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铊中毒事件,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铊中毒有个基本的了解,以前大家对这类重金属可能连听都没听过,近些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铊及铊化合物可以经由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皮肤等途径快速进入体内,但主要是 经消化道进入,其次是呼吸道,可溶性的铊被胃肠道吸收后,不与血清蛋白结合,而以离 子形式进入血液,存在于红细胞中并随血液到达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有报道铊中毒患者血 细胞铊含量较血浆高 9 倍。组织对铊的吸收类似于钾离子,肾脏中铊含量最高,其次是睾 丸,其它依次为肌肉、淋巴结、胃肠、心脏、脾脏、肝脏,皮肤和毛发中含一定量铊。铊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速度比进入其他器官慢,同样脑中铊的清除速度也比在其他器官慢, 灰质中铊浓度是白质的 3 倍。铊主要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少数可通过乳汁、汗腺、泪液、 毛发和唾液排出。
铊和铊化物在体内的中毒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许多研究 表明,铊和铊化物进入体内后,如铊与蛋白和酶分子上 的巯基结合可干扰其生物活性,使动物血清中巯基含量下降;与半胱氨酸巯基结合影响毛 囊角蛋白的合成导致脱发;引起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导致过氧化损伤,引起肝、肾损 害;铊与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含巯基的酶结合,可导致氧化—磷酸化脱耦联,干扰能量的 产生,神经系统则首先受到影响,从而使组织功能出现障碍;铊离子对钾离子有拮抗抑 制作用,铊与钾理化性质相近,进入细胞内不易排出,铊与钠-钾 ATP 酶的亲和力比钾大10 倍,当铊在细胞内聚积,可替代钾参与酶学反应,在较低浓度时起兴奋作用,在高浓 度时就起抑制作用。通过竞争抑制钾离子的生理作用,可影响能量生成,产生铊中毒效应, 干扰一些依赖钾的关键生理过程。
铊化合物对人的急性毒性剂量为 6~40mg/kg 体重,儿童相对更为敏感,为 8.8~15mg/kg 体重,成人最小致死量(MLD)为 12mg/kg 体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铊 硝酸铊 硫酸铊 有什么区别
硝酸铊是白色结晶。硝酸盐,容易助燃和爆炸。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醇。
硫酸铊是无色或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溶于水,易溶于硫酸。
铊是一种稀少而分布广泛的金属元素,外表与锡相似,但在空气中其表层容易形成为氧化物,展性如铅,熔点303.5℃,沸点1457℃,密度11.85克/厘米^3。铊不溶于碱,与盐酸的作用缓慢,但迅速溶于硝酸、稀硫酸中,生成可溶性盐。铊属于剧毒高危重金属,其化合物同样有毒。
铊是一种金属,硝酸根和硫酸根是酸性的根,这种酸根把铊这种金属酸化了,然后就是产生了盐。盐一般不是液态的,而且实际也没什么区别,这些东西在生活中没什么用处,拿来当食盐做饭还可能中毒,这就像叶子一样,叶子一般都没什么用,不过是成分有区别而已。
铊是什么元素,有毒吗,有什么作用
Credit: W. Oelen
在元素周期表中,铊(Tl)是第81号元素,这是一种金属化学元素(从它的偏旁中也可以看出)。这种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并非以单质的形式,基本上都在含钾的天然矿物中出现。铊的质地柔软,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它的熔点很低,大约只有304摄氏度。纯铊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失去金属光泽,而呈现出蓝灰色。铊的同位素相当多,目前已知的有25种,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中子数量的不同。其中铊-203和铊-205具有最为稳定,而铊-204则是具有放射性的稳定同位素。
就像碱金属一样,铊容易失去一个最外层电子,表现出+1价,导致最初发现铊的化学家一度将其误认为是一种碱金属。此外,铊还容易失去三个电子,表现为+3价。在这种情况下,铊表现出的性质与铝相接近。铊有两种氧化物,三氧化二铊在高温下会分解为一氧化二铊以及氧气。
就像砷一样,铊以及它的化合物都有很高的毒性,比铅和汞都要高。对于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人,只要摄入0.84克的铊,就能引发人的死亡,这意味着它的致死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2毫克。此前,由于铊盐具有无色无味且剧毒的特性,它们曾被用来生产杀虫剂。但出于安全考虑,这种杀虫剂已经被淘汰。
铊会通过皮肤接触以及误食进入人体,并且能够在人体中大量累积。铊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造成破坏,主要症状为肌肉出现萎缩,头发大量脱落,食欲不振以及各种炎症,最严重的会使人毒发身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快速治疗铊中毒。因此,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与铊相接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