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友德抵制强拆农民遭殴打一事里面最大的悲哀是

  他只有一个人

  为何他只有一个人

  其他受害的人就只会冷冷的看着

  这种冷漠就是我们社会制度所期盼我们民众的态度

  就是这种态度杨友德,才能更好的分化群众

  破坏团结杨友德,就是这种态度造成了中华民族一盘散沙

  什么时候国人不再抱着这种看热闹的心态

  当你看热闹的时候杨友德,你可曾想过有一天别人也会看你的热闹呢

  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杨友德,一把筷子难断

  老百姓都听过杨友德,但不但没有利用上

  而且被有心人利用来对付老百姓杨友德!

  一把筷子难断杨友德,就一根根的折嘛

  只要我在折这根筷子的时候杨友德,别的筷子在一边看热闹就可以了

  而且现在折筷子的人的想法正在实施杨友德,

  大家也的确在做看折筷子的筷子

  鲁迅在1922年《呐喊·自序》中谈到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的经历,说微生物课课余,教师照例放些风景或时事的幻灯片给学生看,其时正当日俄战争,有关战事的画片自然较多,而作为满堂日本学生中唯一的中国人,“我在这一个讲堂中,却须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杨友德。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现在社会有区别吗?虽然不是砍头,但围观嘲笑的中国人从未变过杨友德。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擅长的:当自己受欺负时,如阿Q般,想到个开脱的理由,于是施施然觉得很爽;同胞受欺负时,首先是要躲到安全的地方,然后马上查询阶级手册,找出对方和自己的不同之处,然后理直气壮地把他打成“敌人”一派,为自己的软弱和堕落找一个能够自欺欺人的理由。中国人一直没变,鲁迅活着是这样,鲁迅死了到现在,还是一样。

读:杨友德抵制强拆农民遭殴打-----想到广州的被拆迁:杨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