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导演万元拍片入围国际电影节
穷小子们的电影梦
◎文/本报记者 曲慧 ◎供图/李春啸
7月3日,第4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在捷克开幕杜亭君。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电影《人》(“Life In Wandering”),将在电影节上做为期十天的公映,并获提名将与众多国际大腕一起角逐最佳新人导演、最佳新视角影片和最佳男演员。
记者联系采访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的艺术总监Zaoralova女士杜亭君,她告诉了我们选择这部片子入围的“内幕”:
“我们把它委托给我们的远东区域的专家来审评,他后来向我们强烈推荐了这部影片,称它为一部具有新视角的中国片子杜亭君。我们看到,导演很用心地选择了很多普通人和生活场景,有些地方你从来没有想象过它会出现在电影里,长镜头弥补了表演上的缺陷,让人觉得尤其真实。”
“我们也在其他电影节上频繁看到中国电影,一种是导演掌握大制作的片子,比如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大部分时间在赞美历史;另外一种则是小成本的电影,但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灰色的反思,仅仅是现实的故事,我想我看到了这个21岁导演的这种思路,至少从他这第一部电影上我看到了这种趋势杜亭君。”
与以上光环相错位的是:这部电影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的21岁河南男孩之手,整个表演班底都是业余爱好者,影片总投资加起来也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杜亭君。
记者在电影节开幕前夕联系主创人员,发现他们并没有动身奔赴红地毯,而是仍然留在河南老家等消息——出国的昂贵开销和第一次办护照的繁琐手续,让这班怀揣电影梦却迷失在现实经济账里的小年轻们,再一次犯了难杜亭君。
◎1万元成本的电影就是在如此场景如此设备的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杜亭君。左一为导演张雷涛
诞生
■ “抠门儿”导演的省钱大法
几个人一起来到理发店剪了个头发,就算做了造型了,服装都穿自己的,然后就开始说戏了……12天,赶在大家都上班之前杀青,算是终于吃了顿整个剧组的团圆饭杜亭君。
张雷涛是这部小成本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出生于1988年,21岁杜亭君。“开始我没抱任何希望,3月份把片子的DVD光盘寄给了组委会,没想到竟然真的入围了。”
21岁的小导演,说话叙事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成熟杜亭君。7月3日电影节开幕的当天,记者与他协商能否当面采访,张雷涛最终选择了电话沟通的方式,“这样我比较放松”。
几天前他接受了唯一一个面对面的采访杜亭君,“那是河南电视台的一个栏目,我紧张地一直问主持人,我应该说河南话还是普通话?”
张雷涛说,片子入围的消息一传开,要采访他的人一下子多起来,记者问,那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张雷涛想了想说,“没啥,就是电话费多了”杜亭君。
事实证明,这个嘴里总离不开“钱”的导演的确很抠门儿:拍摄《人》的十几天里,他一直沿用着他的“省钱”大法:第一不给钱,第二少管饭杜亭君。
所有参加他电影的演员都没有任何酬劳,即使只有三四个演员,他也精细地划分好时段,“谁有戏谁来,上午来了一两个人,中午我就拉着他们去吃碗烩面杜亭君。有些演员我中午打电话说,下午有你戏啊,他基本就知道,中午吃了饭再来。”
剧组唯一一次聚餐,是杀青酒杜亭君。“正月十五杀青,赶上李春啸(片中男主角扮演者)生日,我们就聚到一起吃了一顿,也是在他家楼下买的菜和啤酒,上楼自己做。”
对小导演的“抠门儿”,主演李春啸有的是“段子”可说:“我当时在家影视公司上班,临近过年,正在拍一个短片,雷涛当时张罗着要拍电影没钱租机器,就跟我说,不然你把片子拍慢点、拖晚点?拖到过年了,机器就在你这保管了,咱们过了三十儿就拿出来拍,拍完再送回去?我知道他也是实在没办法,后来我们想了想,都觉得不太好,还是跟我老板坦白说了吧,没想到老板说,行啊,拿去用吧,还挺支持的杜亭君。”
“大年初二我还在老家过年,就接到雷涛的电话:来吧,初三开机杜亭君。我说你没开玩笑吧,哪有大年初三开机的!初三的下午,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到理发店剪了个头发,就算做了造型了,服装都穿自己的,然后就开始说戏了,初四正式开拍,赶在正月十五大家都上班之前杀青,在我家算是吃了顿整个剧组的团圆饭。”
过去
■“混过”、学过、被开过
电影《人》中的“大哥”,是张雷涛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原型杜亭君。“在家上学的时候,我还跟一帮人瞎混过,欺负欺负别人,觉得自己很风光。出来以后发现,世界并不是只有那样。”
“为何人让人去受罪,为何人为人去流泪,为何人与人作对,哎呀,我说命运啊,生存啊……”这是电影《人》一开篇的音乐,是二手玫瑰的摇滚,镜头里展现出各色人等的城市生活杜亭君。
《人》是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或许英文名字“LifeInWandering”(漂泊的生活)更能体现张雷涛要说的意思杜亭君。“我这几年的生活,就一直是在不停地漂泊。”张雷涛对记者说。
