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參观毛 古居(二)
由于他们出发的早,走的也快,将近中午的时候便来到了韶山冲杨昌济。当他们挤到接待处的时候才发现,这韶山冲来来往往的,都是串联来的外地红卫兵,就连村外的田间地头也都站满了人。娃子们很快就发现,这里人虽然多,但是秩序却维持的相当好,人们多而不乱。
小勇在接待处办了一下手续,便带着人们排队等候参观了,这时人们才有时间欣赏了一下毛 故居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情况杨昌济。
只见毛 的故居坐落在韶山村的土地冲上,整个院落坐南朝北,屋后是一座低矮的小山杨昌济。房屋属于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 的家,西边是邻居的家,中间的堂屋两家公用。故居前有一片一亩大小的池塘,叫做荷花塘。而与之毗邻的是南岸塘。荷花塘和南岸塘绿水盈盈,风过处荡起缕缕的涟漪。青山、绿水、苍松将这栋农家院舍映衬的生机盎然。虽然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但是青山绿水依旧,鸭子在水中嬉戏,好一派南国的旖旎风光。
娃子看着看着,情不自禁的说道:“好地方,好地方杨昌济。”
小龙听见了杨昌济,便反驳道:“这不废话嘛,这是出皇帝的地方,能不好吗?”
桂枝揪了一下小龙的衣服说道:“你这个小龙,瞎说什么呢,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杨昌济。”
小龙笑道:“本来就是嘛,我只是这么比喻一下杨昌济。”
桂枝厉声说道:“什么比喻,要是被人听到了,会抓你个现行的杨昌济。我看你是切草刀上擦屁股,寻得挨刀子!”
小龙赶紧问道:“这话怎么讲杨昌济?”
桂枝笑道:“寻着挨刀子吗还不懂”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娃子笑着说道:“桂枝呀,我这徒弟算是带出来了,这歇后语用的再恰当不过了杨昌济。”
桂枝笑着说道:“不用给我带高帽子了,人们常说近墨者黑,咱们在一个班都快两年了,还不沾点光杨昌济。”
小龙把话引入正题说道:“娃子说对了,咱们不懂风水,也不讲迷信,但是这个地方依山傍水,谁看也觉得是个好地方杨昌济。你们想一想,到了夏天劳动的热了,往池中一跳就能游泳,要想乘凉只要从后门出来,往山上的树林中一躺就行,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不过这里美中不足的是屋后的山有点低了,再高一点就更好了。”
娃子笑道:“看你们这人杨昌济,干什么也要追求个十全十美,古人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凡是不能追求太完美,大家说对不对?”
他们边聊边等,大约等了一个多钟头,才来到了毛 故居的门前杨昌济。只见正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横匾,上写“毛泽东故居”五个大字,那些带着相机的人们正伸起手来不断的拍照。
娃子们随着人群缓缓地走到了故居前,此时站在门前的讲解员正在讲述:“前来参观的同学们、红卫兵小将们,你们好,我们热烈欢迎你们前来参观我们伟大领袖毛 的故居杨昌济。现在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居的情况,请同志们安静点听讲。
同志们,革命造反派的战友们: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杨昌济。这栋房屋在1929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没收,并遭到破坏。1950年按照原貌进行了修复。1961年国务院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水,溢精气,故居钟灵出伟人’,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故居成为接待中外来宾的好地方,特别是自从今年七月份以来,前来参观的红卫兵日益增多,进入十一月以来,每天的接待量超过三万人次。
同志们,大家也看到了,故居的前边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年时候习武练艺的地方杨昌济。1963年11月,郭沫若同志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片塘感叹地说:‘毛泽东少时游池塘,年老游长江呀!’
1918年以后,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毛泽东将弟弟、妹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杨昌济。1929年国民党没收了毛 故居的房屋,并租给其他人居住,房子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家具也都失散了。当时毛泽东家庭经济最好的时候,当时家里共计拥有13间半的房屋、23亩土地,但是身为长子的毛泽东,并没有继承父业,而是毅然走出去参加革命,成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讲到这里,讲解员环视了一周,然后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请大家随我进堂屋参观杨昌济。这里是前边提到的两家公用的堂屋,在南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
1921年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过世杨昌济。2月15日是他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请弟弟、弟媳、妹妹围着火炉烤火拉家常。首先毛泽民一口气讲了这几年遭受灾害,人民民不聊生,毛泽东耐心的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要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的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了家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一家人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了光荣的革命家庭。”
这时候站在讲解员旁边的一个红卫兵带头高喊:“向革命烈士学习杨昌济!向革命烈士致敬!”
大家也齐声高喊道:“向革命烈士学习杨昌济!向革命烈士致敬!”
