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很多新闻都在报道郑晓江教授去世的消息,所有的人都很惊讶,也很悲痛,更多的人感到不解郑晓江。为什么一个一直在感悟生死,穿透生死的人会从高楼上陨落?
笔者拙见,如果一个人认为人们要接受死亡的必然,要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完成对于死亡的整体构想,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理解这是他对生命的追逐,对学术研究的完美终结郑晓江。
郑教授是江西人,一直从事着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其擅长生死哲学、生命教育的研究郑晓江。其实之前并未听闻过教授之名,更未曾接触过生死哲学这门学问,只是经常不厌其烦的追问别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方向之类的问题。教授的离去忽然让我意识到生命本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就像书中所言生命之箭脱离了母体,向着死亡的目标飞翔,终结的靶心早已傲然矗立在远方。忽然感觉一种释然。对名利的释然,对压力的释然,对生死的释然。
原来注定一切终归消逝郑晓江。这是死亡哲学,其实生存哲学亦是如此。
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都浮躁了,都不理解生存到底有什么意义郑晓江。笔者也无知。生活节奏的加快,让金钱变得至高无上,为了它人们已经无畏生死。可以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为这种被称为等值量化的交易等价物而奋斗,这个过程被更多的人理解为生存。其实笔者也是一个为钱而奋斗的人,但不理解的是把它作为一辈子所奋斗的目标到底生命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前一段时间,亲人去世。什么东西也没有带走,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就像出生一样。这就是生命最后的一瞬间。
欲望是痛苦的源泉郑晓江。所以佛教教人戒欲,道教教人修身。生存本身是很快乐的,但是人们无休止的贪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痛苦。
猛然间想到庄生梦蝶,浮华一瞬间,平淡才是永恒郑晓江。
空灵即使完美的终结郑晓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