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是关羽杀的华雄是谁杀的,而华雄则是孙坚杀的。而在《三国演义》之中,这两个人头全部都记在了关羽的功劳簿上。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了关羽在官渡之战中杀颜良的过程: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而《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则记载了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击杀华雄的过程: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杀颜良的过程基本还原了史实;而在华雄之死的时候,则虚构了一个“温酒斩华雄”的精彩桥段。实际上,讨董联军之中根本就没有刘备这一户,刘备也确实没有资格和这些大佬们坐在一起,毕竟当时连曹操也只是个马前卒。
因此,关羽就更没有机会在讨董之战中崭露头角了。至于什么“三英战吕布”,就更是小说家的艺术演绎,根本没有这回事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正史中的关羽是否也能打过华雄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此战华雄连杀联军四将,众诸侯一时束手无策,关羽请缨出马,将华雄斩杀。此时曹操为他准备的热灸尚温,关羽一举成名。当然正史上华雄是被孙坚所杀,和关羽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是正史里的华雄遇到关羽,那么只有死的更快。
演义中为了烘托关羽的武勇,对华雄也是做了不少的铺垫,比如连续斩杀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将,让大家都觉得华雄武艺高强。但是在正史上,华雄可没这么出色的表现。
正史上华雄仅仅在《三国志·孙坚传》中有记载,而唯一被记载的原因是他被孙坚杀了。然而根据《英雄记》记载,在华雄战死的阳人之战里,董卓军中的主将是陈郡太守胡轸,其次则是中郎将吕布,另有“将校都督者甚众”。华雄只是这众多无名的将校都督中的一员。
可以说如果不是孙坚杀了他,不是孙坚的儿子孙权当了皇帝,华雄根本没机会被载入史册。显然华雄的武艺、能力都只能算一般。
关羽则不同。和演义中一样,正史上关羽也是一员勇将,素有万人敌的美名。在白马之战中,关羽单骑冲入袁绍军中,将袁军主将颜良杀死,并斩首而回,袁军将士无人能挡,由此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因此如果在正史中华雄遇到关羽的话,估计死的会更快一点,直接被关羽秒杀。
颜良文丑杀了曹操哪些大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抱歉让题主失望了,答案是没有。但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中,这对活宝还是值得我们说道说道。
背景——这哥俩为啥跑到官渡去送死?(曹操 剧照)颜良文丑,袁绍手下的这两员大将均在官渡之战中丧生。那么问题来了,这哥俩无缘无故跑到官渡去干啥?
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这是「三国演义」中关羽惊天动地的战绩。实际上,关羽只与「斩颜良」有关,文丑死于曹操的乱军之中,华雄被孙坚所杀。回到正题,颜良文丑之所以来到官渡,这与黄河以北的形势发生变化有关。这得说到赵云的旧主公孙瓒与袁绍的恩怨情仇,相爱相杀。
公元 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各路诸侯纷纷借平定黄巾起义来扩展自己的地盘,提升自己的实力。
当时公孙瓒正在青徐二州平定黄巾。时袁术派孙坚任豫州(河南)刺史,袁术的兄弟袁绍趁孙坚出兵攻击董卓之机,偷袭孙坚。袁术派公孙越前去协助孙坚,公孙越在战斗中丧生。
这一下袁绍捅了大篓子了,因为公孙越是公孙瓒的兄弟。公孙瓒听到这个消息火冒三丈,旋即回归河北与袁绍展开大战。先期公孙瓒势如破竹,冀州之地纷纷投降,公孙瓒成为北方的霸主。
公元 191 年,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冀州,发生界桥之战,公孙瓒战败。次年又发生了龙凑之战,公孙瓒再败。虽在巨马水之战中挽回一局,但在 199 年的易京之战中彻底被袁绍击破,公孙瓒自杀。从此北方之地完全成为袁绍的势力范围,袁绍取代公孙瓒成为北方霸主,也是全国最有势力的地方割据势力,前途无量。如同曹操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又在历次战争中统一北方后挥师南下一样,于是公元 200 年,雄心勃勃的袁绍挥师南下,官渡之战爆发。文丑颜良,这哥俩作为袁绍手下的大将,自然无法缺席。
实力——这哥俩是水货,还是有真本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的出场完全成为了关羽的背景板。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名震华夏,流传千古。那么这哥儿俩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当时袁曹一触即发,在曹操手下做事儿的孔融劝曹操投降,理由是「颜良文丑,勇冠三军」。曹操手下大谋士荀攸却说「颜良文丑,一勇之夫耳,可一战而擒也」。不管是孔融的吹捧还是荀攸的贬损,颜良文丑的勇武是可以确认的,并非草包一对。另外在官渡之战中,颜良文丑被作为先锋使用,攻击曹操,这也证明了二人的实力。毕竟,做先锋没有两把刷子是干不了这活的。如同曹操手下经常做先锋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都不是泛泛之辈一样。
(颜良)最后颜良文丑的战死,袁军人心惶惶,袁绍也吓得不轻,也足见二人在袁绍心中和袁绍军中的地位,当然地位是需要实力背书的。
综上所述,颜良文丑二人的勇武和名气是毋庸置疑的,得到了对手和己方的一致认可。但打仗并不仅仅靠拳头,脑子也很重要,这也是二人的命门,特别是文丑。
颜良——关羽之勇,荀攸之谋阎良文丑都战死在官渡之战这场大战役中,甚至二人也死在同一场战役的两个相邻阶段。颜良死于白马之围,文丑死于延津之战,可谓是前赴后继的难兄难弟。
颜良之死,我们只看到了关羽之勇,却忽略了荀攸之谋。正是这二人合力加上曹军的协助,才铸就了关羽的不世之功。当时曹操部将刘延据守白马,颜良渡河攻击白马。曹操欲救白马,荀攸献「声东击西,轻骑急袭」之计,先向西至延津,做出要渡河攻击袁绍后方的态势,引诱袁绍分兵。待袁绍分兵之后,曹操率轻骑直奔白马攻击颜良。
曹军距白马二十里时,颜良才得知消息,大吃一惊,仓促应战。曹操派中郎将张辽和偏将军关羽做先锋,两军混战时,关羽见颜良的麾盖,纵马疾驰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并割其首级而返。曹军顺势掩杀,颜良军大败。
文丑——治军无方,死于乱军曹操击败颜良军后,曹操认为白马不可固守,于是放弃白马向西撤退,袁绍派文丑为先锋渡河再次攻击曹操。
两军接战时,曹操命令士兵将从白马运回的牛羊辎重等放弃,文丑军纷纷争抢。曹军趁文丑军混乱之机,派兵攻击,文丑军大败,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关羽协助曹操斩杀颜良,而跟随文丑渡河袭击曹操的,还有此时身在袁绍军中的刘备。袁绍麾下的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在一场战役先后战死,而这仅仅是官渡之战的序幕,两军的大决战还未开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