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平被称为“白衣天使”,中国的“南丁格尔”,哪里有疫情,她就赶赴到哪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数据,埃博拉的病死率最高可达90%(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护士献身捐精、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大地肆虐,造成了多人死亡。为了抗击埃博拉疫情,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积极参与其中,组建了首批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由于利比里亚是埃博拉疫情的重灾区,游建平被派遣前往利比里亚,担任了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的总护士长。媒体报道,不仅是在非洲抗击埃博拉,游建平的身影还活跃在国内大大小小的疫情现场。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游建平也曾经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护士长奔赴前线。身材娇小的她身背20多斤药材,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泥石流路段,历经8小时到达映秀。抵达目的地后,面对露天坐卧的600多名伤员,在没电没水的情况下,游建平带领护士们就地取材,收集衣物剪成布条消毒后代替绷带,从废墟中找来木板加工当做夹板,铁条加棉布制作成颈托,输液管改成尿管为病人解除尿潴留……由于游建平对医疗护理事业的巨大贡献,她在2017年7月21日,荣获第46届南丁格尔奖章。这一年,有6名中国护士获得该荣誉,游建平是其中的一个。

护士献身捐精:重庆西南医院传染科护士长游建平获南丁格尔奖。这个奖是什么来历

(游建平)

南丁格尔奖章与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这个人有关系。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一个护士,南丁格尔奖章就是表彰奋斗在一线医护事业的护士的一种最高荣誉。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出生于1820年5月12日,去世于1910年8月13日,是一位伟大的护理工作者和统计学家,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时,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她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她更用了圆形图以说明这些资料。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在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护士这个职业也被世界称誉为“白衣天使”。“南丁格尔”本人从此成为一个符号,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历史学家认为,南丁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就是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目的是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奖,就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863年创立于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人道职责主要源自1949年《日内瓦公约》。该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在全球80多个国家共有大约1.3万名员工;资金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以及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自愿捐赠。宗旨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医护人员的最高荣誉奖。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了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 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护士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才能获得南丁格尔奖呢?按照199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1991年布达佩斯代表大会通过的奖章规则第二条规定:“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致力于救护伤病员、残疾人或战争灾害的受害者;如有望获得奖章的医疗从事者人在实际工作中牺牲,可以追授奖章。”游建平获得该奖,是对她本人从事多年医护工作的巨大的肯定,也是中国医护界的一个巨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