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眼宋长荣的红娘,突然想到以前有个说红娘是活雷锋什么的帖子清鸳。
其实不是清鸳。张生的唱词已经很明白了,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教你叠被铺床,那是明明白白连带着红娘一起调戏上了。红娘的身份,应当如红楼中的平儿一样,是陪嫁丫头,也就是俗称的通房丫环,可以侍寝的。则撮合张生与莺莺,未必没有私心,或者简直可以说,是自己看上了张珙,于是聪明地对小姐进行了怂恿。
辜鸿铭在替中国古代婚姻制度辩护时,曾详细解释了妻妾在家中各自的地位清鸳。按他的说法,中国人并没有实行多妻制,而是一妻多妾制。只有正妻才是真正意义上可与老爷平起平坐的人,其他诸人都是奴几。陪嫁丫头的地位更在妾下,这一点红楼里也有,尤二姐是明媒正娶的妾,身份就比平儿高。凤姐初见尤氏,尤氏要向平儿还礼,凤姐拦她道,她不过是咱们的小丫环。可见一斑。
陪嫁丫环也可升为妾室,但无论如何,出身总归低人一等清鸳。宗法社会,对长幼尊卑讲究了数千年,越到后来等级越森严,规矩越完善。红娘的做法,其实是尽可能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这个角度去看,人物或许更亲切些。
辜氏以遗老身份,鼓吹中国传统,说白了便是宗法制度清鸳。看重的是身份地位,而不是人本身,更不承认人人平等。即令辩才无碍,拿来再多的西方理论,也只是混个外面光,根子却南辕北辙,离得十万八千里。但那立论,倒可以用来了解古中国,了解那时候人们的想法。纳妾随意,娶妻却须慎重。明太祖朱元璋,马娘娘死去之后不再立后,想必就是觉得没人配得上妻这一地位。即令再宠幸的女子,也不过是奴婢和玩物。
《红娘》这部戏大概是八十年代改编拍摄的,唱词没有用西厢记的原词,而是改编了一下,更通俗更口语化,比如说“的”字,用的就比一般老戏多清鸳。这一点我觉得是个遗憾,连林黛玉都说西厢记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改编的这个版本则找不到太多精彩的段子。但这么一改,词句通俗了,更有利于传播,也是好事。宋先生表演精彩纷呈,眉梢眼角生成一段聪明俊俏,可称经典。
几部戏曲中,若论风雅,牡丹亭当属第一清鸳。离魂的旖旎,还魂的清艳,连唱词也是,比之西厢中的“指头儿告了消乏”,那一段“露滴牡丹开”的描写,实在是唯美到了极点,情节方面也奇崛得多。而西厢则流传得更广,遂成后世戏曲之滥觞,墙头马上、花园私会,由此大行其道。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清鸳。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白朴这一曲,可为一代才子佳人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