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张宗昌部大败董慧。连张宗昌手下的前敌总指挥、山东军务帮办兼第一军军长施从滨都被孙传芳活捉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孙传芳对施从兵可是没有那么客气董慧。孙传芳在施从滨临死前给了他很大的侮辱和打击。死后又把他的尸体暴尸三日,极其残忍无情。
不管孙传芳以前做过什么好事董慧,对待施从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二,施剑翘十年报父仇,孙传芳殒命佛堂董慧。
得知孙传芳虐杀父亲施从滨,施从滨的20岁的女儿施剑翘悲愤难当,恨不得立刻手刃仇人!可惜,孙传芳是五省连帅,岂是一个小小弱女子能杀的了的董慧?
施剑翘只能写诗表达自己心情“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图为孙传芳)
施剑翘让施中城等几个兄弟都去读军校,将来做军官,就能报仇杀孙传芳了。不得不说这种培养后人的报酬方式,最好也最有效。当初被左宗棠痛骂樊燮,樊燮宗祠立洗辱牌,要求后人功名上超过左宗棠,几十年后,樊燮后人中进士,才烧掉洗辱牌。
可是施剑翘的堂兄施中城并没有为父亲报酬的心思,施剑翘只好靠自己动手。
施剑翘找了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施剑翘以为父报仇为条件,嫁给了施靖公。没想到,施靖公官位越来越高,却从没想过为岳父报酬。
施剑翘十年也没能报父仇,心中苦闷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从此由“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从此施剑翘立志自己报仇,不再依赖别人。
1935年,施剑翘做手术,放开缠了30多年的小脚。并且苦练枪法,为报仇做准备。
1935年11月13日,早已下野多年的孙传芳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施剑翘化名“董慧”,潜入寺庙,枪杀孙传芳。当天《新天津报》发出号外,报道了“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的特大新闻。从此全国得知。
三,施中城抗战立奇功,张灵甫接管74军。
施剑翘被捕后,在法庭申辩中说“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因为这件事全国轰动,社会各界都为施剑翘求情,1936年10月14日,在施剑翘入狱11个月的时候,被特赦释放。
出狱后的施剑翘,先后捐飞机、办学校,为社会做贡献。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加了解放军,直到1979年临终前,还希望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
值得一说的是,前文提到的施剑翘的堂兄施中诚,是抗战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在抗日战争中,74军一直是一个辉煌的部队,王耀武正是这个军的主要领导,王耀武军长最看重的下属是师长张灵甫。王耀武即将升值调走时,他问张灵甫,让李天霞当军长怎么样?张灵甫说,愿意让施军长回来。这个施军长就是施中诚。施中诚不是黄埔嫡系,不可能长期担任74军军长,让他过渡一下,最后让张灵甫接任军长。这就是王耀武的鬼把戏!
由导演蔡继渭执导的《女刺客》这部电影,讲的是名将许松平被敌军司令陈全光残忍杀害之后,许女许越男为父报仇的故事。
越男得知父亲被杀害之后,立志为父报仇,变卖家产,先是求助于土匪,后又寄希望于堂兄,最后以身相许求助王庆红,均告失败。
一晃十年过去了,最后越男觉得求人不如求己,而此时的陈全光已经皈依佛门,老态龙钟,越男坚决的打死了陈全光,报了杀父之仇。
在舆论的声援下,越男获得了特赦,带着女儿开始新生活。
这个电影不是根据哪个小说改编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民国真实历史。
这个越男的原型叫施剑翘,你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是这个陈全光的原型,你一定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东南王,直系军阀的首领孙传芳。
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就如电影里面说的那样,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一.施父惨死
事情要从1925年的一场战役说起,奉系军阀张宗昌和直系军阀孙传芳争夺安徽、江苏的地盘大打出手,作为奉系的敌前总指挥的施从滨不幸被俘。
按照惯例打内战是不会杀俘虏的,于是施从滨就好汉不吃眼前亏,60高龄的他对儿子辈的孙传芳恭恭敬敬的敬了一个军礼。
谁曾想,这个笑面老虎孙传芳如此狠毒,不顾众人劝阻,硬是杀了施从滨。
为了起到威慑奉军的作用,孙传芳选择了一种十分残忍的方式来杀施从滨,用古代的刑罚砍头,暴尸三天,然后把施从滨的头颅挂在蚌埠火车站示众。
战死沙场对军人来说是一种有尊严的死法,虽然亲属一时间难以接受,但是终究会释怀。
然而孙传芳破坏规矩,还对一个60高龄的战俘如此残忍,不顾死者为大的道德底线,暴尸悬头,人神共愤。
孙传芳的残忍彻底激怒了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从此在施剑翘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并且作诗明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从此,施剑翘开启了她颠沛流离的复仇之路。
二.寻仇历程
在那个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一个弱女子生存尚且困难,更别提为父报仇了,更何况复仇的对象还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军阀,所以她只能借力。
