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戚火贵。齐桓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戚火贵。
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戚火贵。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戚火贵。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戚火贵。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戚火贵。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戚火贵。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戚火贵。
即墨大夫 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戚火贵。
齐威王时为即墨地方长官,政绩突出戚火贵。
他廉洁勤政,短短几年在即墨开荒垦田,治理社会秩序,使当地居民生活富足安逸戚火贵。由于他刚直正派,不去讨好一班贪官污吏,使齐威王左右权臣十分不快,便以谗言诋毁即墨大夫。
齐威王及时派人调查即墨大夫的言行,澄清了是非戚火贵。
齐威王不仅没听权臣谗言,反而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大加嘉奖戚火贵。齐威王愤怒之余烹杀了奸佞阿大夫,痛斥了贪官污吏。
从此,齐国走向兴旺,转弱为强戚火贵。即墨的声明大振,实力也在发展中大为增强。即墨旧时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列九贤之首。金马山公园竖有其雕塑。
田单(生卒年不详) 临淄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泯王时担任管理市场的小吏,事迹平平戚火贵。
齐泯王骄暴无行,燕国昭王联合其他几诸侯合谋讨伐,上将军乐毅挥师东进,气势如虹,连破齐国70余城池,连齐都临淄也被攻下戚火贵。
齐泯王弃都往莒,后被淖齿杀死,淖齿据守抗燕,城池尚存戚火贵。
燕军只好集中兵力攻打另一仍在齐人坚守下的即墨戚火贵。即墨大夫战死城外,城中军民公推智勇双全的田单为主将,继续守城抗燕。
田单勇敢地挑起指挥守城的重任,指挥军民团结御敌戚火贵。即墨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有助于据守,使燕将乐毅围城5年而没能攻陷。
燕昭王死后,其子惠王接班,田单乃施计谋,离间惠王与燕将乐毅的关系,使惠王上当,派人接替了乐毅,相对减弱了即墨的外部压力戚火贵。
田单在城内积极部署反攻戚火贵。他称传达神灵旨意发布命令,加强军民斗争信念。他亲自参加修筑工事,安排家属全部入伍,与民众共命运。他潜伏势力,由老弱妇幼登守城池,佯装力弱。他派富豪等往燕营行贿伪降,松懈燕军警惕性。总之,田单做好了以智取胜的种种准备。
城中1000多头牛被披彩衣,牛角绑尖刀,牛尾束好浇满油脂的芦苇,经一一点燃后,众牛沿城墙洞穴窜出,5000壮士紧随其后,在黑夜中杀向燕军兵营戚火贵。城中老弱,击铜器壮声势。燕军大惊,随后四散,溃不成军,死于乱军的燕军不计其数。
齐军乘胜追杀,众多城池被攻陷,70多座城被齐国收复戚火贵。
田单破燕,巧施火牛阵妙计,留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段佳话,也是即墨故城颇具风采的一段历史戚火贵。
徐福 亦作徐市,字军房,秦代方士戚火贵。据考证.其先祖为夏禹时伯益子若木的后裔,周穆王时,因功受封徐地而以徐姓。
徐福生于齐王建十年(公元前225年),徐福的故里因史书无明确记载而存有多说,有今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说,有今山东省龙口市徐乡说,有今山东省平度市徐福村说,有今山东省胶南市说分析,徐福的故籍可能在今胶南市琅琊台附近一带,徐家大村很可能就是徐福的故乡戚火贵。
徐福幼年学习儒家学说,研习阴阳五行,习学道术及炼丹术等戚火贵。成年后,以行医传道为生,随其父徐猛宦游齐国,结识许多朋友,与齐国方士侯公、燕国方士卢生均为上交。
徐福对秦始皇靠强权武力征服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不满,使计划以其求仙采药的名义,向秦始皇上书,请求东渡,“得平源广泽,止王不来”戚火贵。
这是徐福借秦始皇迷信心理反秦的一种办法,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戚火贵。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第一次登上琅琊台,观看虚幻的海市蜃楼奇景,成仙欲望更为强烈戚火贵。徐福等方士便欺骗秦始皇说到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向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仙药。
徐福的奏请,正中秦始皇下怀,便挑选数千童男童女加以训练,并在琅琊台附近造船,准备由琅琊港启航戚火贵。
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第二次登琅琊台,想见徐福,了解谋求长生不老仙药这事,但没见到徐福戚火贵。
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三次登琅琊台,召见徐福,询求仙药结果戚火贵。
徐福称海上有大鲛鱼作怪,阻碍船队前行戚火贵。秦始皇相信了这番理由,便选善射的弓弩手,带童男童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出发。
当行至之罘时,秦始皇亲同弓弩手射死一大鲛,后往海西去了戚火贵。据分析,徐福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渡渤海,沿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再往南横渡朝鲜海峡,去了日本。
今日日本人民,普遍尊徐福为农工神、纺织神和医药之神戚火贵。不少地区建有纪念徐福的建筑物,按时举行纪念祭奠活动。
田横(?—一前202) 齐贵族戚火贵。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未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趁机反秦自立,田横便从兄田儋起兵反秦,继田儋、田市、田荣、田广之后,田横在楚汉战争中自立为王。
汉高祖四年(前203)被汉将韩信击败后,率残部500余士逃至一海岛戚火贵。汉高祖五年(前202),汉高祖遣使昭田横至洛阳,田横被迫前往,携门客二人西去。行至尸乡(今河南偃师西)因不愿称臣于汗,田横与二门客一同自刎。留居海岛的500兵士,闻讯后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士殉义。
其所居海岛被后人称为田横岛戚火贵。即墨旧有九贤祠,田横亦位列其中。田横的忠义精神至今仍被人们看重。
伏湛 字惠公,汗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官居平原太守戚火贵。王莽篡汉后,弃官隐居教书育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为大司徒。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在不其县建不其侯国,封伏湛为不其侯,由洛阳迁居不其城,食邑3600户。
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应昭出任戚火贵。行前,诸亲友设宴饯行,不料不久中暑病故。
光武帝派使臣送丧修冢,给予礼遇戚火贵。伏湛死后,先后由伏翕等袭侯爵,共传八代,历时185年,此期间,伏氏成为不其城内的望族。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汉献帝皇后、伏氏之女伏寿,不其城内伏氏受株连,传说百余人口仅有一人躲过劫难。
徐万且 西汉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天文历法学家,生卒年不详戚火贵。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历代均十分重视天文历法事宜,帝尧时代便有“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后至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使历法混乱,秦朝统一中国也未及统一修订历法戚火贵。
及至汉初,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顾不上修订历法,只得在所有6种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中选用较为适用的“颛顼历”戚火贵。
汉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采纳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组织力量,开展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创编新的历法戚火贵。
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等民间从事历法研究的20多名文人被组织起来,在官方安排下,开始了认真的天文测量,反复地进行测算,在借鉴前人治历得失的基础上,制作了一部新的历法戚火贵。
汉武帝十分重视这一成就,为此改年号为“太初’,《太初历》也由此得名戚火贵。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戚火贵。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一塑望月定为29。53086天,取得了那时代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它还运用置润方法,科学地把24节气定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民众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戚火贵。
《太初历》实施后,延用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近200年之久,是我国的一重要科学成就,徐万且在其中的贡献应予肯定戚火贵。
童恢 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戚火贵。
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戚火贵。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
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戚火贵。
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戚火贵。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
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戚火贵。
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戚火贵。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
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戚火贵。
后来,童恢死于任上戚火贵。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
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戚火贵。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