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盘水电站在哪里?就是原来提到过的虎跳峡水电站四川洪水发现了龙,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金沙江中游虎跳峡大峡谷的上段,左岸为香格里拉县,右岸为丽江市玉龙县,距离丽江市80.5千米。下图
龙盘水电站建成后,配合三峡能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长江上游金沙江河段,金沙江起于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处的玉树州直门达(巴塘河汇入口),止于四川省宜宾市(岷江汇入口)的长江干流河段,全长3500公里左右,年均径流量1500亿立方米,总落差达3000多米,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河道很多地方基岩裸露,山体雄厚,岩体完整性好,抗震性强。而龙盘水电站恰恰就位于这样的地质构造区,有着非常优越的坝址条件。
龙盘水电站年径流量444亿立方米左右, 水位2012米时,总库存374亿立方米,调蓄库容284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库容39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600亿左右(宜昌水文站)。
从控制河流径流量来看,如果龙盘水电站修建成功后,三峡水库还要承受着4600亿-444亿=4156亿立方米径流量,这个数字告诉我们,三峡水库并没有因为龙盘水电站建成而过多减轻洪水压力。
长江流域的洪水主要来自哪里?
上游洪水主要来自于四川盆地,这里有很多支流,如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涪江、沱江等,这些支流径流丰富,很多支流水量超过黄河的径流量,而三峡水库控制着这些水系的流域面积,每当夏季洪水期,流域内普降暴雨,洪水涌向长江三峡,出宜昌后,给荆州地区和江汉平原带来洪水灾害。自从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通过调节径流,控制上游洪水量,极大的减轻了荆江地区的洪水压力。再配合荆江蓄洪区分洪,可以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提高到千年一遇。
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主要源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而这个区段长江干流上没有大型水利枢纽,只能在支流上控制径流,而这些支流上,没有更好的库容区,没有更好的修建水库坝址条件。所以说下游的防洪能力较差,而通过三峡水库的调控也能减轻这里的洪水灾害。
为什么要建龙盘水电站?
尽管龙盘水电站控制河流径流不大,但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局部地区经常会出现暴雨自然灾害,如果与三峡水库,葛州坝联合起来调控,可以提高长江上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从库容上减轻三峡水库的压力。
其次金沙江落差非常大,水能资源丰富,径流也不错,龙盘水电站能达到444亿立方米,库区坝址地质条件也很好,我们实在难以抵挡这种诱惑,从国力、基建能力考虑,从长远规划要求,这里建水电站非常适宜,而且清洁能源一直我们国家所倡导推广的,这些水能白白流走,让人觉得很可惜。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波动大,经常出现干旱,我们可以实施跨流域引水,龙盘水电站建成后,也可以作为引水点,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传说中的蛟龙和龙到底是什么关系和龙相比有什么不同
蛟和龙是两种非常相似的生物,经常被连称为“蛟龙”,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鳞片上,《广雅》曰:“有鳞曰蛟龙。”然而,晋代王嘉《拾遗记》卷六却记载:“元凤二年,昭帝泛灵溢之舟于琳池之上,钓一白蛟,长三丈,若大蛇,无鳞甲。命太官为鲜。肉紫骨青,味甚香美。”特征恰好和《广雅》的记载相反。
第二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角的数量上,一般认为龙头上长有两支角,而蛟没有角。钱杲在注《离骚》时说:“蛟亦龙属,无角。”
第三种观点认为:蛟和龙的区别在体型的大小上,王逸注《离骚》时说:“小曰蛟,大曰龙”。然而王逸却没有给出一个大小的标准,究竟有多小才算蛟,有多大才算龙。而且郭璞注《山海经》时说:“(蛟)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颈有白瘦。大者数十围,卵如一二石瓮,能吞人。”可见蛟的体型也可以非常大。《说文》十一又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然龙能变化大小,那么我们就更无从判断起了。
上述三种观点都是从形态上去区分的,第四种观点则是从年纪上去区分的。《述异记》卷上云:“水虺(即水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除了蛟以外,龙还有好几种近亲。
第一种是螭龙,《说文》曰:“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无角这个特征又与蛟的特征重叠了。而文颖和张揖在注《汉书·司马相如传》时分别说“螭,为龙子”“赤螭,雌龙也”。
此外,在《左传》中有“投诸四裔,以御螭魅”和“螭魅魍魉,莫能逢之”,在这里螭指的不是龙,而是山精。
第二种是虬龙,王逸注《离骚》时说:“有角曰龙,无角曰虬。”但亦有别的说法称虬是幼龙。
第三种是应龙,是黄帝大战蚩尤时请来助阵的神灵之一,《山海经》有“蚩尤作兵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之语。从《山海经》的记载来看,应龙很像一个单独的神灵,名字里面虽然带了“龙”字,也未必就属于龙类。但是后世的文献皆把应龙当成龙的一个种类。《广雅》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前文也引《述异记》讲到“千年为应龙”。
由此可见,虽然古人对龙的分类很丰富,但是除了应龙以外,各种龙的分别非常模糊,最主要集中在有没有角这一点。此外,文献上还记载过飞龙、先龙、佗龙、蟠龙、角龙等龙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