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蓝翔技校的学生,这个论题我来回答蓝翔百人跨省打架。
本篇就解答一个大家最有争议,最敏感的话题,我是怎样看待蓝翔的隔着窗户吹喇叭的。
临近毕业时,蓝翔副校长来我班演讲。此人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听了半天,才得出他的演讲主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们就不要抱怨花屈钱了。″这话虽然有为自己辩解的成分,但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社会历量办学单位,它的教育水平能高到哪里去?我当时学的是焊接专业,教理论知识的是一青年教师。此人授课完全是照本宣读,一些复杂理论念起来坷坷绊绊,其水平可想而知。一些疑难问题我都不好意思提问请教,总得给人个面子,不让人难堪吧?教实践的是一个老年教师,此人虽然大谈自己曾参加过国家大型焊接工程,但实践课上操作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焊接方法,其真实水平无法猜测。
一个响当当的名牌技校都这个水平,可想而知,其它技校比之更差。技校,学生没有升学任务,没有考核评比,会与不会的界限不易区分,你还想学到多少技能?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诟病蓝翔,是因为学费太贵,对它的期望值太高。正所谓希望多大,失望就多大。蓝翔技校的广告不遗余力地进行无死角轰炸,一些青年人就像被传销冼脑一样丧失思考能力,认为进了蓝翔就能立马凭一技走遍天下,这无异于舍本逐末,一叶障目。其实,工作岗位上的刻苦磨练才是成功的关键。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说句为蓝翔辩解的话,蓝翔的赫赫威名也为我们毕业后的求职带来很大利处。我到青岛市劳务大厅求职时,一单位正招聘焊接人员,我一说蓝翔毕业的,其他求职者立即对我行注目礼,一副惊异的神态。搞笑的是,招聘负责人恳切地问我,是否会看焊接图纸,他们正缺这样的人才,蓝翔学生应该都有这本事吧?吓得我赶紧溜走,太高看我了。我所在单位要求应聘者最少具有一年工作经验,一看我是蓝翔毕业的,大开绿灯。过后,班长得知我没工作经历时大吃一惊,高呼:你真大胆!没有经验就敢来搞这活儿?我腰一挺,咋的,孬好也是蓝翔混出来的!
希望本文能对想学技术的年轻人有所启迪。因为我在另一问答,蓝翔到底怎么火的,写过一文,所以这篇就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看。谢谢大家!
以后农村学校的教师会何去何从学生全都往城里跑了
这个提问非常好,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教师的窘境。我也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所工作的学校,目前学生不多,约七百人。在城里,七百人的中学,应该算不上规模学校。可在我区中学中,我校学生总人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两所城区中学。也就是说,我所工作的学校,是目前本区农村学校规模最大的。
我所在学校,在职教师不多,加上老龄化严重,编制有点缺。目前我担任一个初二班级班主任,本学期班级一个语文教师请产假,需要请其他老师暂时代课。可本校语文老师少,校长只好到邻近学校聘请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姓余,余老师说,他所在学校目前有约三十个教师,但是学生人数仅仅约一百人。学生少,教师多,他们工作很轻松,每个教师每周仅约三节课。而我所工作学校,每个教师每周约十二节课,相对任务较重。有同事调侃余老师,他们学校老师真快活,工作量少,工资与我们一样,不少一分钱,真想申请调入。
其实,像余老师的学校,老师多,学生少,在农村,不是个别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农村教师想上课,没有课上,空有一腔教育热情。究其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农村孩子随父母迁居城里,离开了学校,让农村学校日益衰落。
约十五年前,中国曾出现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的浪潮。当时曾有人提出质疑和批评,说二胎放开后,农村学生人数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撤了学校怎么办?现实情况,却与人们预期有很大差别。目前没有因二胎放开,农村学校人数出现明显增长,在有些地方,甚至继续下降。一是二胎放开,小孩出生率没有人们预期高。二是在农村,许多女孩结婚条件之一,要求男方到县城以上城市买房,出生的孩子自然在城里就读。
回归本文主题,许多学生都跑到城里,农村学校教师何去何从?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撤并某些农村学校。我所工作学校规模相对较大,区教体局,准备把邻近一所学生少的学校撤掉,并入我校,老师随之并入。二是通过县管校聘,把多余乡村教师调入其它缺编学校,包括调入城里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