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流水到潇湘”

  ——纪念古琴大师顾梅羹115周年活动将于长沙举行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顾泽。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今年是著名湘籍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诞辰115周年,顾梅羹(1899—1990)字焘、别署琴禅,生于湖南长沙、祖籍四川华阳,沈阳音乐学院古琴教授,中国第一位古琴专业研究生导师顾泽。

  1956年,顾梅羹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通讯研究员,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了《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主笔、音乐出版社,1958)、《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主笔)两部巨著顾泽。撰写《广陵散古指法考释》(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琴论缀新》第二辑,1963)、《古琴古代指法分析》(载《音乐论丛》第四辑,音乐出版社,1964)等论文。1963年,参加第一次全国古琴打谱会,打谱了《嵇氏四弄》、《孤馆遇神》,并撰文《嵇氏四弄几个问题的考证》(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琴论缀新》第三辑,1964)、《张孔山流水传本考异》(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琴论缀新》第二辑,1964)、他先后为民族音乐研究所录制琴曲十一首《普庵咒》、《墨子悲丝》、《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醉渔唱晚》(1959)、《水仙操》、《忆故人》(1960)《孔子读易》、《流水》、(1962)《长侧》、《风雷引》存档。他演奏之《流水》、《忆故人》谱,发表于《古琴曲集》第二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他50年代所录制的《流水》,收入《中国音乐大全 古琴卷》卷七(中国唱片总公司,1994)

  著有几十万字的专著《琴学备要》(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被誉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顾泽。”培养了龚一、林友仁、丁伯苓、顾泽长、丁纪园、丁承运、朱默涵等众多古琴艺术家。

  为纪念顾梅羹先生,由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支持,湖南省音乐家协会、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阳春琴社、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古琴研究会承办的“似闻流水到潇湘”—纪念古琴大师顾梅羹诞辰115周年活动将于11月1日—3日在长沙举行顾泽。活动已邀请包括中国琴会会长龚一先生、中国古琴学会会长朱晞先生等十余位古琴名家。除了学术研讨会外,全国与会部分古琴名家将于11月2日晚齐聚湖南大剧院,举行纪念顾梅羹先生的古琴专场音乐会,这是湖南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古琴专场演出活动,将为湖南乃至全国的观众献上一场古琴的视听盛宴。

顾泽:这样的盛会,少了你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