口号停下来,讲解员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像说道:“同志们,我刚才说了,毛泽东同志先后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身,这第一幅画像就是我们伟大领袖的原配夫人杨开慧,她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板仓乡,是杨昌济的女儿杨昌济。扬昌济是毛 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扬昌济是开明进步人仕,很赞成和支持毛 的革命行动,并促成了扬开慧和毛 的婚事。毛泽东同志和杨开慧先后生有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在毛泽东带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后,杨开慧被捕,但她拒绝退党,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关系,于1931年11月14日被国民党杀害,1957年毛泽东为杨写了那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与杨开慧是1920年成婚的,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是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从我嘴里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妄想!砍头只有像风吹,死只能吓那些胆小鬼,吓不倒共产党人杨昌济。’当她知道可以保释时,杨开慧回答道:‘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革命早日成功,要让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同志英勇就义于浏阳城外的识字岭,时年29岁杨昌济。
同志们,接下来的这一幅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杨昌济。他出生于1896年,从小务农,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闽粤赣军区的经济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新疆军区从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被军阀盛文才逮捕,1943年9月被秘密杀害,时年47岁。
接下来的这幅画是毛泽东的小弟弟毛泽覃,毛泽覃出生于1905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率部队与朱德、陈毅取得联系,促成了两军会师杨昌济。1934年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份在江西瑞金牺牲,时年仅30岁。
再下来的一副画像,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杨昌济。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936年去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同年11月25日在朝鲜遭敌机轰炸牺牲,年仅28岁。
再看这一幅画像,这是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的画像杨昌济。他出生于1927年,1945年随王震率部队西征,1946年8月7日作为中国解放军谈判代表之一,应国民党胡宗南的要求赴西安进行谈判,行至陕西宁陕县时被国民党军队无理扣押,不久被敌杀害,时年仅19岁。
大家再看最后一幅画像,这是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杨昌济。她出生于1905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组建了衡山游击队,1928年在与国民党政府耒阳国防队作战是不幸被俘,1929年8月20日在衡阳县马王庙英勇就义,时年24岁。
以上讲诉的就是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杨昌济,确实称得起革命家庭!”
讲解员讲到这里稍做停顿杨昌济,一名红卫兵女生喊道:“向革命烈士致敬!”
大家跟着喊起来:“向革命烈士致敬杨昌济!”
口号停下来后杨昌济,讲解员说道:“大家请跟我到这间房子来!”
人们跟在讲解员身后,来到了另外一间房屋,这时讲解员停下步子说道:“请大家看这间横屋,这里是一家人通常吃饭的地方杨昌济。1925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开展农民运动的时候,他经常和农民在一起打牌、下棋做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宣传革命的道理。
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回到了韶山杨昌济。他在这里召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民运动的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著作其中的部分资料就是在这里收集整理的,这张桌子和这些凳子都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返乡,毛泽东望着蓝天沉思片刻后,深情的对乡亲们说道:“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再搞三十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8月25日毛泽东再次返回韶山的时候,他离开这里已经三十二年了。
请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书房兼卧室,毛泽东在这里生活了十七年,1910年毛泽东胸怀救国大志外出求学,1912年春毛泽东回村投身革命,1925年2月到8月间毛泽东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都是住在这里,并在这个卧室的阁楼上召开了秘密会议,并发展了党员杨昌济。
请大家跟着我往里走,这里是毛泽东家放家具的地方,毛泽东从六岁起便开始劳动,13岁至15岁时,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他便休学务农,毛泽东正式在家做了两年农民杨昌济。这里放着的水车、石磨,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是碓和风车。1959年毛 还在这里给罗瑞卿同志表演了如何让使用碓,他说‘我原来就是做这种劳动,这是一种繁重的活儿。’这里是粮仓,最兴旺的时候,毛泽东家每年可以打80担粮,除去自己家所用的30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里是柴房,毛泽东小的时候,经常帮助家里放牛、打柴、割草,这一间是毛泽东的小弟毛泽覃的卧室……。”
同志们,红卫兵小将们,我们伟大领袖毛 故居的陈列讲解就到此结束,从故居和陈列的史料看,我们伟大领袖毛 从小就热爱劳动,博览群书杨昌济。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投身革命,经过不屈不挠的长期革命斗争,终于带领全国人们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走了蒋介石反动政权,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解放了全中国。
同志们、红卫兵小将们,我们伟大领袖毛 的六位亲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杨昌济。你们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又一次加深了对我们伟大领袖毛 的敬仰和热爱。你们要继承革命遗志,坚决拥护以毛 为首的党中央,坚决拥护毛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好了,我的话讲完了,祝同志们参观愉快!”
讲解员讲完后,给大家立正行了一个军礼,转身要走了杨昌济。这时候不知哪儿的一个学生突然问道:“早就听说毛 的祖坟被挖过,你能否简单的讲一下!”