张雷涛出生在河南武钢农村,父亲很早去世,母亲改嫁,张雷涛由大伯一家抚养长大杜亭君。“日子真是艰难。一共三个孩子,每年的学费要靠家里人拉着麦子到镇上去卖,卖得出去才有学费可言。”
“我基本上没上高中,16岁就出来了,村里流行去南方打工,我也跟着去了杜亭君。16岁我就在东莞一家五金厂做抛光工人,那真是又脏又累,每个月600元钱。每周休息一天,也没时间花钱。”
电影《人》中的“大哥”,是张雷涛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原型杜亭君。“在家上学的时候,我还跟一帮人瞎混过,欺负欺负别人,觉得自己很风光。出来以后发现,世界并不是只有那样。”
“我第一次出去打工,家里人给我凑了200元钱路费,他们对我说,去拼几年,赚点钱回来盖房子娶媳妇,再接着种地,这就是他们认为的‘不错’的生活了杜亭君。但我走出来一看,世界太大了,而且很好,所以我想好好干。”
在经历了五金厂、洗浴中心等众多工作之后,两年前张雷涛靠近了电影杜亭君。
2007年初,网络搞笑短片《民工也疯狂》红极一时,张雷涛通过QQ认识了当时正在做《民工也疯狂》的李春啸杜亭君。
李春啸对记者回忆说,“他当时加了我,说想要加入我们,要学习学习拍片子,我们当时都是在别的影视公司做广告,这个都是业余爱好,我就跟他说,你千万别拿这当事业杜亭君。从那以后,我们每次拍都叫着他一起了。”
张雷涛仅有的接触摄像机的机会,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杜亭君。“跟别人拍戏的时候做小工,给摄像师提着机器,插空我就会问怎么用,按钮是做什么的,他们有时候不拍了,我还能有机会拍上一两个镜头。”
终于在2008年初,张雷涛拍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自己编剧和自己导演的片子,花了320元钱,赚了7000元钱杜亭君。
“河南电视台跟我们公司合作,大家送去剧本,由他们选择,拍出来他们买走杜亭君。我当时刚到这个影视公司两个月,很多经理的本子都没选上,我的本子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叫作《把妻子嫁出去》。”
“前后花了320元钱拍这片子,给借来的车加油花了100元,其他都是吃饭的开销杜亭君。这个片子最后7000元钱被电视台买回去,公司的经理们很不爽,他们没选上我一个小毛孩子竟然选上了,所以没给我一分钱,还让我走人了。”
转折
■“草台班子”也有春天
除了各种国内媒体的采访,张雷涛还平生第一次频繁接到让他手足无措的英文电话杜亭君。电影还在捷克公映中,已经有好多其他电影节给张雷涛发了邀请函“泰国一个,阿根廷一个,还有美国独立电影节,前几天还有一家美国的出版公司跟我谈,希望跟他们合作,可以给我投资以后的片子,或者收购这一部片子的版权。”
《人》这部电影的故事大纲已经在张雷涛的心里酝酿了很久,被影视公司开了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第一部片子女主角的丈夫,某文化公司的老板叶木金杜亭君。
“他看过我拍的片子,我跟他说了这个剧本之后,他说,你要多少,我给你杜亭君。我说,你不用给我多,能帮我管了剧组人吃饭坐车就够了。”
“当时想拍大高清,太贵了,一盘带子几百元,拍不起杜亭君。李春啸的老板在,我去跟他谈,说我要拍这样一部电影,他让我免费用了他小高清的机器。我一直特别感谢他们,虽然万儿八千的,或者一台机器在他手里不算大钱,但对我来说特别宝贵。”
十多天的“抠门儿”拍摄之后,电影《人》杀青了,一个月的后期剪辑,电影算是正式完工杜亭君。“一个蹿过几个电影节的哥们儿跟我说,正好捷克有这么个电影节,时间很合适让我去搜搜,寄去看看。”
张雷涛于是回家搜了搜,写了平生第一封英文邮件杜亭君。“我英文不行,在百度上点开翻译,把中文敲进去直接翻译成英文,拼在一起就发过去了,两三天之后人家就回信了,告诉我怎么参加,什么流程,要寄给他们什么东西,居然看懂了。”
◎历时12天的拍摄杜亭君,“草台班子”的草根戏
如今已经入围的张雷涛,跟组委会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他求助了一个翻译公司杜亭君。“我直接把邮件给他们,他们翻译过来给我,包括片子的字幕也都是他们翻译的,我没钱,答应把公司的logo印在我的海报上,就谈成了。”
由此,张雷涛“草台班子”的春天开始了杜亭君。
“那边说让我们赶快过去,希望能在首映的时候给观众做个交流,结果,我没有那么多钱,而且,我多年不回家,连第二代身份证都没有换,户口簿我也不知道在谁那里,我连办护照都是个麻烦,时间也来不及杜亭君。只好不去。”
除了各种国内媒体的采访,张雷涛还平生第一次频繁接到让他手足无措的英文电话杜亭君。
“我都听不懂,是报社还是什么,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杜亭君。第一次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我的手机来电通显示是美国的电话,她一直说,我只知道,如果我听不懂就说“NOENGLISH”(笑),那边说OK、OK,就挂了,接着就发了个邮件说:刚才给你打电话我们无法沟通,希望你身边有翻译的时候能给我们回个电话。后来我也没回,因为我委托那个翻译公司,他们也没有任何可以打国际长途的设备,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电影还在捷克公映中,已经有其他电影节给张雷涛发了邀请函,“泰国一个,阿根廷一个,还有美国独立电影节,前几天还有一家美国的出版公司跟我谈,希望跟他们合作,可以给我投资以后的片子,或者收购这一部片子的版权杜亭君。”
这对半年前还算计一顿两顿工作餐成本的张雷涛来说,真是个又惊又喜的变化杜亭君。
◎电影《人》的主创班底杜亭君,导演兼编剧张雷涛(左二)、主演李春啸(左三)、主演杜亭君(右一)和唯一女主角郭林(左一)
出路
■做宁浩杜亭君,做冯小刚?
