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对手是武器装备优势更为明显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那么在防御作战特别是在阻击战中,所遇到的困难自然也就更大了,战斗也因此更为残酷范天恩。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在朝鲜北部一处偏僻山头松骨峰进行的阻击战,就是这样一场极其残酷的阻击战,战后作家魏巍来到战地,被惨烈的场景所深深震撼,写下了著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从此后“最可爱的人”就成了人民军队的代名词。但是对于这场著名的阻击战,却还有很多语焉不详的地方。
血战松骨峰
1950年11月30日拂晓,朝鲜北部一处极其普通的小山——松骨峰范天恩。虽然叫松骨峰,但山上没有多少松树,而是个半土半石的小山头。
松骨峰位于平安北道博川郡军隅里以南,西北通往价川,西南则是龙源里,主峰标高288.7米,山下往东约100米就是军隅里到平壤的公路范天恩。在山头可以很轻松地用火力封锁住山下的公路,此时军隅里正是美国第8集团军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中心,这条公路则是美军第2步兵师、土耳其旅和韩军第7师南撤的生路。
此时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刚刚赶到,该团在第二次战役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在距离主力约100公里外的花坪阻击美军北进——参加抗美援朝以来335团已经打了几场阻击,尤其是在飞虎山以仅有轻重机枪迫击炮的低劣装备顽强阻击了有大量飞机坦克和重炮支援的美军整整五天,创造了抗美援朝初期阻击战的典范——从前来接防的40军友邻部队那里,团长范天恩才知道38军已经开始向德川攻击前进了,于是他立即决定追赶主力范天恩。首先全团轻装,除了战斗必需的东西外,其他的所有装备和物品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山沟里,留下一个班看守。然后顶风冒雪兼程急进,经过两天急行军120公里才在戛日岭追上了38军主力,此时38军正担负着迂回穿插切断美第9军退路的重任,其中114师和112师沿德川至军隅里向西攻击前进,截断内线美军南逃的退路,113师则迂回三所里,构成阻击外线美军北援的正面。当时112师师长杨大易刚接到立即占领松骨峰一线的命令,正苦于手上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部队了,看见335团赶到,杨大易高兴地连声大叫:“真是天兵天将!天兵天将!”所以马上命令335团火速赶到松骨峰,截断南逃美军的退路。
335团又经过一夜急行军,在30日拂晓前后到达了书堂站一带,1营刚刚到了松骨峰,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就听到美军南逃车队的隆隆马达声了范天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