讲解员停下脚步说道:“同学们,这个问题不在我们的讲解范围内,不过既然同志们提出来了,我也简单的给大家讲一下杨昌济。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偷挖毛 家的祖坟杨昌济。特别是蒋介石,曾经三次派人去挖毛家祖坟,但均被当地毛家族人保护了下来,毛氏族人把毛家祖坟的墓碑埋了起来,又削平了坟头,让人找不着。
第一次保护毛家祖坟是在1930年,时任湖南省长何健指派副官熊道干,统率一个连的兵力来到湘潭来挖毛氏祖坟,由于毛氏族人早有准备,所挖的不是毛家的坟,而是地主毛俊贤家的坟杨昌济。
关于第二、第三次的情况杨昌济,和第一次的大同小异,我就不在这里讲解了,好了,祝同志们参观愉快!”
同学们看着讲解员离去的背影,思想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人挤人都透不过气来,但是大家都久久不想离开杨昌济。
这时候杨昌济,后边一批参观的人们已经向着这边涌过来,他们见这边的人们站在原地不动,便大声喊道:“前面的同志们,你们听完讲解的就赶紧走吧,干嘛站着不动!”
学生们这才恋恋不舍的向外走去杨昌济,娃子便走边说道:“桂枝,毛 一家有六位同志为国捐躯,我们以前却只知道杨开慧、毛岸英,真是没有想到呀!”
桂枝说道:“这次来参观真是收获太大了,我们不但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的全貌,还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一家六烈士为革命不怕牺牲的应烈事迹杨昌济。特别是杨开慧烈士被捕以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真是令人佩服!”
桂枝刚说道这里,小龙插话道:“世界上的事情,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毛 家中先后有六位烈士为国捐躯,真称得上是革命家庭杨昌济。可现在彭(彭真)、陆(陆定一)、罗(罗瑞卿)、杨(杨尚昆)等一小撮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跳梁小丑,竟敢反对党中央、反对毛 ,真是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呀!我们这些红卫兵小将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我们要誓师保卫党中央、保卫毛 ,谁反对毛 ,我们就和谁拼到底。”
娃子接上说道:“对杨昌济,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坚决拥护毛 !”
他们边走边说,不一会儿便走了出来,这时娃子才感觉到内衣里面热乎乎的,便伸手一摸,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内衣早被汗水浸湿了杨昌济。娃子抬头看时,只见大家一个个也都是满头大汗。他们正准备离开,就见院中有二十多个红卫兵排成两行,整齐的站着,他们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腰扎军用皮带,一个个英姿勃发、威风凛凛。
一个带队的红卫兵站在队伍前边大声讲道:“同学们,我们不远千里,怀着对伟大领袖毛 的万分敬仰,来到这里参观他老人家的故居杨昌济。我们不但聆听了讲解员的解说,也亲眼看到了毛 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全面了解了他一家六口亲人,为革命事业牺牲了宝贵生命。以上这些生动的事实,对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一代来说,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通过参观,我们不仅了解了他老人家一家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到革命烈士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和他们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尤其是杨开慧烈士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大义凛然,真可谓是女中豪杰!
参观完后,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现在我们站在这里列队庄严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要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斗争到底,把走资派批到、批臭,再踏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杨昌济。同时我们要誓师保卫党中央,保卫毛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最后祝愿我们的伟大领袖毛 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愿我们的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宣誓人:上海市静安寺中学红卫兵,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宣誓完毕后,这二十多人列队高歌,走出了大院,顺着大道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杨昌济。
娃子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说道:“真气派杨昌济,真感人呀!”
小龙笑道:“你也想气派气派杨昌济?”
娃子转回身说道:“怎么杨昌济,我说的不对了?”
他们刚说道这里,带队的小勇走过来说道:“大家注意了,咱们现在赶紧找地方吃饭杨昌济。我刚才打听过了,这儿一天要来二、三万人,根本没有地方住,咱们吃点东西还得抓紧时候赶路,最好今天能够返回银田寺。”
桂枝一听还要往回返杨昌济,便说道:“你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三、四十里地要走,赶天黑能回去么?”
小勇说道:“别废话了杨昌济,快先找地方吃饭吧!”
说完便带头随着涌动的人群边走边四处张望杨昌济。只见不远处在一个大型停车场,旁边有个临时搭起的席棚,虽然现在已过中午,但是那些做饭的人们还在不停的忙活着。等待吃饭的人们排着长队,在棚外已经转了三个圈了!
此时娃子才感觉自己的肚子早已经饿的前心贴后背了杨昌济,现在闻着饭的香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小勇这时问道:“咱们现在怎么办?”
郭栋接话道:“当然是先吃饭喽杨昌济!”
小勇看了看排队的人群说道:“你们看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呀杨昌济!”
郭栋回答:“等到什么时候也得先吃饭呀杨昌济!”
这时候其他人也高声说道:“不用商议了杨昌济,赶紧排队吃饭吧!”
话音刚落杨昌济,早有人跑过去排队了,小勇一看,也只能招呼大家去排队,吃完后再说吧!”
