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娶公主古代负心汉,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古代负心汉:历史上的状元为什么娶不到公主为妻

所谓状元娶公主是影视剧,戏剧里为了增加节目效果杜撰的。

古代负心汉:历史上的状元为什么娶不到公主为妻

在历史上存有姓名的状元包括武状元839人,当上驸马的只有唐朝郑颢一人。古人学业需“十年寒窗”,科举三年才一次,真考上状元,早过婚龄。以明中后期为例,驸马年龄在14-16岁之间,平民已无入选机会。

古代负心汉:历史上的状元为什么娶不到公主为妻

然而即使这唯一的一人,也是不情愿的!

古代负心汉:历史上的状元为什么娶不到公主为妻

从考试的角度考虑,古代的状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其文才往往备受推崇。一些戏剧中也常有状元郎被选为驸马的桥段,最著名的当属被冠以负心汉之称的陈世美。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细数历代科举所选出的五百余名状元,成为驸马的仅有一人而已。就是这唯一的驸马,实际上也不愿意娶公主,而是被皇帝逼的。

唐宣宗三年,宣宗李忱让宰相白敏中给长女万寿公主做媒,白敏中选中了状元郑颢。时任翰林学士的郑颢正赴楚州准备迎娶心仪已久的卢家小姐,刚行至郑州,就被白敏中派的人快马加鞭地赶上并强行召回。白敏中威逼利诱郑颢答应了皇家寝室,唐宣宗趁热打铁,让郑颢和万寿公主完婚,拜驸马都尉,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驸马。

郑颢虽然被逼做了驸马,但“不乐国婚”的他一生怒怼大媒人白敏中,痛恨他毁了自己与卢家小姐的婚姻,常跑到皇帝面前打白敏中的小报告,弹劾白敏中的折子可以装满一大箱子。白敏中差一点死在了他的手上。为什么状元难成驸马?除了极少数像郑颢那样不愿者以及清朝“满汉不通婚”等原因,最重要的是过不了年龄这道坎儿。

科举成为改变读书人命运的唯一渠道后,读书人想入仕,就必须不停地考试。一圈考下来,中状元者有不少人都年过半百,甚至有人子孙满堂。即便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有几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被钦点为状元,但那时候二十一二岁的男人也早有妻室,且属于晚婚。郑颢能成为驸马,实属特例。

皇上选女婿,除了年龄合适、才华出众外,门第也很重要。郑颢是唐朝荥阳人,荥阳郑氏是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名门望族。郑颢的祖父是宪宗朝的宰相,酷爱读书,深受人们的敬重。

郑颢高中状元时年仅26岁,等第后任拾遗,诏授银青光䘵大夫。当然,郑颢“被逼”成驸马之后,先是被题为驸马都尉,又升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地位显赫。

娶公主其实是自毁前程!

从某种意义上,其实对于读书人,娶公主其实是自毁前程的事情。就是官宦之家也极少与宗室联姻,这主要是为了自家以后的前程考虑。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进士以死抗争不娶公主的事情,而对于娶公主津津乐道是商贾之家,宋明两代基本上宗室之女都是和商贾联姻。而能娶公主的都是勋贵之家。这样的家族前途是不依靠官僚体系而是依靠皇帝的宠信。

满清就别说了。他们的公主差不多都嫁给了蒙古人。和汉人不沾边。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描写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的人鬼情未了故事,我仅谈三个吧:

一、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二人生前,所谓的爱情是权势与美色的交易而已,一旦打破了这种交易的平衡,唐玄宗为了活命,就舍弃了爱人的生命,这里面有复杂的因素,但终归是不真诚的爱情。关于对贵妃死后对玄宗的日夜思念,因为是非现实的描写,而且包含对统治者的粉饰,并不感人。

二、关于《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人鬼情未了,是非常感天地、泣鬼神的。汤显祖利用这个超现实的故事,大胆宣扬了婚姻恋爱自由的爱情观,是非常进步的,比《长恨歌》的爱情观要进步很多。

三、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人与鬼的爱情观,由于这类故事很多,有的表现出女孩对男子才情人品的仰慕,有的则表现了女子仗义行侠,替天行道、锄暴安良的品德,有的是对书生知遇怜爱之恩的报答。在红玉、小倩、宦娘等形象中,可以印证。

总之,蒲氏的人鬼情未了也是作家进步爱情婚姻观的曲折反映,她们寄托了作者许多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