当时没钱,我是最大的投资人,因为,我刚发了工资杜亭君。我们的投资,大概也就1500元到2000元钱吧,后来成就了《民工也疯狂》的第一段视频,结果一夜之间点击率20万。
国家广电总规定,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影片一律要备案报名,通过为期20日的审查,才能走领取《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授权书》,这是一部电影走传统正规程序的基本生产链杜亭君。但影片《人》没送审就直接参加国际电影节,无疑是堵住了回国公映的这条常规发展的道路。
记者问张雷涛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考虑过,但我根本没想在国内放,拍它一开始就更期望放在网上杜亭君。拍和送的时候都想作为我自己的一个实验电影,如果他们能给我个入围的机会我就已经太感激他们了。”
没有哪个电影导演不希望自己的片子被更多人看到,刚刚成为导演的张雷涛也一样杜亭君。
“我当然希望有作品在国内上映,但这片子没希望了,一则拍的质量也不行,二来内容有点灰,但我敢肯定一点儿没有反动负面的东西杜亭君。当时没有送审也因为钱的原因,审批需要钱,批下来要怎么走?院线花钱,数字院线更花钱,没有几十万都拿不下来拷贝,我哪有那么多钱……”
“下一步我想做一个商业电影在国内院线放,本子已经成熟了,想找一些专业人士,找点儿大投资,我力求掌控故事和节奏杜亭君。其他的让更多的人来一起做。”
记者质疑他,前面刚说自己的水平不高,还需要学习,第二部片子就打算上院线,大投资?张雷涛解释说,公映还是任何一个有电影梦想的人都希望的,他只是朝这方向努力杜亭君。
对此,同样身为导演的李春啸,这次在《人》里客串了男主角,对于自己的电影梦想,他有着另一番打算杜亭君。
28岁的李春啸比张雷涛“成名”早,2007年红火起来的《民工也疯狂》就是他的代表作杜亭君。记者问他,这个系列给你带来多少钱?
“没钱,当时就有一个网站跟我们签了约,可以免费让我们用机器,条件是每个月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片子,当时都是DV,能拿到一个大机器已经让我觉得很兴奋了,根本不敢谈到钱杜亭君。”
“当时网上的视频比较火,视频第一点击率是美女第二就是搞笑,我当时想到拍《民工也疯狂》,没钱,我是最大的投资人,因为,我刚发了工资杜亭君。我们的投资,大概也就1500元到2000元钱吧,后来成就了《民工也疯狂》的第一段,发现一夜之间点击率20万,就说,火了,赶紧续上。”
“后来2007年春节晚会前面的《一年又一年》里播了我们的视频,我家里人才知道我还折腾这个杜亭君。”
和张雷涛一样,李春啸能拿出来的毕业证只有初中杜亭君。“成人高考我考上了河南大学美术系,实在拿不出学费,上了两个月,最后只好走人了。”
“我一直喜欢表演,喜欢拍片子,我发现在广告公司可以自己拍片玩,就去广告公司应聘了,还经常主动客串一个农民,表演买到了好种子啦这样的广告杜亭君。”
《民工也疯狂》火了之后,李春啸并没有拉到投资拍他梦寐以求的搞笑电影杜亭君。“我想走公映路线,像以前贾樟柯、陆川的片子,要好多年才能被大家看到,我拍的就是娱乐大众的东西,必须要快速跟大家见面。我正在拉大一些的投资,可是有点难,宁浩和冯小刚是我奋斗的目标。”
片子入围国际电影节之后,张雷涛被一家新的影视公司签了下来,刚刚跟李春啸合作拍了部十集的搞笑电视剧,两个人八小时之内都是影视公司的打工仔,八小时之外,琢磨着各自的电影梦杜亭君。在没有解决拮据的经济问题之前,网络仍然是他们作品的最好出口。
李春啸告诉我们,“周围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挺多的,穷、学历也不高,但真的喜欢电影杜亭君。这也是个圈子。”
张雷涛入围国际电影节的消息给这个圈子打了一针兴奋剂杜亭君。李春啸告诉记者,他现在也要两手准备了,一个本子继续拉投资目标是进军国内院线,另外准备了一个本子,也打算送去国际影展试一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