在大家排队的时候,学生们看见对面有个公共汽车站,车来车往的十分繁忙,虽说等车的人也是人山人海,但是几分钟就能开出一趟车,小勇跑过去一问才知道,这里的车都是直接开往长沙的杨昌济。这时以转香为代表的不愿步行的人们便又吵吵起来,准备吃完饭坐车回长沙。
娃子、桂枝、小龙互相对视了一眼杨昌济,桂枝说道:“娃子、小龙,你们看咱们怎么办?”
娃子还没有回答杨昌济,小龙便说:“那还用问,当然是坐车好呀!”
娃子也说道:“坐车当然好杨昌济,就是不知道等多长时间,你们看那些等车的,人山人海的,如果等一天半天的还行,如果等两三天的话,那咱们可不干!”
翠香也走的累了,一听娃子这么说,便不管不顾的接话道:“我要坐车,等上两三天我也坐车走杨昌济。”
娃子见翠香着急了杨昌济,便故意说道:“要是两三天还走不了,你怎么办呀?”
翠香说道:“三天走不了就等四天,我们在这边排队吃饭,你们去那边排队等车,总会等到车的杨昌济。”
娃子又故意说道:“你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不错杨昌济。但要是下雨了,那你咋办呀?”
翠香见娃子故意气自己杨昌济,便没好气的说道:“有你这么说的吗?想气死我呀!”
人们一听,都哈哈的笑了,桂枝见翠香还撅着嘴不说话,便接话道:“翠香,别生气了,娃子是专门气你的,实际上娃子也说的对,咱们在这儿等个一天、半天还行,真要是等上两三天还坐不上车,那咱们真就把时间全消磨在这里了杨昌济。”
小勇想利用这段等待吃饭的时间过来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杨昌济,可他还没有开口,翠香当先说道:“刘头儿,我走累了,咱们还是坐汽车直接回长沙吧!”
小勇回头问别人道:“那你们的意见呢杨昌济?”
桂枝说道:“是的,大家都走累了,要不咱们就坐车回长沙吧,可就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杨昌济。”
小龙反问道:“那么其他班的意见怎么样杨昌济?”
小勇说道:“大部分人想坐车,但也都怕等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才来征求你们的意见杨昌济。”
娃子见大家谁也拿不定主意,便说道:“咱们还是看看形势的发展吧,当务之急是先把肚子填饱杨昌济。”
人们排队等了三个多小时才吃到一碗米饭,一人一碗,吃不饱也不管,不过起码总算是不饿了杨昌济。吃过饭后,太阳就要落山了,大家便又拥挤到汽车站去询问汽车的情况,经过多方打问才知道,这个汽车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车开往长沙,昼夜不停,正常情况下,最多等一天肯定就轮到他们了。但是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那就说不清楚了。
问清楚情况后,大家决定排队等车,人们看着这人山人海的排队大军,便只好安心地排队了杨昌济。
事情总算是定下来了杨昌济,学生们心里也踏实了很多,但是对于等一天能走的说法,娃子心里还是没底,他和小龙说道:“小龙,咱们去上车的地方看看吧!”
小龙回道:“看你这人杨昌济,看什么看,难道看就不用等了?”
娃子笑着说道:“不是不用等了,是想去看一看上车那儿的秩序怎么样,有没有人插队,再看一看大概几分钟能发一辆车杨昌济。”
小龙说道:“你操那些心干啥,人家小勇还在那边稳稳的坐着了杨昌济。”
娃子接着说道:“看你这个小龙杨昌济,这等车是大家的事,得大家办呀,如果真的咱们等两天还走不了,你说咋办呀!”
小龙懒洋洋地说道:“天塌大家死杨昌济,操心也没用呀!”
这时候桂枝接话道:“小龙杨昌济,娃子说的有道理,你们应该出去转一转,心里也好有个数嘛!”
小龙还是懒懒地说道:“刚才不是都打听清楚了,正常情况下顶多一天就能走了杨昌济。”
桂枝说道:“那遇到特殊情况呢杨昌济?”
小龙看了桂枝一眼杨昌济,反问道:“什么叫特殊情况?”
桂枝说道:“下雨呀杨昌济,车坏呀,排队排的乱了呀……”
小龙截住她的话说道:“打住、打住,看你们这些人,凡事不往好里想杨昌济。”
桂枝反驳道:“不是我们不往好里想杨昌济,是这些事情不也经常发生嘛,你们出去看看情况,不是心里就有谱了!”
小龙一撇嘴说道:“我不去杨昌济,要不你去看看?”
桂枝有点生气了便说道:“真是条懒龙,好!娃子咱们走!”说完便拉了一下娃子的胳膊当先走了杨昌济。娃子见桂枝招呼自己,便把手中的东西往小龙怀里一塞,和桂枝一起朝着上车的站口走了过去。
只见偌大的一个临时汽车站,人们在场地上绕着圈的排对,那些早些经过来排队的人们,早就排的不耐烦了,他们有的竟然枕着行李睡起觉来杨昌济。而更多的人们则是围坐在一起打扑克、聊天,给人一种在此安营扎寨的感觉。
娃子和桂枝只顾抬着头四处看了杨昌济,时不时的会有人从他们两个人中间闯过去,娃子便主动拉起桂枝的手说道:“你不介意吧!”