在乱世,枪杆子才是硬道理,谁的枪杆子硬,谁就能主宰别人的命运。
施剑翘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毕竟父亲就是这么死的嘛,于是她只能选择借助另一方军队去打败孙传芳,以此达到报仇雪恨的目的。
人在处于困境,需要求助的时候,首选自然是亲朋好友了。
作为大家闺秀的施剑翘,从小深居闺阁,自然没有什么朋友,更别提有什么军队势力的朋友,所有她只能求助于亲戚。
此时,施剑翘的眼光投向了时任烟台警备司令的堂兄施中诚身上,要知道施从滨在世时是张宗昌的得力干将,若非看在施从滨的面子上,这个烟台警备司令的乌纱帽估计怎么也落不到施中诚头上。
然而军阀间的针尖对麦芒无外乎利益和地盘,军阀的本质更像一个奸商,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当利益一致的时候,昨天再大的反目,亦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当孙传芳被北伐军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奉系也感到了唇亡齿寒的压力,孙传芳道个歉、服个软、送点钱,直奉两大军阀捐嫌修好,又成了好朋友。
作为下属的施中诚怎么能去跟老大的好朋友孙传芳过不去呢,前程还要不要了,于是施中诚打消了为施从滨报仇的念头,同时还劝施剑翘不要去复仇了。
到底不是亲生的,亲生的儿女谁能忍受得了父亲暴尸悬头惨死街头的剜心之痛,怒火中烧的施剑翘与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奉系的将领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位老将军了,但是施剑翘永远不能忘,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不可能因为张作霖的一句“过去的事别提了”就真的不提了。
后来施剑翘的事情感动了时任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施靖公,施靖公表示愿意帮施剑翘报仇雪恨,施剑翘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
然而,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施靖公的官也一级级的往上升,报仇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1935年,当施剑翘向身为旅长的施靖公再次提起报仇之事,遭到了施靖公断然拒绝,施剑翘感觉受到了欺骗,一气之下与施靖公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娘家。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然而十年过去了,仇人仍然逍遥法外,而自己却白忙活一场。
三.手刃孙传芳
男人是理性的,总在权衡利弊,感受到了男人的自私,施剑翘决定不再依靠男人,自己的仇自己报,并且再次作诗明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
而此时,国民党在多次劝降孙传芳失败之后,决定除掉孙传芳,利用施剑翘为父报仇的心态,通过各种渠道使施剑翘得到了一支勃郎宁手枪,同时让她了解到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
施剑翘看到了复仇的希望,克服种种困难,苦练枪法,感觉每个靶都是孙传芳罪恶的嘴脸,很快,枪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施剑翘安排好身后事,抱着必死的决心直奔天津,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天津佛教居士林,这个佛堂正是孙传芳出资成立的。
潜伏在居士林一段时间之后,施剑翘对孙传芳的口音、身形、活动规律了如指掌,随即定好了刺杀计划,并把1935年11月13号作为为父报仇的日子。
按照往常的活动规律,11月13日这天正是孙传芳听讲经的日子,这天孙传芳端坐在佛堂中央,和其他居士林一样闭目诵经,施剑翘悄悄移动到孙传芳后面,掏出勃郎宁手枪对着孙传芳连开数枪,其中一枪射穿孙传芳的头颅,当场死亡。
枪声划破了佛堂的宁静,顿时大乱,施剑翘将事前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穿着军装的父亲的照片洒向天空,同时大声宣布杀孙大师的原因,很快,施剑翘就被前来的警察抓走。
自此,曾经威名赫赫的东南王孙传芳,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得到特赦
孙传芳魂断佛堂,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审讯中,施剑翘直述杀人原因和经过,了却多年心愿的施剑翘从容赴死。
民意总是倾向于弱者,她的事迹,各大报社争相报道,人们称赞她为“巾帼英雄”,加上孙传芳曾南拒革命之师,又北窥齐鲁之境,于是舆论一边倒的站在了这位“女中豪杰”这边,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政府特赦施剑翘。
终于,正义的呼声得到了回应,1936年10月14日,施剑翘被释放,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自古的规矩,孙传芳手上沾了太多的血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死在施剑翘手里也算是还了。
然而有人说,施剑翘的所作所为属于愚孝 ,不提倡以孝为基础的私人复仇,人情是一回事,法律是另外一回事。
各位看官,您觉得施剑翘做的对吗?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