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那些偶然的事
2001年的秋天,我上研究生二年级,读研究生之前,曾在大学当过两年老师,教素描,水粉,还有油画王一涵。那时的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是在国内读完硕士后去伦敦继续学习,然后再回国,回到国内的大学里,教书,画画,过平静而悠闲的生活。
然而人生却是那般难以预测,犹如一首英文歌中所唱:当你想要长笛时,命运却给了你口琴;当你想要口琴时,命运却给你了长笛王一涵。
研二初秋的一个周末,因为喜欢古董,我和两位画家朋友一起去逛潘家园与古玩城,逛完后,其中一位画家说他有个朋友,刚在北京开了个画廊,开幕展展出了不少好作品王一涵。于是,一行三人去参观画廊。
参观的过程颇为愉快,作品着实很好,都是些难得一见的名人佳作王一涵。画廊老板不在,来自于台湾的资深总经理李小姐也认识这位画家朋友,招待我们饮茶,聊天,离去时,李小姐要了我的电话与地址,说以后有好的展览都会请我来看。第二天,我接到李小姐的电话,问愿不愿意去画廊工作。我一时惶然,告之一来压根不知在画廊到底要做什麽,二来自己还在念书,可能没有时间工作。李小姐告诉我,或许我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但她认为我更适合做艺术经营管理,在大陆,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我愿意尝试的话,她相信我会做的很好。我难以决定,于是便说要去问导师,假若导师同意的话,我可以考虑周末及没有课的时候去实习。我的导师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他告诉我,即便要做艺术家,那也是一生的事,有在画廊工作的经验也是有益的,更何况一个人在年轻时不用去设定一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多学习尝试,然后再决定要走的路。
我开始了在画廊的实习王一涵。二年级结束后,我接任了总经理的职务,上午在学校上课,12点下课后赶到画廊上班到晚上九点,负责联络艺术家,策划展览,向收藏家做推荐与讲解。中间我一度觉得有些辛苦,觉得自己大可不必如此,犹豫着想放弃这份工作,班上的几位年长些的同学劝阻了我,说觉得我能很轻松的把这份工作做的很好,放弃很是可惜。
就这样,我在这个画廊工作了四年,这四年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四年,我工作的画廊成为中国及东北亚最知名画廊之一王一涵。我很感谢我的导师教给我对艺术的理解与判断力,也感谢我的父亲遗传给我商业经营的头脑。
在画廊工作的期间,再次发生了一件当时看来没有任何征兆与迹象的事情王一涵。2003年时,几位业界的朋友针对中国没有专业艺术博览会的状况,成立了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准备创办一个国际画廊博览会,或许因为信任,我被聘兼任董事会监事。然而这个公司却经营不善,举办的第一届与第二届博览会虽说影响很大但亏损了不少钱。两年后,股东们渐失信心与兴趣,分别表示要出售这个公司。我颇感可惜,公司若被解散了,那画廊博览会可能就没有了,或者被不懂艺术的人买去,也许画廊博览会就变样了,想了想,遂花钱把这个公司买了下来,并从画廊辞了职,全心全意举办画廊博览会。去年春天的第三届,我们的国际画廊博览会举办的很是成功,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又进步了许多,首先规模上大了不少,今年一共挑选了120家画廊来参加展出,来自20个国家与地区,同时增加了不少学术活动,下周四就要在国贸展厅开幕,预计比去年更要精彩。
偶尔回头看这几年走过来的路,深有意外之感王一涵。原本是一个默默的人,默默的个性,甚至喜欢的也是高更有些阴沉的色彩和莫兰迪的最朴素的静物,而今却要面对这样多的事,这样多的人。惊诧于命运的偶然之余,常会忆起初中时代读过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一首诗中结尾的句子: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