桂枝见娃子拉起自己的手杨昌济,笑着问道:“有没有兰子、花子的手绵?”
娃子脸一红说道:“看你想到哪儿去了,我是怕咱们走散了才拉你的手的,还真没有想谁的手绵杨昌济。”
桂枝见娃子像个马大哈似得杨昌济,便说道:“这会儿有点感觉了吗?”
娃子红着脸说道:“这会儿觉的你的手热杨昌济!”
桂枝把脸一扭说道:“口是心非,都说你老实了,我看你这个老实得加个引号了杨昌济。”
他们两人手拉手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行着,不多一会儿便来到了上车的站口杨昌济。只见一辆辆汽车整齐的停放在那里,排队上车的人们在老远就被维持秩序的解放军战士安排好了,很有秩序地依次上车,谁也不敢插队。而在这儿了解情况的和看热闹的人们,把汽车站口围得水泄不通。
娃子和桂枝站在路边,娃子用读秒的办法大概计算着时间,大约五分钟确实能开出一辆车杨昌济。娃子回头和桂枝说道:“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五、六分钟就能开出一辆车,如果一辆车能坐五十人的话,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就能运送差不多一万多人吧。”
桂枝惊讶的问道:“能走那么多人?你没有手表杨昌济,你怎么知道大概五、六分钟能开出一辆车?”
娃子笑道:“我大概用心数了数,算了算就基本上能估算出来杨昌济。”
桂枝问道:“准吗杨昌济?”
娃子回答:“差不多吧杨昌济,我们小时候,一支解放军炮兵部队在我们那儿进行实弹射击,他们教会我们读秒,确定弹着点到我们所在位置的距离……”
桂枝打断娃子的话说道:“什么是弹着点杨昌济?”
娃子说道:“弹着点就是炮弹落地的地方,炮弹落地后就会立刻爆炸并且升起烟雾杨昌济。这种烟雾马上就能看到,而炮弹的爆炸声却走的比较慢,等几秒钟后才能听到,这样就有一个时间差。把这个时间差乘以声音的速度就等于弹着点到我们的距离了,所以我在那个时候就学会了读秒计算时间。”
桂枝听得都入神了杨昌济,她觉得娃子的学习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还真懂得不少,便笑着说道:“现在看来,你还算半个军事专家了,那你看咱们明天能不能坐上车?”
娃子说道:“桂枝,咱们这一趟可没有白来,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我觉得明天下午、最迟晚上一定就能坐上杨昌济。”说完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大部队休息的地方。
这时候,天色慢慢的暗下来,娃子和桂枝向大家讲了刚才看到的情况,人们立刻高兴起来,都盼着明天能早点坐车出发杨昌济。而小龙和翠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买来了香蕉和桔子,大家便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入夜后杨昌济,参观的人们并没有丝毫的减少,所以毛泽东故居不得不昼夜开放,供更多的人们参观,那些讲解员也只能昼夜不停的给大家做着讲解
由于前来参观的人日益增加,而返回的人们又不能立即离开,要停留吃饭的人们也有增无减杨昌济。所以整个韶山冲的晚上就和白天一样车水马龙,食堂也只能是昼夜不停的烧水做饭。加之汽车来往穿梭不断,创造了自故居开放以来最热烈、最火爆的场面。
到了十点多了杨昌济,小勇闻着从食堂飘来的饭香味便说道:“我说咱们这些人,你们肚子饿不饿?”
一旁的郭栋接话道:“饿能怎么样杨昌济,咱们不是半下午才吃的饭嘛!”
小勇笑着道:“我说咱们这些老西儿真是死心眼儿杨昌济,咱们现在过去吃饭谁还能认出来?再说了,你现在过去排队,估计也得等到十二点后才能吃上饭!”
郭栋惊奇的问道:“那到了十二点后了还能有饭吃杨昌济?”
小勇答道:“刚才打饭的时候我已经问过了,这里的食堂昼夜都有饭杨昌济。”
小龙接道:“那咱们赶紧排队吃饭吧!”说完就准备去排队杨昌济。小勇一把拉住他说道:“你等一等,我说从现在起,各班都把人分开两组,大家轮流排队吃饭,负责留守的人千万不能把位置丢了。”
就这样,人们排队的排队,吃饭的吃饭,两不耽误,赶在午夜时候,都轮流的又吃了一顿饭杨昌济。
夜深了,虽然娃子们刚吃过饭,但是潮湿的地面还是让人们感觉有点冷了杨昌济。娃子穿的本来就多,而且还是背着行李,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小龙已经冷的受不了了,他凑到娃子跟前说道:“娃子,你背着行李累不累?你把他放在地上咱们围坐在一块儿,不就暖和了吗”
娃子看了看小龙说道:“你看这地上潮的还流水了杨昌济,这怎么能放呢?”
