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1级学生胡凯,在大运会上以10.30秒夺得男子百米冠军,成为第一位在世界性运动会上夺得该项目金牌的中国人胡凯华。他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582分,从青岛考进清华他究竟是学生,还是运动员?他是货真价实的清华学生吗?记者和所有人一样充满了好奇,采访也从这里开始胡凯华。

  TITAN:你是怎么进清华大学的?胡凯:2001年高考,我是青岛三中的考生,考了582分胡凯华。体育特招生降200分,就这样进了清华。考前我的目标就是清华,因为这是每个中国学生的梦想。

  >>怎么就有把握能实现呢?<<高三的时候,我参加过清华大学的体育冬令营胡凯华。

  当时清华的李庆教练对我印象不错胡凯华。当然,还需要通过全国高考,有足够的成绩才行,当时山东的本科线是540多分。

  >>怎么喜欢上体育的?<<高三的时候,一次运动会,我参加跳高比赛胡凯华。当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动作也很不规范,结果一下跳了1.88米。

  学校立刻把我招进了田径队,进行了三个月的业余训练胡凯华。不过,我父亲就是体育迷,100米可以跑11秒多。

  >>在清华怎么安排学业和训练?<<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用来学习胡凯华。

  >>你学什么专业?成绩怎么样?<<学经济管理,在班上成绩应该算是不错的胡凯华。

  >>2001年进校,今年该毕业了,你会继续体育生涯吗?<<明年才毕业,因为一半时间用于训练,所以学制是5年胡凯华。毕业后,体育不会成为我的职业。我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在外企或跨国公司,能用得上自己的专业。

  有文化胡凯华,当运动员也轻松

  胡凯的外语水平,在大运会所有参赛中国运动员中可以算拔尖的胡凯华。

  百米夺冠后,对手们向他表示祝贺,他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进行答复胡凯华。进行例行尿检时,大多数中国运动员都需要翻译陪同,胡凯可以省却这个尴尬。另外,曾经有两名中国女运动员获得银牌,在颁奖时因为听不懂英语而提前离场,结果是胡凯帮着领回奖牌,胡凯开玩笑说,我得了一金两银。

  >>你的外语水平好像不错?<<还可以吧,交流没障碍胡凯华。来参加大运会,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交朋友,展现中国大学生的素质,。

  >>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你认为自己和专业运动员有什么不同?<<专业运动员成绩是第一位的,有成绩才有奖金和未来胡凯华。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大胡凯华。我不是说不需要奖金,奖金可以用来创造更好的训练环境,不过我不担心毕业后的工作,所以心态上更平和,更享受比赛。

  >>下一步有什么比赛?<<9月参加上海田径大奖赛,然后代表重庆参加十运会胡凯华。

  >>为什么代表重庆,不是老家山东?<<前两年我都是在山东田径队注册,后来因为十运会才转到重庆队的胡凯华。

  重庆和清华有协议,由重庆给清华提供一笔训练经费胡凯华。

  >>你的训练条件怎么样?<<在学校训练,当然场地条件没法和国家队比胡凯华。冬天没有室内训练场,有时候还得租场地,这时经费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参赛机会不是很多,参加得比较多的是教育体系内的比赛。

  >>接受过货真价实的高等教育,和教练沟通,掌握训练比赛的要领是不是更轻松一些?<<对运动本身的理解可能更深一些胡凯华。比如比赛和训练的辩证关系,还有如何掌握比赛的节奏,步幅,如何更好地理解教练的思路。我相信科学训练,比过去我们推崇的超大强度训练更有效。

  500度胡凯华,戴眼镜不是迷信

  这次参加大运会的中国田径队30名队员中,清华大学占了11人;男子4X100米接力队,三人来自清华,一人来自北大胡凯华。接力队中,夺得过男子百米冠军的胡凯是当然的核心。

  在大运村,他也是活跃分子,无论是和队友、对手还是媒体记者,没有人不喜欢这个“眼镜”胡凯华。

  和记者约好10点接受采访,在4X100米接力比赛后,他很快就来到混合区,没有耽误一分钟胡凯华。

  胡凯说,自己很享受这种比赛胡凯华。

关于胡凯:胡凯华

  >>赛前你想过自己会成为“百米飞人”吗?<<没想过要当这个飞人,不过赛前还是有些信心的,应该成绩不会太差胡凯华。感谢清华给了我这个机会,能代表中国最好的大学,在这种盛会上夺得金牌,我很荣幸。

  >>你的眼睛近视多少度,现在媒体都叫你“眼镜侠”了,怎么不配个隐形眼镜?<<500度了,小时候看书习惯不好,小学就近视了胡凯华。因为有沙眼,医生说不适合带隐形眼镜,我自己也习惯了带框架眼镜,比赛训练也这样,慢慢习惯了,倒不是什么迷信。

  >>除了读书,还有什么别的业余爱好?抽烟么?<<喜欢音乐,不抽烟胡凯华。

  >>这次人大学生也拿了不少金牌,不过像你这样真正在学校上课的不多胡凯华。<<也不能说他们的模式就不对,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等经济发展起来了,也许像清华这样的模式会更加有力一些。

  >>体教结合会不会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个人当然支持大学体育的模式,这是趋势,但是需要时间胡凯华。

  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这种模式也可能失败,不能简单移植国外的东西胡凯华。

胡凯华。