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较大,翅长超过150 mm孤沙锥。尾羽18枚;嘴细长而直。上体黑褐色,各羽具棕黄色横斑和浅棕白色羽缘。飞羽黑褐;尾羽黑色,具栗棕色次端宽斑和浅棕白色端缘。【形态】 形态 (据指名亚种 Gallinago solitaria solitaria) 头部底色灰白,有3对暗褐色纵纹。 上体褐色,后颈至上背棕褐色而具黑色点斑;肩羽及内侧三极飞羽暗褐色;下背至腰黑褐色,具棕褐色波状横纹和蠕虫状点斑。 肩羽和三极飞羽外翈具白色宽缘,形成背面4条显著的白色纵纹。 翼覆羽和外侧三极飞羽淡棕褐色,具黑褐色横斑和白色端斑。 初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端缘白色,外侧初级飞羽的外翈具白色狭缘,内侧初级飞羽具淡棕褐色端缘。 尾上覆羽棕褐色,具淡黑褐色横斑,端缘白色。 尾羽黑褐色,中间的尾羽具宽的棕栗色次端斑,端缘黑色和白色。 外侧尾羽十分狭窄,宽度2—3 mm,且比中央尾羽短20—30 mm。 颏和上喉白,下喉至胸棕褐色,羽端缘白色。 腹部中央纯白;两胁、腋羽和翅下覆羽、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褐色波形横斑。 两性相似,雌性略大。 虹膜暗褐色。 嘴端黑褐色,基部黄褐色。 腿绿或黄绿色;爪黑色。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 性别体重全长 嘴峰翅尾跗。
【产地】 国内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巴林、大兴安岭)、辽宁(朝阳)、吉林(白山、延边、长白山)、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亚布力、牡丹江)、甘肃(北部、武威、天堂寺、兰州、迭部、舟曲)、青海(民和、乌兰、共和、门源、柴达木盆地[希里沟]、格尔木、玉树、称多)、新疆(帕米尔高原、天山、塔尔巴哈台山、阿尔泰山)(夏候鸟、旅鸟);北京(10月22日)、河北(新安[12月10日]、东陵[12月2日]、秦皇岛)、山西、上海(长兴岛)、山东(威海、青岛)、湖南(长沙)、四川(木里、巴塘、石渠、德格、宝兴、平武、天全)、云南(镇雄、丽江、腾冲)、西藏(昌都、拉萨、易贡、林芝、春丕河谷上游、冈巴、江孜)、陕西(长安、秦岭、关中、洋县、陕南)、新疆(喀什,1—2月)(旅鸟、冬候鸟);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重庆、香港(冬候鸟)。 在香港的一些分布记录被认为是错误的记录(Carey et al.,2001)。 ; 国外分布: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萨彦岭和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印度,锡金(喜马拉雅山地区),孟加拉国,伊朗等。
关于滨鹬和沙锥的介绍有哪些
分布大部分种类在北半球繁殖,少数在非洲和南美的热带地区繁殖。多数为候鸟。栖息地繁殖期栖息于湿地和草地,主要在苔原、北温带北部林区和温带地区;过冬时栖息于沿海、海湾和Hi湿地。 体型体长13 ~ 66厘米,体重18〜1040克。体羽上体为带斑纹的褐色和灰色,下体为浅色。斑纹具保护性。许多种类在繁殖期羽色鲜艳。鸣声嘁嘁喳喳声、嘎嘎声、尖叫声和啸声。巢筑于草丛或干燥地面,极少数筑于树上或洞中。卵窝卵数2〜4枚(通常为4枚);梨形,底色为浅 黄色或浅绿色,带有各种斑纹;重5.8〜80克。孵化期18〜30天。雏鸟为早成性,16 ~50天飞羽长齐。 食物软体动物、甲壳类、水栖虫、苍蝇,有时也食某些植物性食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