小龙笑着说道:“为人民服务嘛杨昌济,你就做出点牺牲吧!”
这时一阵凉风吹过来,桂枝由于穿的少,便打了一个寒颤杨昌济。她赶紧双手抱住肩膀来御寒,翠香见状便说道:“娃子,要不把你的行李让给桂枝御寒吧,这样她还暖和点。”
经翠香这么一说,娃子便接话道:“这样吧,我看你们都穿的少,干脆把被子打开披上算了,保证你们暖和杨昌济。”
桂枝马上反对道:“看你这个娃子杨昌济,有这么办事的吗?”
娃子说道:“看你这人杨昌济,不冷就行了,管它怎么办?”
这时又一阵冷风吹来,风里面夹杂着丝丝的雨滴,这一下,停车场上的人们马上沸腾起来了杨昌济。特别是那些衣着比较单薄的女生们,早已缩成一团,一副任由风吹雨打的架势。
小龙觉得这雨来的不是时候,便发牢骚道:“老天爷这是存心和咱们作对呀,怎么说下就下开了杨昌济。”
桂枝笑道:“怎么杨昌济,你是龙王爷爷的孙子?这下雨还用和你商量商量?”
小龙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杨昌济,我是说这雨下就没有一点先兆,不能说下就下吧!”
娃子说道:“怎么没有先兆杨昌济,刚才不是刮了一阵凉风吗,这风是雨头儿,屁是屎头儿,这点道理你还不懂?”
桂枝笑道:“看看娃子的好话又来了杨昌济。”
雨越下越紧了,排队的人们开始骚乱起来,已经有的人经不住雨淋,跑去避雨了,一些就近的大树下、车底下已经挤满了人杨昌济。
娃子看着缩成一团的桂枝和翠香,便把身上的行李取下来杨昌济。把被子拿出来抖开给他们披上。其他人看见了,也赶紧挤了进去,一支被子下面钻了八、九个人。其他班的人看见了,也纷纷效仿打开被子披在身上,解决了部分人的燃眉之急。而那些没有任何雨具的人们,只能任由风吹雨打了。
桂枝和翠香等穿的少,站在中间,娃子、小龙等男生站在外边遮挡风雨杨昌济。在黑暗的夜色中,桂枝伸手握住娃子的一只手说道:“娃子,今天这情况可太感谢你了,要没有这被子,我肯定被淋出病来”。
娃子知道这是桂枝的心里话杨昌济,便附在她耳边说道:“谢什么,谁让咱们是一条战壕里的好伙伴呢!”
桂枝又说道:“如果花子、兰子在杨昌济,你还会……”
娃子立即打断她的话说道:“看、看又来了杨昌济,问题是她们现在……”
这时杨昌济,小勇打断了他们的话说道:“同学们,快跟着往前跟进”!
经小勇这么一喊,娃子们才发现,原来人挤人的队伍现在跑的人不多了,于是后边的人便见缝插针的往前挪着,没有多少时间,便往前挪了半圈杨昌济。
沥沥啦啦的秋雨还是下个不停,不多时大家的脚底下已经起水了,娃子门只好把裤腿挽起来站在冰冷的凉水中杨昌济。这时从前面的队伍里传来了一个女生的哭声,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转香和她们班的桂娥已经受不了了,吵着要出去避雨。
刘小勇闻声赶过去说道:“小转香,坚持坚持吧,你们看人都走的不多了,按照现在的速度最晚明天早上咱们就能上车了”杨昌济。
转香哭着说道:“明天早上?我现在就冷的受不了了,我要找个避雨的地方去杨昌济。”
外边没有雨具的同学们也纷纷响应着杨昌济,打算去找地方避雨,刘小勇急切的说道:“你们去避雨,那明天坐车咋办?”
转香说道:“那还不好办杨昌济,让人去叫我们呀!”
小勇回道:“看你说的杨昌济,到时候上车还顾不过来了,谁还能顾上去叫你们?再说了,谁知道你们去哪儿避雨呀!”
