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问题在于有强大的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在阻止人类文明进步,千方百计给世界警察打击恐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暴、恶、独使绊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自身利益,将警察列为敌人,无底线支持敌人的敌人。自以为是投机取巧的斗争技巧,实际上是没有大局观,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类内斗。

人类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到种族、国家、民族,小到企业、团体、家庭、个人。利益之争不可避免,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规则和道德范围内的竞争是良性的,超过了底线就是恶性的,良性的竞争带来主观能动性的生产力发展,恶性的竞争是损人损己的蠢事。

驱狼抗虎,当心被狼咬哟。

恐暴皆与极端主义有关,极端的种族、民族、宗教思想,代表者(上位者、统治者)以集体意志绑架个体意志,磨灭人性,制造愚民、死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反人类性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群体可以合作么?除非合作者本身也是同类也是为达目的不顾界内万民,自饮民血为生,以民脂民膏民骨民肉饲狼,妄想驱他山之狼以抗虎。他山之狼就真的蠢么?不蠢的!相互都是白眼狼。

反恐本该以雷霆手段,斩草除根,无奈多方掣肘。看来人类文明进化还不够,普世价值还没有普及,有些巨大的团体在斗争的时候还没有底线意识,野蛮和愚昧还太多。

命案发生的诱因很多,但占比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个人代理案件而言,导致命案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奸情杀人。这是以性交、奸淫和婚外恋为动机的杀人案件,包括强奸杀人、通奸杀人、乱伦杀人和谋夫夺妻或谋妻夺夫、喜新厌旧杀人等。该类犯罪表现为犯罪分子占有欲望强烈,大多是为了灭口,摆脱纠缠,作案前有严密预谋,反复推敲杀人计划,以期成功掩盖杀人真相。

(2)谋财害命。图财害命以谋取财物为动机,包括抢劫杀人、绑架杀人、盗窃杀人等。为抢劫杀人,作案人大多事先有预谋,准备作案工具拦路劫杀;有的事先窥探,掌握被害人行踪,预先埋伏行凶杀人劫财;有的则是临时见财起意而行凶杀人;有的因为入室盗窃被发觉,为制服反抗避免被揭露而杀人灭口劫财。

(3)激情杀人。这是一种偶发性的杀人。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情感。行为人事先没有杀人的动机和预谋,往往是受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产生情感的突然冲动,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杀人。杀人后,犯罪分子狂怒平息,理智恢复时又后悔莫及。

(4)密谋杀人。这类案件出于私仇报复、发泄私愤的居多,犯罪分子往往与被害人结怨颇深,敌意已久,因矛盾激化而产生杀人念头,经蓄谋而杀害对方。

综上,从代理故意杀人案件的数据分析,经粗略统计占比最大的是因情感纠纷而引发的命案。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归结一点人是一个感情动物,情感面对环境、利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蜕变,婚外恋就是最好的明证,看看每年中国的离婚率,就明白情感纠纷不在少数,如处置不当,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所以善良的人们应该警惕了!!

如何看待世界范围内恐怖主义频发的问题

根据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11月15日发布的《2017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恐怖主义活动在叙利亚、尼日利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受恐怖主义影响最大的热点地区出现了明显下降。

根据该报告,2016年全球因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数为2.5673万人,较2014年的峰值降低了22%。报告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不过,2016年全球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害的人数较上一年增加了49%,其中多数发生在伊拉克,增幅达40%。分析认为,“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场上节节败退,因此在绝望中增加了针对平民的自杀袭击和恐怖袭击。

尽管在恐袭受害人数上出现了积极趋势,但从恐怖主义袭击的范围上看,2016年全球恐怖主义受害国家较以往有所增多。据统计,遭受恐怖袭击的国家从2015年的65个增至2016年的77个,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

在欧洲国家和其他西方国家中的恐怖活动,“伊斯兰国”组织是主要推手。除“9·11”恐怖主义袭击以外,2016年这些国家因恐怖袭击致死人数创下了1988年以来的新高。2016年欧洲范围内遭受恐袭次数达660次,共造成826人死亡,死亡人数是2002年的60余倍。另外,恐袭手段也从利用爆炸物、枪支等工具转变为利用车辆等低成本、低技术的的工具,形式上呈现出愈发简单粗暴的趋势,这类袭击很难预知或被阻止。

分析指出,武装冲突、政治排斥和某些极端组织力量的复苏等,是恐怖主义活动范围扩大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的恐袭死亡人数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战乱冲突国家或政治恐怖水平较高的国家。

恐怖主义是所有暴力形式中为数不多的防控成本高于后果成本的形式之一。但鉴于其扩张迅速和社会后果严重等特点,较高的防控成本不应成为打击恐怖主义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