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尹彩伊。亦作“阿衡”、“伊挚”。《楚 辞•天问》:“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 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 之,媵有莘之妇?……初汤臣挚,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王逸注:“伊尹母妊身,梦 神女告之曰:‘臼灶生蛙,亟去无顾。
’居无几 何,臼灶中生蛙,母去,东走,顾视其邑,尽为 大水尹彩伊。母因溺死,化为空桑之木。水干之后,有 小儿啼水涯,人取养之。既长大,有殊才。有莘 恶伊尹从木中出,因以送女也。汤初举伊尹,以 为凡臣耳。后知其贤,乃以备辅翼承疑,用其谋 也。”按:《吕氏春秋•本味》亦记伊尹生空桑 事,略同王注,惟于汤得伊尹,则云:“(伊尹) 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莘)氏。
有 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尹彩伊。汤于是请取妇为婚, 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则有莘非恶伊尹 而以之媵女也。然据此可见伊尹实出身微贱。 《墨子•尚贤下》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 为庖人。”《韩诗外传》卷七云:“伊尹故莘氏僮 也。”即《楚辞•天问》所谓“小臣”者,其地 位乃在僮仆之间。
《鹖冠子•世兵》亦云:“伊尹 酒保,立为世师尹彩伊。” “酒保”之名,始著乎此,亦 足见其操业之庸陋。《荀子•非相》云:“伊尹之 状,面无须糜(眉)。”《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云:“伊尹黑而短,蓬头(“头”字原无,据孙星 衍校补)而髯,丰上兑下,偻身而下声。
” “髯” 与“无须糜”虽略有矛盾,其貌陋恶则二书所记 一致尹彩伊。故《本味》云:“汤得伊尹,祓之于庙, 爝以獾火,衅以牺豭(高诱注:所以祓除其不 祥),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此奴隶之 进身,亦可悯矣。传言伊尹“五就桀、五就汤” (《淮南子•泰族》),亦皆有因,《吕氏春秋•慎 大》云:“桀为无道,汤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 其不信,汤由亲射伊尹。
伊尹奔夏,三年,反报 于亳尹彩伊。曰:‘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 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 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 夏尽如诗(高诱注:诗,志也)。’汤与伊尹盟, 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 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 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按当作“东方 日胜,西方日不胜”,西夏东殷,殷,东方之国 也)。
’伊尹以告汤尹彩伊。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 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 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则 伊尹之“五就桀、五就汤”者,盖以谍于夏。而 妹喜实“与伊尹交”,为之内应,以速夏之亡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