转香说道:“那咱们就都去避雨吧,等雨不下了再说杨昌济。”
小勇还没有说话,郭栋便气呼呼的说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今天下午你要坐车,那我们就排队等车了,现在下点雨,你又要出去避雨,那么这半天的罪不是都白受了吗?现在咱们是跌倒泥里了还怕个水,卖红薯的丢了称,就这么一榾柮了,下雨,下到子我们也要等杨昌济。你想咋地就咋地吧,我们这车是坐定了”。
桂娥听后赶紧说道:“咱们不用说了,人各有志,你们不想去的就在这儿受罪吧,我们去避雨了杨昌济。”
刘小勇看了一眼,已经缩成一团的桂娥心里想:真是房漏偏遇连阴雨便说道:“你们看吧,你们要是挺不住你们就走吧,不过咱们把丑话说在头里,这什么时候能坐上车谁也说不来,到时候把你们落下了我可不负责杨昌济。”
不等小勇把话讲完,在外边淋雨的十来个人便向村里跑去,小勇和郭栋他们也没有办法,只得任由他们去了杨昌济。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淋着雨跑走了,每个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桂枝打着寒颤,本能的和翠香抱在了一起说道:“咱们站在里面还冷,娃子、小龙他们站在外边肯定更冷了杨昌济。”
翠香说道:“我有一个办法能帮他们暖和暖和杨昌济。”
桂枝说道:“有什么好办法杨昌济,你快说呀!”
翠香笑着说道:“你不要抱我了,你去抱娃子吧!……杨昌济。”
桂枝羞得满脸通红,他打断了翠香的话说道:“去你的,这是什么馊主意,开玩笑也不分场合杨昌济。”
翠香认真的说道:“什么馊主意杨昌济,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刚才还看见娃子拉你的手了,再说了,现在黑灯瞎火的,谁能看见!”
桂枝听着翠香的话,心里想:自从这次串联出来,娃子对自己呵护有加,今天又把被子扯开让这么多人受益,自己又何不帮忙帮忙呢!再说翠香这么害羞的姑娘还能想到,自己为什么不带个头呢杨昌济。想到这里,她便放开了翠香,慢慢的抱住了娃子的后背。
娃子正冷的打颤杨昌济,突然感觉有人从后面抱住了自己,他正要说话,耳边听到桂枝的声音:“娃子这样好吗?”
娃子的一只手扯着被子,用另一只手握住桂枝的手说道:“桂枝,太感谢你了杨昌济。”
桂枝小声说道:“谢什么谢,你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再说你看翠香不也和我一样嘛杨昌济。”
娃子不相信桂枝的话,因为平时翠香见了男生害羞的话都不敢说,怎么可能这么大胆杨昌济。但他转身看时,只见翠香也做出了和桂枝同样的举动,她从后面也紧紧地搂着小龙的腰,但把小龙弄了个大红臉。这真是患难之处见真情呀,娃子激动的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到了后半夜,雨还是下个不停,而他们的位置已经从原来的第三圈不知不觉中挪到了第一圈杨昌济。站在外围的人们虽然头上顶着被子,但是下身都已经被雨淋湿了,特别是脚下的雨水,把人泡的冰凉冰凉冰的。这时,又有几个人准备跑去避雨。小勇觉得黑暗马上就要过去了,曙光就在前面。便大声鼓舞大家说:“同志们,毛 教导我们说,要让我们出来经风雨、见世面,那么什么是风雨,什么是见世面呢?咱们今天晚上的行动,就是经风雨、见世面。咱们今天吃了有生以来最大的苦,但咱们还在这里,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我们都是合格的红卫兵战士,我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同志们,你们有信心吗?”
大家有气无力的说道:“有……”
小勇接着大声喊道:“到底有没有杨昌济?”
部分人高呼:“有……”
这儿的口号声还没有落杨昌济,就听见前边队伍中传来了宏亮的歌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下定决心,不拍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
小勇一听杨昌济,大声说道:“同志们,咱们也跟着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洪亮的哥声在沥沥啦啦的雨声中,虽然显的有些不大和谐,但他们唱出了当代青年的理想和信念、唱出了青年学生对我们伟大领袖毛 的无限热爱、也唱出了当代青年学生不惧风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杨昌济。
天快亮的时候,大家终于挪到了离上车不远的地方,看着越来越近的汽车,虽然还下着小雨,但是学生们心里总算有盼头了杨昌济。但是小勇和郭栋的心情越发沉重了,因为昨天晚上被雨淋走的那十来个人没办法往回找,二是一会儿上车时间正好和排队吃饭的时间冲突了,该怎么办呢,他们一时想不出主意。
刘勇想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便淋着雨和大家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家有三件事,当选紧要的办杨昌济。等了一晚上汽车了,现在坐车应该算是头等大事,也就顾不得吃饭了。至于那十来个人,现在谁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是凭天由命了。
天大亮的时候,雨终于下的小了,眼见就要上车了,排队等饭的人跑过来说马上就轮到吃饭了,而这时淋了一晚上雨的同学们又饿又冷,多么想吃一口热饭呀,哪怕是喝一口热水也是好的杨昌济。可是坐车的机会是不容错过的,于是小勇含着泪命令大家全部整队,准备上车。
十三班的赵林元等几位同学早已经冻的受不了了杨昌济,便说道:“刘头儿,饭到嘴边还能不吃?咱们就吃完饭再走吧!”
