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主持人田歌。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我认为,婚姻中,女人的衰老,不只是因为节俭,更与心情有关主持人田歌。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节俭,可能会影响女人的容颜主持人田歌。婚后,有些女人勤俭持家,过于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购买价格不菲的化妆品。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成天洗衣做饭主持人田歌,照顾老的,照顾小的,也顾不得去打扮自己。

久而久之,手粗了,脸皱了,头发也不再是油光滑亮了,看上去自然就要衰老一些主持人田歌。

除此之外,更影响容颜的,还是一个人的心情。一个女人如果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每天笑意盈盈,她是快乐的,因此也就必然变得年轻起来。

相反,如果遇人不淑,遇到一个渣男,成天不干正事,还四处招蜂引蝶。

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哪个女人能不放在心上。

成天心事重重,吃不香,睡不好,说不定还会引起抑郁。

不用多久,就会皮肤粗糙,脸色暗沉,眼神无光,走起路来,也是有气无力的。

看上去,就会给人一种憔悴、衰老的感觉。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女人,就应当美美的。

借用一句小品中的名言:女人对自己下手就要狠一点。

一个优秀的女人,可以不奢华,但是绝不应当对自己过于节俭和苛刻。

名包、名表可以少卖,咱不去摆那排场,图那虚荣。

但是,好看的衣服还是要买的。

哪怕紧紧手,也得买,女人最好的年华也就那么几年,等青春逝去,拉扯孩子,忙于家务,腿也粗了,腰也肥了,再遇到好看的衣服,也只能是望衣兴叹了。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必要的化妆品,也是必须要买的。

男人应当担起挣钱养家的责任,女人就要让自己貌美如花,赏心悦目。

成天面对风吹日晒、雾霾尾气,皮肤很容易变差,对于女人来说,护肤品便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这份钱一定得花。

另外,也要学会放下生活中的负担,让自己每天开开心心的。婚后的生活,会遇到很多的烦恼,如果遇到的实在是一个渣男,那个该分就分,当离就离。

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耗尽了自己的青春那才不值。

如果只是家庭中的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太计较,该说的就说出来,该发泄的就发泄出去,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装,心就那么大,装不下太多的事。

然后,便是好好地享受生活,展现自己的美丽。

现在的恭王府最早就是和珅的家,但是和珅被抄家后,这个地方并不一直是恭王府,中间还有一段历史,我来叙述一下。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晚年的乾隆帝对和珅很信任、恩宠,并将自己的女儿十公主赐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和珅受宠,累任高官,其宅第自然也不会差。他修建宅第的时间,大约在乾隆四十一年任军机大臣之后。因为在完成于乾隆初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中,并没有标明此地有大型宅第,只是一大片民房。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和珅所建宅第现在已经无法描绘了,据说恭王府中“锡晋斋(旧名庆颐堂)”、“葆光室”、“嘉乐堂”等名称和建筑在和珅时期就有了。应该说,和珅所建宅第为恭王府打下了基础,其规模和豪华程度不亚于后来的恭王府。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嘉庆四年(1799)乾隆皇帝驾崩后,和珅被定二十大罪状,抄家夺职,赐自尽而死。其中罪状之一就是,所盖楠木房屋僭制,仿照宁寿宫之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还有一个罪状是,和珅竟动用步军统领巡捕营千余人为其私宅供役。和珅之宅,其造价之高,装修之华丽,佣人之多,可见一斑。

主持人田歌:“婚姻中,女人的衰老,都是从过于节俭开始”你怎么看

和珅死了之后,其宅赐给了嘉庆皇帝的兄弟庆郡王永璘。

永璘为乾隆皇帝第十七子,与嘉庆皇帝是同母弟兄。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封惠郡王,不久改封庆郡王。三月和珅死,其宅赐予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晋封亲王,不久即薨。庆亲王在清代一共封袭了五次。

1.永璘,高宗十七子。嘉庆四年封庆郡王,二十五年晋庆亲王,寻薨,谥号僖。

2.绵愍,永璘第三子。嘉庆二十五年袭庆亲王,道光十六年薨,谥号良。

3.奕綵,仪亲王永璇孙,绵愍嗣子。道光十七年袭庆亲王,二十二年革退,回本支。

4.绵悌,永璘第五子。以镇国将军于道光二十二年奉永璘祀, 二十九年卒。咸丰二年追封贝子。

5.奕劻,永璘第六子绵性之第一子、绵悌嗣子。道光三十年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王,三十四年以亲王世袭。民国年间薨,谥号密。

永璘从嘉庆四年得到和珅的宅第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只是按照郡王府制进行了调整。另外,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还住在府里,庆王府也只能占用一半。嘉庆二十五年,永璘升为亲王,但不久就薨了。而和孝公主却死于道光三年,在永璘死后三年才得到全部王府。也就是说,这座被永璘仰慕已久的宅第,他生前只享用了一半。据《啸亭杂录》记载,永璘少时不喜读书,却喜欢音乐,并每每到民间去听俗曲,乾隆皇帝不大喜欢他。但他天性直厚,为人善良。乾隆末年,众兄弟都想着怎么当皇帝时,他却说,即使皇帝多得像雨点一样,也不能落到我的头上。我只求诸位兄弟可怜我,到时把和珅的宅第赐给我就满足了。作为皇子之一的永璘,他把能够得到和珅的宅第当作自已的一大愿望,足以说明其宅第的华贵。

永璘之后,其子孙绵愍、奕綵袭为庆亲王,绵悌袭为镇国将军,奕劻袭为辅国将军。道光三十年奕䜣被封为恭亲王,咸丰二年分府,将庆亲王府赐给了他,是为恭亲王府。

这时,身为辅国将军的奕劻也只好迁出,住进了大学士琦善故宅。当奕劻于光绪十年晋封为庆郡王时,此宅也就成为新的庆王府了,庆亲王新府在今定府大街路北。

总结和珅死后,嘉庆四年(1799)到道光三年(1823),和珅家是一分为二,一半是庆亲王府,一半是和孝公主府,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在这一半內居住,并于嘉庆十五年(1810)逝于此。道光三年(1823)到咸丰二年(1852)为庆亲王的后代居住。

咸丰二年(1852)到民国初年一直是恭王府。1921年,奕䜣的孙子溥伟将王府抵押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1949年以后,恭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1978年开始搬迁腾退,直到2006年腾退完毕。

除了府邸、花园之外,在恭王府外围还有属于府中的地亩与宅园。前海西街南侧有一处马圈,原来是和珅家的园子。民国后成为达仁堂乐家的房产。1963年10月郭沫若先生搬到这里,直到1978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