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健康人也会时不时出现疲劳。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工作强度高;二是平时身体状况不太好或有基本疾病;第三,压力或紧急事件,如入学考试,也会导致疲劳;第四,季节性因素,如冬春夏秋之交的疲劳。这些疲劳感可以通过休息逐渐调整。然而,有一种疲劳在休息后无法改善,这可能是由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它与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较高的工作压力和过度的心理压力等心理因素,以及应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和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同时,有证据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往往营养不良。慢性疲劳综合征最显著的五个症状包括:睡眠后无法消失的疲劳、肌肉疼痛、无法缓解的疲劳、思维和记忆受损以及关节疼痛。长期慢性疲劳会降低身体的协调性。在完成体力劳动或精细劳动时,感到无力,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心悸、血压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性疲劳综合征会使人感到情绪焦虑、易怒,还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如何对抗慢性疲劳综合征?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日常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每天抽出20到30分钟休息和简单锻炼,以放松精神。
2. 不要把茶和咖啡和米饭一起喝。饮料中所含的化合物,如茶中的单宁和咖啡中的绿原酸,一旦与食物和补充剂中的各种矿物质结合,就会减少人体对其他物质的吸收,使人体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午睡能有效缓解疲劳和疲劳。
4. 睡前至少四小时做一些轻微的运动或伸展运动可以改善睡眠。
一旦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是非常必要的,定期进行运动训练,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转载自《大众科学》中国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