楼兰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小心翼翼地维持同汉朝和匈奴的均衡外交,然而就像其他所有试图利用强国之间的均势来为自己牟利的小国一样的是楼兰的行为注定会使自己成为汉匈争锋的竞技场:每次楼兰国王去世,新君继位之时都会重复上演汉匈质子争夺大战——汉与匈奴都希望扶植在本国做人质的楼兰王子登上王位。然而汉朝几乎在每次交锋中都落于下风——尤其是公元前92年那场楼兰王位争夺战最具讽刺意味:这次汉朝方面的楼兰质子因触犯汉朝法律而被处以宫刑,汉朝不好让一个太监登上楼兰王位,于是精心编造了一套谎言“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在后来又一次的王位争夺战中汉朝方面又把质子送晚了,匈奴人抓住机会捷足先登。自从亲匈奴的王子继位后楼兰的外交政策就全面倒向匈奴,对汉朝则越发无礼起来。

正当楼兰对汉朝日益表露出不恭顺的态度之时另一个西域小国——龟兹更是公然截杀了汉使赖丹。于是汉昭帝派出一位名叫傅介子的使臣带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到了楼兰,责备楼兰王说:“大部队就要到了,您如果不怂恿匈奴,匈奴使者经过这里到各国,为什么不报告?”楼兰王表示服罪,说:“匈奴使者刚刚过去,应当是到乌孙,中途经过龟兹。”傅介子到了龟兹,又责备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人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正在这里。”傅介子乘机率领所带的汉军一起斩杀了匈奴使者。傅介子回到京城把情况上奏,汉昭帝下诏任命他为中郎,升为平乐监。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向当时实际执掌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建议取龟兹王首级以威慑西域诸国的计划,但霍光认为龟兹较之楼兰路远,如果一定要实践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楼兰比龟兹更合适。于是傅介子和士兵一同带着金银钱币,声称把这些东西赏赐给外国。他们到了楼兰,楼兰王看起来不愿亲近傅介子,傅介子假装离开,到达楼兰的西部边界后,傅介子指使翻译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带有黄金锦绣巡回赐给各国,大王如果不来受赐,我就要离开到西面的国家去了。”当即拿出金币给翻译看。翻译回来把情况报告给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就来会见使者。傅介子和他坐在一起饮酒,并拿出财物给他看。楼兰王只看见了面前堆积如山的财物,却没注意到傅介子身旁的汉朝护卫强壮得足以要了自己的命。他毫无顾忌地与傅介子开怀畅饮,傅介子趁机对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来私下报告大王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同傅介子进入帐幕中,两人单独谈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刀刃在胸前相交,楼兰王立即死掉了。他的贵族及左右官员都各自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说“楼兰王有罪于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改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太子为王。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的国家消灭了!”

在傅介子的灭国威胁下楼兰贵族只得接受汉朝方面晚到的质子成为自己的新国王。傅介子这次千里奔袭的斩首行动随即受到汉帝国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在汉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在汉朝的扶植下登上了王位,汉朝还给楼兰改了一个名字“鄯善”。这次斩首行动令汉帝国的声威响彻西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