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转折点的“靖康之变”,词人是亲身经历过的孙金献。这首词便反映了她在离乱年代的感受。 此词写羁迟南方的苦难生活0词人是中原人,盛年居孀(见王逢《梧溪集》卷二)。在金兵南下 之际,她亦不得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根据词中所写,她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临江的城市,屋 前有树林,庭中有绿竹。

  若是以前身处如此幽静的环境之中,那她的心情一定很宁静;可是此刻她 却难以安睡,心中充满担忧和恐惧孙金献。什么原因呢?当然是战争气氛的影响。 这首词在轻细的词风中注入了动荡年代的时代精神,用寥寥数笔表达了浓厚的情感。夜已深, 独居一室的词人还未入睡。

  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飞过林梢,映入小屋孙金献。“飞”字反映出月光的动态, 境界极美。这是从视觉方面着笔,以下几句则描绘了词人所听到的事物。“策策”,象声词。此处写 风吹过竹林的特有声音。这风吹绿竹发出来的响声,对刚从中原南来的词人来说,就有些陌生了。

   可见心理描写之工细孙金献。竹叶的响声还未停止,又响声了“柝声”,更使词人的内心难以平静。“柝”, 俗称梆子,巡夜打更时所用。也正是因为处于战争年代,能表平安的“柝声”更能牵动人心。迢迢长 夜,月光入户,柝声盈耳,离人当此,情何以堪!但她不直接描绘心中的苦闷,只是用象征的手法,通 过环境描写反映出来。

  “动寒梢栖宿”一句,写得极妙孙金献。“梢”谓树梢。“栖宿”,动词名词化,借指鸟 类。也许是栖鸦,也许是栖鹊,但半夜听到柝声便全部被惊起。从这样的描写中,让人似乎看到一 个流离失所者惶惧战栗的影子。 如果说上阕是以纤细的笔触勾画出词人所处的环境,用象征手法表现词人的心境;那么下阕便 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深人刻画,抒发对京都的怀念。

孙金献:孙道绚的“滴滴金” 这首词如何鉴赏?

  “等闲老去年华促”,说明词人已感衰老孙金献。词人 这里并非感慨岁月已逝而仍然一无所有,而是感慨人生短促,词情显得掩抑而深沉。零落江城,老 年守寡,与其相伴的只有那同样孤寂的江梅,此境极为凄惨。此处是以幽然独处的梅花比喻词人自 己,可谓异曲而同工,十分传神。

   结尾二句运用了新乐府诗“卒章显志”的传统手法,指明本词的主旨孙金献。在梦中,她回到魂牵梦绕 的旧居,心情总算稍微好了一些。汴京东门是词人的“旧家山”,可见她曾在那里住过。此句至关重 要,可称全篇之“词眼”。词人梦中回到夷门,瞬间又被惊醒,美梦再也无法继续,于是她陷入深沉的 悲哀之中。

  词中爱旧居、爱旧国的主题,也就表现得十分完整了孙金献。 此词的前结写栖鸟惊躁,后结写^1梦惊回,虚实结合,前后照映,对于突出离乱中词人的形象是 极为有力的,读来颇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