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杨仪杨议的老婆?

杨议的老婆:诸葛亮的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杨仪

杨议的老婆:诸葛亮的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杨仪

杨议的老婆:诸葛亮的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杨仪

杨议的老婆:诸葛亮的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杨仪

公元234年秋杨议的老婆,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北伐前线,临终前推荐蒋琬接替自己。丞相府长史、参军杨仪,会同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前部署,安全将蜀汉军队撤回汉中。撤军途中,与杨仪一直不睦的魏延不听从调度,被杨仪派马岱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回到成都后,因诸葛亮举荐,蒋琬担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只担任中军师杨议的老婆。杨仪自恃撤军及诛杀魏延有功,对自己不能接位诸葛亮颇为不满,后来甚至口出激烈言论,被捕下狱自杀。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推荐杨仪为自己的接班人呢?根据史料,分析原因,大概几点杨议的老婆:

1、 杨仪私心重,对汉朝做不到“志虑忠纯”,就是一个打工者而已杨议的老婆!

作为人臣,诸葛亮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为酬刘备三顾之恩,诸葛亮用命来报答刘备,报答蜀汉。

诸葛亮心里,汉朝才是正统。他追随刘备,而看不上魏、吴,也是因为他一心致力于兴复汉室。哪怕天时不在,地处偏远,知其不可为也要强为之,一生最大心愿就是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对汉室“志虑忠纯”!

诸葛亮的道德品质极高,“志虑忠纯”、忠于汉室、服务汉室中兴,是他对继任者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杨仪虽然在丞相府做事也很周到,勤勤恳恳。但他对汉朝的忠心没有诸葛亮期望的那么坚定和淳厚。杨仪更多的是一种打工者角色,谁开的价码高,有可能就为谁服务。

根据《三国志》记载,杨仪刚出道时,本来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背着傅群投靠襄阳太守关羽。打工的心态毕露!

回成都后,杨仪被冷落,逢人就抱怨后主对他不公,甚至当着费祎的面说:当年诸葛丞相病故时,军权在我手里,我如果当时带领全军投降魏国,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落魄,真是让人追悔莫及啊!这段话《三国志》有详细记载:

《三国志. 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记载: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徒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时穷节乃现!杨仪落魄时的心里话,清楚表明,他就是一个给诸葛亮打工的打工者而已。

2、 杨仪心眼小,没有做丞相的器量。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管一个国家的政汉、经济、军事、外交命脉。必须要有容人的器量,否则,必然坏国家的大事。

而杨仪心眼小,与同事关系总是处不好。

在刘备手下当差时,就与尚书令刘巴不和。刘备没办法,任命杨仪为弘农太守。弘农当时在曹魏手里,任命杨仪为弘农太守,杨仪当然没法上任,只能“遥领”。刘备这么处置,其实就是重刘巴而轻杨仪。

杨仪到了诸葛亮手下当差,又与魏延不和,并且两个人的矛盾发展到势如水火、不可调和。诸葛亮既重视魏延的武略,又欣赏杨仪的才干,无法偏颇哪一方,左右为难。倒是费祎经常做和事佬,拼命调节两人的矛盾。

诸葛亮因为杨仪的急躁狭隘,不敢以国事相托,临终前密奏后主,让蒋琬接替自己主政。

而杨仪更是因为一己之私,指诬魏延谋反,不仅斩杀魏延还夷其三族。让本来就没什么将才的蜀汉更加无人可用,更是罪莫大焉!

再来看看诸葛亮接班人蒋琬的表现:

后主刘禅继位后,下旨让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让蒋琬当东曹掾,东曹掾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实权职位。但是蒋琬却非常谦逊,推辞不就,反而举荐比自己能力强的刘邕、阴化、庞延、廖淳来担当要职。

这份以国事为重的胸襟和器度,是杨仪没法比的。

所以,诸葛亮临终前,给后主的密奏中指出:蒋琬忠心耿耿,宽和雅量,是复兴汉室的好人选。《三国志》对此有记载:

《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 杨仪能力弱,只适合做行政事务,不是治国大才。

做丞相,管理一个国家的大事,要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得懂,都能管好。

杨仪目前能查到的史料所载的,就是杨仪一直跟着诸葛亮,做的事情主要是制订规划、安排筹粮、制订军中礼节制度并检查落实。

《三国志. 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记载: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杨仪所做的事情,不过都是些行政事务,诸葛亮安排什么,杨仪很快就可以完成,可以说,杨仪是一个好的秘书长。

但关于杨仪的其它才能,特别是治国必须具备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才能,史书没有写,也无从得知。

而同时期的蒋琬、费祎等,除了志虑忠纯外,治国才能都有展露。

蒋琬在诸葛亮北伐时,担当的是萧何的角色,筹措粮草,组织运输,补充兵员。完全是萧何第二。

而费祎展示的是外交才能,在诸葛亮平定南方,回到成都后,派费祎使吴,修复吴蜀关系,费祎面对孙权一众君臣的刁难,不辱使命,成功完成外交任务,还赢得了孙权的尊敬。

杨仪这些方面就乏善可陈!没有被作为接班人推荐,能力也是一方面的重要原因吧。

综上,杨仪在忠诚、器度、能力方面都没有突出亮点,地道的一个打工仔,没有接班诸葛亮完全是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