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朱允炆对皇爷爷提出过自己担心藩王造反朱棣朱允炆,朱元璋问你打算怎么办,他说先礼后兵,朱元璋觉得这么做就没问题了。但事实上朱允炆削藩都是直接兵,从没按自己之前说的那样先德化。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前期坐失良机,有机会扣押朱棣儿子,有机会提早动手,就是不动,动了其他人,等于提醒朱棣朱棣朱允炆:只要还想活命,就赶紧造反。

然后又所托非人朱棣朱允炆,张信倒戈,还没开打就送了张昺谢贵葛诚等人头。

等慢慢的朱棣人多了还得到外挂朵颜三卫朱棣朱允炆,急于擒杀朱棣求富贵的人就少了,观望和倒戈的人就多了。朝廷和燕军相持时间一长,量变引起质变,朱允炆就不再有全国敌一隅的碾压优势了。朱元璋的儿子辈兔死狐悲心向朱棣很正常(参考刘彧刘子勋之争),孙子辈里寄予厚望的晋王全程不在线。

耿炳文的善守不善攻让朱允炆难以满意朱棣朱允炆,有战绩的徐辉祖又因为是朱棣的妻兄而不被信任,换成了李景隆。

李景隆其实也不是看起来那么没用,至少人家在洪武年间是实打实地凭自己的功劳升的官。后来带互不熟悉的五十万大军乌合之众,在后勤不力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竟然一路推进到敌方老巢还形成围攻甚至还一度攻了进去,这就是本事。后来朱棣曾经攻打李景隆中军不入,也是李景隆的本事。瞿能攻进城那次,因为官军没有合练过,其他军队和瞿能不熟,若是其他军队争功不配合,瞿能也只能提前领盒饭。

朱允炆当然也有领导责任,虽然方孝孺等人曾以七国之乱失败给他打气,但就他那套君臣班子,就算天上掉下十个周亚夫而且全在他这边,也都被那几位文官弹劾死了。讽刺的是,方孝孺以前还写过一篇讽刺自以为知兵者的故事。更讽刺的是,徐辉祖得不到信任,徐增寿却顺当地做着内奸。

对了,还有那句著名的“别让我有杀叔之名”。流传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的确不忍杀叔。我觉得也未必说不通,因为已经逼死了一个湘王了,虽然湘王的谥号是戾,不像朱允炆有愧疚的样子。一种是暗示在战场上杀死朱棣,别让朱允炆活捉了他从而不得官宣判叔叔死刑。但如果是这种情况,还不如不说呢,人家梁元帝想杀侄子萧誉、侄孙萧栋、弟弟萧纪的时候,都对手下交代得很清楚,不要活的,手下也没会错意,梁元帝根本不需要挥泪审谁斩谁。近一点,他皇爷爷朱元璋本身也是个很好的学习对象,当初以一副“他有大罪,我不忍也不想杀但不得不杀”的姿态杀了红巾军老将邵荣,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朱棣杀奔南京以前,山东的城池往往即使被燕军攻占也很快被收复,但事实上,朱棣已经主宰了战局,盛庸、铁铉已经陷入被动。等朱棣渡江,梅殷不知道在干什么,陈瑄率水师倒戈,朱允炆终于发现了徐增寿是内奸,然后……审也不审,问也不问,直接杀了。

用网友的话说,朱允炆这个皇帝也是当得相当的不容易,遍地都是生路,他硬是自己开发出了一条死路,然后走完了。

朱元璋之所以没杀了朱棣,为朱允炆扫除后患,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的话,简单点说,是因为不能杀、不会杀和没必要杀。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首先说不能杀的原因明朝建国之后,身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不仅大封开国功臣,同时也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了王,统称为藩王。应该说,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也是有着一定的戒心的,因此,在赐封时,这些藩王儿子待遇都很高,但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多少实权的,因为朱元璋只给他们配置了三支护卫,每支护卫兵力仅3000人到19000人不等,即便是按最高标准的19000人来算的话,很多藩王的总兵力也才57000人而已,无法和朝廷动辄数十万的军队相抗衡,自然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当然了,凡事总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朱元璋那被封到北方的9个儿子,这9大藩王不同于其他兄弟,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掌握着十几数十万部队,可谓是兵强马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9大藩王身上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守护北方边境,抵御北元残余势力南侵,而身为燕王的朱棣正是这9大藩王之一,手上握有十几万军队,可谓是位高权重。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朱棣朱允炆: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区区一个朱棣

虽然这9大藩王个个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对朝廷来说,自然一个不小的潜在隐患,但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这几个儿子都是杀不得的,因为他们都肩负着守卫北方边境的重任,万一动了哪一位,(至少在短期之内)会在当地引起混乱,到时北元残余势力趁乱南侵的话,对国家稳定大局来说,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国家长久稳定打算,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是绝对不可能干出这类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棣不能杀!

其次说不会杀的原因关于这点,主要是由朱元璋少时经历和个人性格决定的。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自小出身贫苦,他前半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受苦受难历程,在那个天灾人祸横行不断的岁月里,父母兄长侄子先后在自己面前去世,这种种灾难,使他没有享受过多少亲情的温暖,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对亲情的极度看中。

正是因为他极重亲情,这才导致了他在后半生的统治岁月当中,对自己这些亲人们(尤其是儿孙们)极为恩宠,甚至达到了宠溺的地步,高爵位、高待遇的供养着,即便后来掀起了多次清理开国功臣的浪潮,但他这些儿孙们却丝毫不受影响,依然是高官厚禄的享受着。

正是因为朱元璋这种极重亲情的性格,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朱元璋是不会轻易杀朱棣的,毕竟,虎毒不食子!

这是朱元璋不会杀朱棣的原因!

最后说没必要杀的原因虽然朱棣手握重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朝廷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但在朱元璋看来,朱棣是没必要杀的。因为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朱棣是很“听话乖巧”的,一直都是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守护着朱家的江山,丝毫没有显露出不轨、大逆不道之心,对于这样一个听话的儿子,朱元璋是很放心的。在他看来,朱棣只会是维护朱家天下的支柱,而不会成为国家将来的麻烦,自然没必要杀。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出于维护北方边境稳定的需要,加上朱元璋又极重亲情,再加上朱棣又很“乖巧听话”,朱元璋不杀朱棣也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