小勇果断的说道:“不行,现在就是吃席也不能去杨昌济。”
赵林元说:“咱们把排队的名次往后顺延一下,等咱们吃完饭回来正好上车杨昌济。”
刘小勇无奈的说道:“那你和后边的人们商量吧,看你有多大的本事能把这事办成了杨昌济。”
赵林元扁扁嘴说道:“你是领导杨昌济,还是你去说吧!”
刘小勇有点不高兴了,说道:“我还要伺候你们尿尿了,甭废话了,赶快准备上车吧!谁想去吃饭就自己去,误了车我不负责杨昌济。”
赵林元碰了一鼻子灰,也就低头不吭气了杨昌济。这时候,远处跑来十多个人,径直跑向他们这里。小勇一看是转香她们,便立刻高兴起来说道,“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你们怎么知道要上车了!”
转香气喘吁吁的说道:“我们这是蒙对了,昨天晚上我们进村找避雨的地方,结果去的晚了,满街都是避雨的人们杨昌济。没办法我们只好挤到一颗树下站了半宿,刚才看见雨小了,就跑了回来,不想来得正好。”
刘小勇说道:“你们看昨天晚上一场雨,把大部分排队的人都淋跑了,但是我们硬是凭着几条被子坚持过来了,你们回来的正好,赶快站进队伍里来,免得让别人说插队了杨昌济。”
这时候远处又跑来了一群人,分开人群就要上车,维持秩序的解放军战士赶紧拦住说道:“退回去,不准插队杨昌济。”
一个大个子领头说道:“解放军同志,我们不是插队,我们昨天晚上就在前边排的队,不料下起了大雨,我们淋的浑身湿透了,只好先去避避雨,现在理所应当我们上车了”说完便又使劲向车上挤杨昌济。
几个执勤的人员把他们堵了回去,一名解放军战士说道:“你们这些人,昨天晚上下雨你们就跑了,可剩下的这些人在雨地里冻了一夜了,你们要上车,先问问后边的人们答应不答应杨昌济。”
娃子和小龙们齐声高喊道:“不答应杨昌济,不答应……你们后边排队去”
解放军一个带队的说道:“你们听见了吧杨昌济,赶紧回去排队去!”
这时候,围着车辆准备上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轮到娃子们准备上车的时候,小勇招呼自己的人先上车杨昌济。那伙人看见娃子、小龙他们冻的直打颤时,便又一齐挤了过来。维持秩序的解放军战士见此情况,便齐刷刷的将腰间的武装带解了下来,挥舞着向那些人的头上打去。那帮人见情势不妙,又赶紧退了回去,这样总算稳定了上车的秩序。
娃子、小龙、桂枝等人在经受了一晚上的苦难后,终于坐上了开往长沙的汽车杨昌济。上车后,娃子把湿淋淋的被子往地方一扔说道:“桂枝,你们看见了吧,解放军战士还打人了!”
桂枝还没回答杨昌济,小龙便抢着说道:“算了吧,也就是吓唬吓唬他们,哪儿是真打呀!”
翠香马上反驳道:“那可不是,我看清了,是真打杨昌济。”
坐在旁边的小勇接茬道:“真打也好,假打也罢,在刚才那种混乱情况下,不给他们点教训是镇不住人的杨昌济。这就叫做该出手时就出手。要不然咱们哪能上了车呢!”
短短的三、四分钟,一辆能载四十人的汽车,硬是挤上来五十二个人杨昌济。车终于开动了,娃子望着车外目送他们的千万只眼睛,觉得现在自己虽然腹中空空、浑身打颤,但是比起他们来,还是幸运多了。
车开出站后,三拐两转便转上了去往长沙的公路,虽然天还不停的下着小雨,但是公路上南来北往步行串联的红卫兵还是络绎不绝杨昌济。桂枝见此情况说道:“娃子,小龙,你们觉得咱们辛苦了,你们看看外边的这些人苦不苦,顶风冒雨还得走呀!”
娃子没有说话,小龙却接话道:“看你这个人,咱们也是走过来的人,还不知道这点儿奥妙杨昌济。这些步行的人和咱们前天一样,他们满腔热情的,再大的苦也愿意吃。再说这些步行走的人,他们昨天晚上不想冒雨排队,又没有地方住,不走还能咋办,这不是他们愿意吃苦,而是和咱们一样自讨苦吃。”
娃子觉得小龙说的不对,便反驳道:“你这人,什么话到了你嘴里就变味了,什么叫自讨苦吃,这就叫做经风雨、见世面杨昌济。他们和咱们一样是出来锻炼的,不体验老一辈打江山时,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苦中苦,怎能感受到今天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龙辩道:“不管怎么说,反正咱们这几天是吃苦了杨昌济。”
就这样,娃子、小龙、桂枝等一行人忍饥挨冻,在车上颠簸了半天后,又回到了他们阔别了三天的长沙杨昌济。下车后,大家没有直接去红卫兵接待处,而是就近找了一家小饭店,饱饱的吃了一餐热饭。才向火车站走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